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不差錢”的娃哈哈考慮上市

“不差錢”的娃哈哈考慮上市

時間:2024-10-21 08:00:45

平靜的湖面,被一紙“調價通知”打破,于是,有關娃哈哈(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江湖,波瀾再起。

這個早春,因一紙不知真僞的“調價通知”,娃哈哈再度被業界質疑。所謂乍暖還寒,不論是上市,還是其他,剛過完30周歲生日的娃哈哈,冷暖又豈是外人能說明白的。

漲價真相

平靜的湖面,被一紙“調價通知”打破,于是,有關娃哈哈(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江湖,波瀾再起。

這份在行業裡被廣泛“傳播”的通知,從“表面”上看,出自杭州娃哈哈集團銷售公司。主要内容是向其經銷商和合作單位公布了旗下幾大系列産品的調價情況。并表示:“産品價格從2018年3月1日開始執行。”

原本,産品調價對于一家公司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可随着行業人士的“求證”和媒體對此事的曝光,“一樁小事,逐漸變成了一場風波。”一食品飲料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對記者說。

主流的說法是,娃哈哈調高部分産品的價格,也算順勢而為。君不見,自從進入2018年,食品行業的漲價潮是一浪高過一浪。從啤酒到白酒再到康師傅、統一,漲價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更何況,原材料、包材、物流、人力成本都在漲,如果娃哈哈提價,也不過大勢所趨。

更重要的是,“行業都漲價,渠道利潤不夠,經銷商沒有積極性,銷量會繼續下滑……一定程度上說,娃哈哈是被逼漲價也不為過。”一娃哈哈前員工對記者說。

故事到了這裡,還算不上風波。可就是這一紙“調價通知”卻将娃哈哈推向了輿論的高點。

上市前奏

伴随着娃哈哈“漲價”這等小事兒,一同流出的消息有關“全員持股”。

消息稱:“近日,娃哈哈已将所有員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退了,說是為了上市。”相較而言,這應是一樁大事兒,畢竟有關“全員”,有關娃哈哈的上市大計。

經記者求證,清退股份一事,娃哈哈已執行完畢。在職員工稱,與外界猜測的一樣,“為了上市”。

而有關娃哈哈上市的消息,去年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不論是借殼上市還是主體上市,業界都頗為關注。除了娃哈哈近幾年不斷下滑的業績,更重要的是,早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曾公開表達過“不上市”的決心,也多次闡述了全員持股的重要性。

2012年,娃哈哈的業績出現首次下滑,雖然在2013年創造了近800億元的銷售佳績,但此後幾年卻一直處于下滑通道,2017年也不例外。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是娃哈哈業績接連下滑的第三年,全年銷售業績已經跌至529億元。一個未經娃哈哈官方确認的消息是,2017年,娃哈哈迎來第四個連續下滑年,全年銷售額已經跌破500億元,“實現銷售業績四百多億元”。

“娃哈哈近幾年的業績确實每況愈下,所以老闆想借機上市,不然,再拖下去,想上也上不了了。”前述知情人士稱。“老闆”是娃哈哈員工對宗慶後的稱謂,久而久之,圈裡人也都叫開了。

上市本無對錯,令業界感慨的,無非是宗慶後和娃哈哈此一時彼一時的無奈罷了。不論是全員持股的利好還是不上市的決心,當它們變得矛盾時,“老闆”選擇了應時而變。

去年11月,娃哈哈迎來了其30歲的生日。也是在那場生日慶典上,宗慶後公開表示:“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有好處的,我們今後在适當的時候會考慮上市。”

于外界而言,這是一次“松口”,對不缺現金、不差錢的娃哈哈集團而言,宗慶後或許在作着某種妥協。

與娃哈哈上市計劃相矛盾的恰是全員持股。雖然宗慶後曾說過:“我是為娃哈哈員工打工,還要再幹20年。”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1999年,娃哈哈的員工們就迎來了全員持股的時代。

據前述曾就職于娃哈哈的員工說,娃哈哈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在工作滿一年後,就有了配股資格,當時以每股1元的價格,配了兩萬股。這些配股每年都會有分紅,一般每股按0.8~0.9元分,最高的時候,每股分過1.2元。後來,離職的時候,股份也就退回了。

宗慶後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全員持股的好處。某年兩會期間,他還對媒體強調,全員持股首先可以使員工的收入倍增計劃加快推進;其次,員工持股了以後真正變成企業的主人,這樣才是真正當家做主。隻有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挂在一起,員工的積極性、責任心才會更強。

可如今,娃哈哈選擇走“上市”之路,全員持股就變得不怎麼利好了。

宗慶後曾對外披露,娃哈哈擁有15000名股東,而這樣的股東數量很有可能觸及上市公司股東人數的紅線。

有資本圈的人表示,國内上市要求公司股東數量限制在200個以内,且法人股東要追溯到自然人,這是中國證監會核準企業上市的一條紅線。如果娃哈哈由15000名股東組建一家公司參股,整合難度較大,或将成為其上市的一大障礙。

“如今看來,娃哈哈已經解決了這一障礙,上市工作已然提上日程。”前述知情人士稱。

冷暖自知

宗慶後将娃哈哈上市的初衷歸結為為了企業的快速發展。進入2018年,娃哈哈就31歲了。所謂三十而立,可很多時候,想要“立”,首先就得“破”。除了改變“上市态度”,積極為上市作準備,這個春天,娃哈哈還完成了一輪人事調整。

據前述知情人士稱:“市場部和銷售公司老總都有變化,而此次變動是離開者在為去年的業績埋單。”但實際上,“熟悉娃哈哈的人都知道,不論娃哈哈的銷售老總換誰上場,都不太可能提振娃哈哈的銷售業績,老闆才是真正的銷售總監。重點是,娃哈哈目前的困境,不是漲價、換人就能解決的。”

近幾年,娃哈哈帝國一直都在遭遇質疑。而質疑,不僅僅來自業績,還有其多元化、二代接班,甚至動辄就被翻出的謠言風波。

在前述娃哈哈的前員工看來,業績下滑雖是事實,但并不能因此否認娃哈哈仍是國内規模最大的食品飲料企業,且利潤高、規模大。産品橫跨飲料與乳品兩大闆塊,需要同時應對康統、可口可樂、農夫、伊利、蒙牛等企業的競争。“不誇張地說,娃哈哈一年減少的銷售額,是一到兩個農夫山泉,近十個彙源……”

再來,在行業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娃哈哈的競争壓力更加巨大,能取得如此業績已屬不易。若換了其他企業,甚至存在整體崩盤的危險。雖然娃哈哈的多元化一直備受争議,但不得不承認,不論是白酒、奶粉還是商業,娃哈哈都及時刹車予以止損,相對而言,公司發展還算穩健。

對飽受争議的娃哈哈的“推新失策”,他也有另一番解讀。

營養快線是近年來娃哈哈最大的業績“功臣”,可繼營養快線之後,娃哈哈在十餘年内沒能做成一個能讓娃哈哈“翻身”的新品。這是事實,但放眼整個飲料市場,在這段時間裡,鮮有哪個企業做成了一個“營養快線”。不論是可口可樂還是農夫山泉、統一……它們都推出了不少新品,可都沒能做大。

近幾年,徒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品牌,已經不能為産品的動銷帶來推動,對消費者而言,産品不僅要安全、價格合理,還要享有一定的品牌美譽度、認知度甚至品牌場景聯想等,而這些,正是娃哈哈缺少的。

多年來,其對品牌經營略顯粗放,短期内已經無法解決。再來,娃哈哈對“謠言”危機沒能及時、妥善處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娃哈哈的銷售。

有關“調價通知”、人事變動、股權清退、2017年業績以及2018年娃哈哈的發展戰略等問題,娃哈哈官方都沒給出相應的回複。但在此前的電話溝通中,對方并沒有否認人事變動和股權清退等事宜。

對娃哈哈而言,2018年,一切皆有可能。

編輯/張配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