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全職媽媽”的出路

“全職媽媽”的出路

時間:2024-10-22 04:24:37

作為一名育齡女性,你是想成為“女強人”,一邊盡力當媽媽,一邊盡力開辟自己的職場疆土?還是選擇成為丁克,不再為撫養一下代憂愁?抑或是願意成為一名“全職媽媽”,為了“生”而放棄“升”,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家庭?

近些年來,在中國大城市裡,第三種選擇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潮流,再加上如今在“全面二孩”的國家政策紅利下,越來越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知性女性”漸漸成為“全職媽媽”的新生力量,也成為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股複雜的思潮。這是值得解讀的一群人,這是值得解讀的一種社會現象。

“全職媽媽”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早上五點半起床,準備一家三口的早餐,開車送孩子上學;八點半左右回到家,做家務、去超市采購、準備自己的中餐;午飯後補個覺,下午一點開始上網,給孩子找學習資料,然後就得出發接孩子放學了;下午四點半開始準備一家三口的晚餐;晚飯後監督孩子做作業、陪玩……這是一份常見的“全職媽媽”作息時間表,主題隻有一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做“全職媽媽”已13年的胡微說:“現在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隻要經濟收入等條件允許,母親‘全職’的幾率就高。”胡微在杭州一個人數過百的“全職媽媽”QQ群裡屬于“老前輩”。“當時我懷孕後決定全職,在同齡人中很少見。而這幾年,人數成倍地增加。”她孩子就讀于杭州市區一所公辦小學,班裡29個孩子,有10人的母親是“全職媽媽”。

全職生涯不足兩年的80後媽媽李子慧之前在事業單位工作。2014年生下兒子後,由于家中父親還沒有退休,退休了的母親又身體不好,一時也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在休完5個月産假後沒有按時到單位上班,最終辭職。直到兒子1歲多時才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剛辭職時,她說她還能按照工作時的慣性,去健身,泡書店,但後來她也越來越找不到自我了。她說:“我深切體會到,‘全職媽媽’比上班工作累多了。”

網民“小嘉爸爸”是上海一家“全職媽媽”社區網站的創辦者。他曾就“全職媽媽”轉型原因做過調查,109位參與者中,超過一半的回答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和家庭”。

然而,不同于一些有錢有閑、媽媽全職純屬“錦上添花”的家庭,更多“全職媽媽”離開職場是迫于各種客觀無奈。

辭職之前剛剛在工作上站穩腳跟的蘇靈說,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反複發熱,半個月一個月就要去次醫院。她說:“你也知道,醫院從挂号開始就要不停排隊,我在醫院一呆就得一天。先生做銷售,經常出差,父母和公婆想來照顧,但是一來離得遠,二來房子小,根本住不下,三來是怕生活習慣不一樣,難以相處。”

“孩子隻有兩歲,一刻也離不了人,我丈夫隻是普通收入,寶寶花銷很大,還要贍養老人,我們沒有富餘的錢請保姆,所以我隻能自己帶孩子和照顧老人。”家住合肥的王思遙說。産假太短,在經曆了爺爺奶奶照顧,自己一天四趟上下班回家喂奶等種種嘗試後王思瑤選擇了離職。

對于一個從事醫藥銷售多年的女性,放棄人脈和客戶資源,一開始王思瑤并不容易,甚至多次感到糾結和惋惜,但女兒對母親的依賴戰勝了她對事業的眷戀。在母愛和家庭責任面前,女性再出色的工作能力、再光明的職業前景,都悄然讓步。

“我有學曆也有能力,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家帶孩子。”現居武漢的劉妍妍上大學時包攬了一等獎學金,可是随丈夫到異鄉工作後,女兒的降生令她措手不及。

“我沒有選擇。兩家的父母都在遙遠的家鄉,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丈夫工作繁忙,在小孩上幼兒園之前,我隻能全力在家照顧家庭和孩子。”劉妍妍說。

這股“全職媽媽”的風潮,不僅僅在城市裡風生水起,也正逐漸蔓延到進城務工人群。

多年來一直和丈夫一起在上海打工的曾永梅,獨生女讀5年級時,她就獨自留在了老家——安徽懷遠縣農村,和公婆女兒一起生活,而她留守的唯一原因就是對女兒的擔心:“她小小年紀就喜歡打扮,現在已經穿了耳洞,不但沒有耐心看書學習,還說同學都是這樣的。我們隻有一個女兒,掙錢就是為了她以後能生活得更好。現在看來,光有錢還不行,沒有爸媽教育,孩子容易走偏。”

這些或主動或被動辭職的媽媽們的選擇,看似光鮮的背後都有着不為人理解的酸甜苦辣。她們也不是不想重回工作崗位,隻是不回家的女人都是相似的,回家的女人都各有各的緣由。

“全職媽媽”為什麼這麼難

“全職媽媽”回歸家庭,看似是當代女性的一種自由選擇,而背後卻隐藏着深深的無奈。有人主動選擇,覺得父母帶小孩容易寵壞孩子,堅定地認為孩子要自己帶;有人被動地選擇,老人沒法幫忙,交給保姆又不放心,無奈隻能離開職場。

“一切為了孩子!”“全職媽媽”胡薇說辭職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想把最好的成長環境帶給孩子。“我家寶寶生下來我就辭職了,考慮到是孩子個性習慣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有我在家陪着他,孩子的成長肯定會更好。後來想着上學了,學習成績不能耽誤,索性就完全放棄出去工作了。”

像胡薇這樣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辭職的還有另外一個現實原因——當下專業家政服務的缺失。家裡的老人沒法帶小孩,許多媽媽都會選擇自己帶小孩,而不是将小孩交給保姆。“如今家政服務行業缺乏市場監管,保姆人員年齡普遍偏大,素質不高,社會誠信也存在很大問題。我不敢讓孩子冒這個險。”胡薇說,在小孩2歲進幼兒園之前和半年的産假結束之後這段時間,社會上也沒有相關機構能夠擔負起小孩的照看任務,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社會将公共領域應該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都推給了家庭,而家庭内又都推給了女性。所以這也是“全職媽媽”辭職回家的一個客觀原因。

對于“全職媽媽”為什麼不邊工作邊帶孩子的問題,大部分的媽媽不是像胡薇一樣經濟條件允許才為之,更多的是各種原因的迫不得已而為之。

王思瑤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就算是一個普通的住家保姆,每個月工資也至少在2500元到3000元。還有就是孩子要喝的配方奶粉,按照一罐800元來算,大概一個月要1000元。紙尿褲也是不能少的,便宜的不敢買,貴的又買不起,而勉強可以用的也要100多元一包,但也就一兩周就用完了。”按照這樣算的話如果工資達不到6000元,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是更好的選擇。

不得不承認,有相當大比例的“全職媽媽”所在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我們選擇回歸家庭隻是因為社會與工作單位無法提供更充足的育兒時間或者更彈性的時間,導緻女性在家庭與職業的天平上失去了平衡,而現有的經濟能力又不足以承擔雇用一位育兒嫂在家精養小孩。無奈之下隻好選擇離職成為‘全職媽媽’。”李子慧說,辭職在家,她們心中也有對家庭收入減少、個人機會喪失等方面的擔憂,不過也是沒辦法的事。

赤裸裸的現實擺在這裡,不管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隻要選擇辭職回家帶娃,意味着和單位、同事、專業、崗位,還有多年經營起來的社會關系說再見。一旦離職,你的崗位被年輕人迅速填滿。帶娃脫不開身,拒絕多次聚會的邀請,朋友往來也漸漸減少。似乎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孩子需要你,那些過去逛街的死黨、無話不聊的閨蜜、天天八卦唠嗑的同事,所有都在漸行漸遠……選擇做“全職太太”還基本意味着失去經濟上的自主權,受累于家務和對子女的教育,“全職媽媽”相當長時間内會失去自己的社交圈,會漸漸跟不上時代步伐。

然而這還不是“全職媽媽”煩惱的全部,她們最大的苦惱不僅僅是身體累,更是心累。即便是付出這麼多,很多“全職媽媽”仍然得不到來自老公和長輩父母的理解。蘇靈的先生工作很忙,經常出差,家裡的事很少過問。作為丈夫會認為“男主外,女主内”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妻子沒有工作,在家隻要做家務帶小孩,壓力比他小多了,所以理所應當做起了“甩手掌櫃”。家裡大大小小的事丈夫的參與度日漸減少,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她的壓力。而作為長輩的父母,“他們也會有所抱怨,因為他們覺得給我們10多年讀書受教育的投資全部浪費掉了。”蘇靈說,中國的情況的确有點特别,一方面把孩子當星星當月亮捧着,看得那麼重要,一方面又不重視那個帶小孩的人,還認為一個上過大學的人在家帶小孩是一種浪費,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悖論。

當然,孩子會慢慢長大,“全職媽媽”終究不是一個終身職業。受過良好教育的“全職媽媽”也可以選擇重返職場,但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遭遇各種困難。幾年的斷層,不得不重新适應職場的節奏,意味着又得從零開始,社會對“全職媽媽”的再就業沒有那麼包容,人們一聽到“全職媽媽”就會覺得已經和“脫離社會”畫上了等号。從職場回家的路走得不容易,從家裡走出去更是難上加難。

讓“全職媽媽”成為一種選擇

随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全職媽媽”群體已不再以鄉村留守婦女為主,越來越多的高薪、高知女性選擇回家看孩子。在她們看來,社會從來不缺你一個女會計、一個女老師、一個女銷售、一個女編輯……但家裡缺少一位好媽媽。生而不養,肯定不是好的父母,但如何讓“職場媽媽”更從容,讓“全職媽媽”更體面、更有尊嚴地養育孩子,扭轉對“全職媽媽”的偏見,讓“全職媽媽”成為一種選擇,而不是無奈,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社會大環境、單位中環境、家庭及個人的小環境的營造和優化,才能做到。

上文提到的胡薇,當了“全職媽媽”後,便失去單位的依托,她由此感到自己好像失去了一切社會資源,除了人才中心,她甚至找不到一個能為她蓋章的機構,證明她是一個獨立的受過教育的有尊嚴的個體。“有沒有‘全職媽媽’進入人大或者政協?替這個婦女群體說話?”胡薇反問。“全職媽媽”對家庭與社會的貢獻并沒有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足夠重視,沒有獲得主流認同,甚至沒有獲得最基本的利益保障。

因此,怎樣讓“全職媽媽”擁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基本的社會保障,同時為“全職媽媽”進行再就業輔導,以幫助她們返回職場,也就是說怎樣讓媽媽有尊嚴地從職場回家,有選擇地從家裡走回職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是否能有尊嚴地當“全職媽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個女人的選擇,也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決策行為,它其實關乎整個國家對于女性角色的認知、對母親角色的尊重,而這一點需要在制度層面給予确認和保護。

另外,“全職媽媽”在媽媽群裡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女人有了孩子仍需工作,“全職媽媽”經曆了“全職”階段後很多人也需要重返職場。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後的就業問題,應當得到區别于男性的更細節化的政策,比如為哺乳期女性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空間、更靈活的工勤時間安排;為媽媽職工提供因照顧孩子而“喘息”的機會等。政府應當為女性提供更多便利,讓媽媽更體面地養育孩子,讓女性無後顧之憂地工作。國家對這個職業的承諾與保證,讓“全職媽媽”們陪伴孩子成長,也是給爸爸們放心為國家和社會做好工作提供支持和力量。

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實行以後,社會公共服務急需完善,社會公共領域是否可以成立專門的機構保證女性在産假之後到能進托兒所之前這段時間為小孩提供托管?政府和社會組織應不遺餘力地推動,比如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補貼;适當延長産假或者哺乳假等。社會應該更好地關愛“職業媽媽”,讓她們能從容地照顧孩子和家庭,讓她們感到最終選擇當“全職媽媽”是出于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迫不得已的妥協。

作為“全職媽媽”自己,也得自強起來。“既當之則安之”。“全職媽媽”也是一種修行。職場和家庭,不過是不同的學習和工作場地,修的是不同的科目。

如果你當“全職媽媽”這些年,敷衍度日,不學習,不懂溝通,沒事抱怨一下婆婆不幫忙老公不體貼,孩子也隻是随便帶帶,還嫌别人不尊重你。這種得過且過的生活态度搬到職場也會是一個失敗的人生。

劉妍妍說自己一直很喜歡文字,當了“全職媽媽”以後,發現其實可以多出很多時間去做自己的事。“等孩子睡下了,我在陽台上,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更加體會到重複、瑣碎、喧鬧日子後的甯靜是如此珍貴,感到自己更珍惜生活,自己更強大了,更有力量去面對疲憊和煩惱。”

一扇門關上了,還有窗子可以打開,孩子總會長大,我們的人生還很長,有無限可能,這隻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也許,有一天,你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者成了自由職業者,又或者成了某一領域的領軍人物。我相信那些具有高潔人格、堅韌精神,以及永遠不放棄學習态度的母親,無論身居廟堂,還是身在江湖,她們自己和她們的孩子都不會差。

回過頭來,看着自己曾經在“全職媽媽”時期的不斷努力和快樂人生,微微一笑,那就是最好的自己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