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徐悲鴻與齊白石

徐悲鴻與齊白石

時間:2024-10-21 06:56:10

齊白石到北平後藝術上的知己好友,主要是兩個人:陳師曾和徐悲鴻。陳師曾與齊白石的交往,在1917至1923年間,短短數年,但他對于齊白石的“衰年變法”起到了關鍵的催發作用。徐悲鴻與齊白石的交往,在1928至1953年間,長達25年。不妨說,徐悲鴻是齊白石藝術盛期的好友,對于推介齊白石的藝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他們是怎樣的知己呢?

三顧茅廬成至交

1928年秋天,徐悲鴻由蔡元培推薦,受聘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大膽地提出了革新的主張,美術方面倡師法造化與國畫的創新,号召學習、借鑒并吸收西方一些優秀的技法,與中國民族繪畫的優秀傳統相融通,創造出生機勃勃的中國畫。

在用人方面,徐悲鴻敢于啟用衆所争議的人才。當他發現齊白石在中國畫方面的高深造詣後,他決定聘請齊白石擔任北平藝術學院的教授,并親自登門拜訪了這位老畫家。

木匠出身的齊白石此時已屆67歲高齡。在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畫室裡,30多歲的徐悲鴻和60多歲的齊白石竟然好似一對老朋友碰面,一見如故。二人随意、惬意地漫談着,從繪畫談到詩詞,又從文章談到篆刻……各抒己見。彼此的觀點竟也那麼一緻。

但是,當徐悲鴻說明來意時,老人卻婉言謝絕了。

徐悲鴻覺得人才難得,過了幾天,再次拜見齊白石,重提聘用之事,但又被老人謝辭了。

徐悲鴻第三次去上門誠懇敦請老先生。“三顧茅廬”的真情終于深深地打動了齊白石,老人坦率地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徐先生,我不是不願意,是因為我從來沒有進過洋學堂,更沒有在學堂裡教過書。連小學、中學都沒有教過。如何能教大學呢?遇上學生調皮搗亂,我這樣一大把年紀了,摔一個跟頭就爬不起來啦!”

徐悲鴻勸慰老人說:“不需您老人家系統宣講課程,隻要您在課堂上給學生作畫示範即可。”又言辭誠懇地說,“我一定在旁邊陪着您上課。冬天,給您生隻爐子;夏天,給您安一台電扇。不會使您感到不舒服的。”

見徐悲鴻如此情真意切,齊白石很感動,高興地答應去試一試。翌日,徐悲鴻親自坐了馬車來迎接齊白石,學生們早已站在門口恭敬地迎候。畫案上已經擺好了筆墨紙硯。但是,齊白石拿出來自帶的幾支畫筆。

齊白石沉思着,很慎重地舉起畫筆,運筆非常緩慢。他的每一筆都精雕細琢,筆墨格外鄭重、精到。台下的學生們如饑似渴地端坐得紋絲不動。睜大的眼睛都随着齊白石的畫筆在移動。

畫完以後,在徐悲鴻的引導下,齊白石與學生們展開了漫談。他集自己數十年的經驗侃侃而談:“不要死學死仿,我有我法,貴在自然……”然後,慈愛地環顧一下學生們。又說,“花未開色濃,花謝色淡。畫梅花不可畫圈,畫圈者匠氣……”

一堂生動的課講下來,齊白石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和歡迎。徐悲鴻與齊白石都長長地舒出一口氣。齊白石對徐悲鴻說:“徐先生,你真好,沒有騙我,我以後可以在大學裡教書了。我應當拜謝你。”之後,徐悲鴻又親自将齊白石老人用馬車送回了家。

從此,這兩位極負盛名的藝術巨匠成了深情厚誼的忘年交。齊白石為在孤寂的藝術探索中找到如此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高興,在贈徐悲鴻的《魚鷹圖》中寫詩題字,以抒知音之慨。

鴻雁傳書寄關愛

徐悲鴻一心緻力的改革計劃遭到強烈的阻撓,隻好拂袖而去。準備南歸的徐悲鴻來到齊白石家,向這位尊敬的老人辭行。齊白石畫了一幅《月下尋歸圖》,送給徐悲鴻。

徐悲鴻與齊白石雖然人身離别了,但是,二人之間鴻雁傳遞往返不絕。齊白石每有佳作,必定先寄給徐悲鴻。徐悲鴻則每每按齊白石的筆單,及時給齊白石寄去稿費。那個時候,恰巧是齊白石精力旺盛、創作最成熟的時期,因而徐悲鴻購藏齊白石這個時期的佳作極多。

齊白石當時還未正式出過畫集,隻是為了贈送親友,自己花錢用石印印刷了200本畫集。為了向更多的人介紹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徐悲鴻向中華書局推薦出版齊白石畫集。博學多才、極重道義的書局主要負責人之一舒新成,慨然允諾。于是,由徐悲鴻親自編輯,親自撰寫序言,正式出版了齊白石的第一部畫集。

齊白石收到自己的畫集和稿酬時,喜悅之情難以言表。1936年,徐悲鴻還在《中國今日之名畫家》中再次肯定齊白石的畫藝:“齊白石之長處,在有色彩,一往直前無所顧忌,惟多紅而少綠,或其性格所尚。寫昆蟲突過古人。其蝦、蟹、雛雞、芭蕉,以墨寫者,俱體物精微。純然獨創。”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随即北平淪陷。齊白石憤敵騷擾,深居簡出,數次在自家門上貼出告示,堅表停止賣畫,拒絕一切來訪。表現了一位中國藝術家的凜然風骨,赢得了人民的欽佩。遠在别處的徐悲鴻得知此舉,對齊白石愈發敬重、思念。

抗戰勝利後不久,徐悲鴻在重慶緻書齊白石,告訴老人勝利的喜訊,細緻地問詢老人的身體和生活等近況如何。不久,齊白石在複信中滿懷憶念地寫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1946年,重慶舉辦齊白石畫展。徐悲鴻撰文對齊白石抗戰八年間的所作所為,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白石先生……從事繪畫,今年85歲矣,丹青歲壽,同其永年。北平陷敵八載,未嘗作一畫、治一印,為拒敵僞教授之聘,高風亮節,誠足為儒林生光。”

重逢之後情更濃

1946年8月31日,徐悲鴻擔任北平藝專校長,聘請吳作人擔任教務長,馮法祀擔任油畫系教授,也聘請了黃賓虹擔任教授,還聘用了一些在藝術上卓有成就、思想進步的畫家如李苦禅、葉淺予、李桦、艾中信、李可染、董希文、周令钊等來校擔任教職。上任伊始,徐悲鴻再次聘請已83歲高齡、畫藝卓絕的齊白石為名譽教授。這一次,還是徐悲鴻親自坐車去迎接老人。

回京之後,徐悲鴻與齊白石往來更加密切。有時,齊白石到徐家;有時,則是徐悲鴻夫婦去拜會齊白石。二位畫家還常在一起作畫,友好合作,珠聯璧合。徐悲鴻畫一隻雞。齊白石便補塊石頭;齊白石畫個蜻蜓,徐悲鴻就補一束花草。

到了炎熱的夏季,齊白石還經常來到徐悲鴻家一起納涼,聊聊天。話題不拘,天南海北,無所不談。有時賣畫的錢算不清了,齊白石也會來找徐悲鴻替他算一算。所有這些,全緣于他對徐悲鴻的信服和尊崇。

會間牽手成訣别

1953年6月23日,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休會時,徐悲鴻和齊白石在懷仁堂門口等車時,徐悲鴻親切地拉着齊白石老人的手,繼續親熱叙談。此情此景非常傳神地表達了兩位大師之間深厚的友誼。攝影師鄒建東捕捉到這極有感染力的一幕,為兩位大師拍攝了兩張合影。第三天,徐悲鴻因突發心髒病辭世,這張照片成了他們永恒的紀念而彌足珍貴。

1953年徐悲鴻去世後,徐家人考慮到齊白石與徐悲鴻交情深厚以及齊白石年事高怕受刺激等原因,因而暫時沒有告訴齊白石這個消息。但是原來徐悲鴻在世時每月必親自為齊白石送去工資,現在就隻好改由其他人了。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去看望齊白石,齊白石就問及悲鴻為什麼沒有來,廖靜文就謊稱徐悲鴻出國了,就這樣維持了一段時間。

時間長了齊白石就不相信了,約過了一年,齊白石雇了一輛三輪車,由兒子陪同親自到徐悲鴻家裡看望。到了以後他才發現徐悲鴻的家門口已經挂上了“徐悲鴻紀念館”的牌子。因為紀念館中徐悲鴻的畫室、客廳還都保持着原狀,齊白石緩緩走進去,還是坐在原來徐悲鴻在的時候他坐的沙發上,沉默了好久才問廖靜文徐悲鴻的靈位在哪裡。齊白石叫他的兒子攙着他走到徐悲鴻的屋子裡,在徐悲鴻的遺像面前深深鞠躬,說:“悲鴻先生我來看你了,我是齊白石。”然後默哀一陣子,含着眼淚離開了。齊白石對于徐悲鴻的知遇之恩感戴終生,多次對人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編輯/付冰冰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