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硬道理“吃好”才是

硬道理“吃好”才是

時間:2024-10-21 09:56:37

當我們談論“午餐吃什麼”,我們談的,不是你吃面條還是吃米飯,吃蒜香排骨還是魚香肉絲,吃沙縣小吃還是麥當勞。這些問題當然也很重要,隻不過我們談的問題,要更嚴肅一點點,也更有趣一點點。

吃什麼呢?

午餐的江湖裡,活躍着各大派系。

有“食堂派”。在一家傳媒集團上班的沙沙是典型的“食堂派”。她單位的食堂好到讓人羨慕嫉妒恨,菜品豐富,價格可親,就餐環境好,還提供餐後水果和酸奶。在郵政企業上班的鄒蒙也是一個“食堂派”,單位提供餐補,午餐幾乎不必另外花錢,雖然都是家常的菜品,但和外面的餐飲店相比,食堂的食材衛生可靠,不用擔心吃到地溝油,“我們單位領導都在食堂吃,大家都很滿意。”在一家教育機構上班的許諾也吃食堂,但他們是吃小食堂,請了一位阿姨做飯,飯菜簡單,但價格合算,更重要的是“食材都是自己買的,吃得放心”。

“食堂派”人數很多,但并不是大家都那麼滿意食堂的午餐。一些上班族表示單位雖然有食堂,但飯菜實在不敢恭維。有人開玩笑說,天底下的食堂師傅們都是同一個師門出來的,燒菜的水平不相上下,風格也驚人的相似,糖醋小排都是一色的甜津津,雞腿總是炸得裹上厚厚一層脆皮,辣椒炒肉裡很難找到肉,西紅柿炒蛋裡很難找到蛋,牛雜總是那麼硬,蔬菜總是那麼蔫,湯的顔色總是那麼可疑……在一家金融企業上班的蘇蘇說:“每天看着單位食堂一成不變的菜肴,一點食欲也沒有。而且食堂下午1點就收攤,有時中午加班,去晚了就沒什麼吃的了。”

有“外賣派”。在醫藥公司上班的胡東說,每天中午11點半不到,辦公室裡就會有人牽頭點外賣:“一起點可以攤薄送餐費,點的菜不一樣,大家還可以互通有無。”為什麼是11點半就開始點餐呢?很簡單,餓了麼也好,美團也好,一般的外賣都是半小時送到,11點半點餐,12點下班後正好吃上,20分鐘吃完,接下來的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是屬于自己的了。上午沒做完的工作又催得急的,可以抓緊這段時間趕緊做完,下午一上班就能交給領導或者客戶,完美!正在追的劇今天更新了,利用中午時間趕緊地刷兩集,完美!拉上窗簾打開行軍床,睡個午覺給忙碌了一上午快要被掏空的身體充充電,醒來後滿血複活繼續戰天鬥地,完美!外賣派們固然看重“吃”,但節省出外出吃飯的時間,是他們更大的訴求。何況,外賣的菜品選擇相對豐富,米飯面條餃子小吃甜品湯粥壽司……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我一位吃貨同事有一次心血來潮中午想吃火鍋,上餓了麼一搜,就出來了好多家火鍋店,下單40分鐘後,她美滋滋地吃上了。

有“外食派”。

不少上班族喜歡成群結伴地去寫字樓附近的餐廳、飯館犒勞自己的胃。寫字樓集中的區域,附近一般都有餐館,火鍋店、日本料理、美式廚房、港味茶餐廳,想吃什麼美味,應有盡有。在一家網絡技術公司工作的古林說:“我們中午就喜歡找幾個同事一起撮一頓,每天都換着花樣吃,大家在一起吃飯,關系也拉近了好多。每天中午這一頓飯是我們一天中最放松最歡樂的時候。”在一家房地産公司工作的鐘亦說:“我們公司愛吃的女孩子總會敏感地搜尋到公司附近有哪些美味,哪裡新開了小餐館,哪個餐館出了新菜式,什麼菜滋補可口,她們都一清二楚,就是餐館派發宣傳單的人也會首先将單子塞到她們手裡。”一些有特色的火鍋店、小吃店、面店、餃子館等,都成了白領們午餐的定點消費地點。相對來說,外出派年輕,活力十足,喜歡享受,工作地點在較繁華的市區,從事的也是比較時尚的行業。

“外食派”有獨行俠,更多的是組團的有一本關于職場書就叫做《不要一個人吃飯》。“一起吃飯”是最可行的職場社交方式,前程無憂發布的《與誰工作午餐狀态調查》顯示,36.93%的受訪者把共進午餐作為融入同事社交圈的一種方式,把職場午餐作為“快速了解職場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加深上下屬關系的機會”。職場即江湖,和誰午餐,從某個層面驗證的是人品、人氣、人脈,是一件頗耐人尋味的事情。

有“帶飯派”。

帶飯好像是很古早的事情,但現在又悄然流行起來,而且帶飯族的隊伍還越來越壯大。早上踏進寫字樓電梯的瞬間,很多人手裡拎着一個便當包,偶爾有絲絲飯香味,若有若無地在電梯裡散發。

帶飯族的年齡呈現兩極化分布。一極是低齡化。他們可能是初入社會不久的年輕男女(女孩子偏多),有的與父母合住,安心帶着父母準備的午飯上班;有的和情侶同住,将為對方“做便當”當作是表達愛意的方式。另一極是高齡化。他們多為進入職場多年的已婚中年,家中每天都需要開夥做飯,既然這樣,就幹脆多做一點,将第二天的午飯一起做了。他們倒不一定是出于想省錢而帶飯,而是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衛生,更營養。

吃得好嗎?

上班族的午餐吃得好不好?從數據來看,是不太好。有網站發布了一份《中國職場人午餐危機指數》,此次參與調研的用戶逾130萬,高于以往各期調研,足見“民以食為天”話題在職場的分量。其中,對午餐現狀表示“不滿意”的職場人高達八成。

我們曆來有“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的說法。對上班族來說,午餐不隻是果腹,更是下午的能量續航。然而,這最應該吃好吃飽的午餐卻成了上班族最犯愁的一餐,最敷衍的一餐,最不滿意的一餐。

為什麼呢?有人說,是錢包太羞澀。作為工作剛進入第二個年頭的職場新人,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小林坦言自己的午餐危機是“不是沒得選,而是吃不起”,常常在沙縣小吃吃一碗粉,或者路邊攤買兩個餅,有時甚至去超市吃“免費試吃”的食品。“一個月到手才4000元,房租費、交通費、電話費,偶爾還有人情份子錢,每個月經濟都很緊張,午餐必須省着點吃。”

調研數據顯示,七成多的上班族午餐平均消費都在20元以内,以當前的消費環境,不管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20元的消費可能是一碗面、一份簡單的盒飯,吃飽自然沒問題,有更高要求就沒法滿足了。一些便宜的中西簡餐在20~30元不等,港式茶餐廳的人均消費大約也要20~40元左右,一些日韓料理的定食套餐的價格高達60~80元。美食的世界看似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對大部分月薪五六千元的上班族來說,選擇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也有人不差錢,“不是吃不起,而是吃不好”。随着上班族尤其是新生代收入的提高,願意為健康午餐多支付費用的比例也有所上升,調研中,有61.1%的消費者表示願意為健康午餐多支付費用。在一家動漫公司做首席設計師的蘇蘇很注重養生,希望每天中午能喝到一碗營養美味的熱湯,吃到新鮮青翠的蔬菜,多花點錢也願意,然而公司附近沒有合适的餐館,外賣送來的湯味道不夠醇厚,青菜的新鮮度和口感都沒有保證。目前亞健康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群體中,大都是企業的管理層,他們有能力更有意願為健康的午餐支付更多的費用,但各種中西快餐和大餐往往以油炸食品和高進補性食物為主,明顯存在着“三高三低”,即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纖維的隐患,不利于身體健康。有人說,是工作壓力大。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吃午飯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大部分時候都是像完成任務般草草應付完午餐。在狼吞虎咽塞下米飯時,他們心裡想的是,還沒有處理完的數據資料,還沒有做完的PPT,還沒有剪輯完的小視頻,還沒有聯系到的那個難纏的客戶……

對有的職場人來說,一個項目遠遠比一頓午飯更重要。想要完成工作業績,想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脫穎而出獲得領導的認可和賞識,想要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間,可能就要廢寝忘食,在忙着P圖片寫代碼改文案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過了飯點,隻能随便吃點什麼将就一下。

在職場上大家都不是“自由之身”。職場新人們忙得團團轉時,以為做到管理層就輕松了,其實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管理層的壓力更甚于基層員工。吃着吃着午飯,領導一個電話就放下筷子的,開會開到中午1點,直接将盒飯送到會議室匆匆吃完接着開的,從一個會場趕往另一個會場,隻能在等紅燈時往嘴裡塞幾塊餅幹當午餐的你那些看上去光鮮亮麗的上司和領導,生活常态也許就是這樣的。

而更多人感到焦慮的,是衛生條件不好,食品安全堪憂。

連朋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每天在外面跑市場跑客戶,經常是飯點的時候跑到哪兒了就在哪兒找個小飯店解決中飯,圖的就是一個便宜和方便。一天中午他在一家小店要了一份老鴨粉絲湯,晚上上吐下瀉差點暈倒在衛生間,醫生診斷為“急性腸胃炎”,說他吃了不幹淨的食物,連朋知道肯定是那碗老鴨粉絲湯作怪。醫生說以後不要在外面亂吃東西,他隻能報以苦笑。

吃外賣或者外出吃飯是大多數上班族的午餐常态,雖然大家都覺得衛生條件無法令人放心,但也無可奈何,沒有更好的選擇總不能不吃吧?一份調查數據顯示,17.89%的被調查者對就餐環境的看法很不樂觀,認為食品安全和衛生不可靠;47.40%的人表示雖然誠信營業的也有,但不良商家更多;僅有24.57%的人表示,很少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商家還是有良心底線的。

吃出美好生活

我們說民以食為天,又說吃飯皇帝大。外國人見面談論天氣,中國人見面必是“吃了嗎”。吃飯,對中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以前我們談論“午餐吃什麼”時,談的是吃飽的問題“吃飽”曾經是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吃不飽”曾經是我們的父輩、祖輩最深刻最傷心的體驗。經過幾代中國人艱苦卓絕的奮鬥,時代的列車呼嘯着來到今天,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吃飽”早就不成問題。今天的我們談論“午餐吃什麼”時,談的是“吃好”的問題。為什麼要“吃好”?因為在“吃飽”已經不是問題的今日中國,“吃好”已經成為國人的剛需。社會進步了,經濟發達了,物質極大豐富了,享受着時代紅利的我們,自然而然地更加重視“吃”的體驗,更加關注身體的感受,更加呵護自身的需求和喜好,更加在意生活的品質,吃得更健康、更營養、更美味、更豐盛、更開心,已經成為我們的剛需。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中國人像今天這樣關注“健康”,像今天這樣強烈地想要“吃好”。

更何況,今天的職場的主體,已經不是以“勤儉”為至高美德、以“節約”為第一選擇的那代人了,而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這代人,尤其是80後、90後,在寬松富足的環境中長大,性格獨立,個性張揚,人人有一個沒有挨過餓的胃和一張沒有受過欺負的臉。與父輩相比,他們的人生哲學裡,沒有“委屈自己虧待自己”的說法,穿得更好用得更好吃得更好,對他們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也是更勇于消費的一代人,月薪5000元,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吃三四十元的工作午餐,對他們來說是常态。對這代人來說,吃的功能性不是最重要的,體驗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們對午餐的要求,是更可口,更營養,更豐盛,更便捷,更特别。

可見,午餐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無比鮮活無比生動無比真切地應證了新時代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怎樣才能吃好午餐?首先還得推進上班族午餐市場的“平衡發展”“充分發展”。白領午餐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大量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大地上崛起,很多公司的經營規模不足以為自己的員工提供一個食堂,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将自己員工的吃飯問題推給了社會,由市場來解決問題。在中國有超過一億以上的上班族存在午餐問題,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品種單一”“飯菜油膩”“衛生堪憂”等,午餐的痛點其實就是午餐市場的空間和機會。時代變了,人變了,人的需求也變了,粗放型增長模式已不适合中國餐飲業的發展,隻有産品和服務朝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方向努力創新,回歸“吃”的本質,回歸人的需求,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商家和用餐者的雙赢。作為管理者的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安全和餐飲衛生條件的監管力度,保證午餐市場的規範有序發展。

午餐切實關系到員工切身利益,如果用人單位能夠将就餐問題納入員工福利,并很好地落實,不僅是對自身員工的負責,也能有效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當下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企業面臨的“招人難”問題越來越嚴重,塑造自身雇主品牌形象非常重要。真正的好雇主不僅僅局限于福利薪酬等傳統衡量标準,尤其随着新一代職場人的崛起,對“好工作”的标準也在發生着變化,使得雇主品牌建設需要依托更多的維度。雇主品牌是企業人才管理的重要理念,都在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從細節出發關愛員工的生活,關注員工的胃和健康,為員工的健康午餐創造條件,是一個雙赢的舉措。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上班族自己要對午餐高度重視,切切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意識到,吃好午餐非常重要!如何吃好呢?相信大家關注的那些公衆号中,會經常推送關于健康飲食的文章,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對。我毫不懷疑大家都像我本人一樣,掌握了足夠多的健康午餐知識,比如要在饑餓之前就做出飲食選擇,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抵禦高糖高鹽的高卡路裡食品;比如在辦公室多準備一些健康零食如堅果牛奶水果,減少對不健康零食和飲品的依賴;比如盡量離開辦公桌去吃飯,既能活動筋骨又能和同事親密接觸,了解公司新動态各種小八卦更是不在話下;比如清淡飲食,每天午餐都保證攝入一定量的青菜;比如盡量自己做飯,既衛生又營養……我們都是健康午餐的十級學者,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行動起來,吃出健康的好身體,吃出快樂的好心情,吃出元氣滿滿的美好生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