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智大勇徐向前

大智大勇徐向前

時間:2024-10-21 03:03:19

圖/徐向前塑像黃埔一期畢業,曾任孫中山大元帥衛隊隊員,27歲任紅軍師長,30歲任紅軍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總參謀長。他,就是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徐向前。

蔣介石眼中“沒出息”的學生

黃埔軍校是徐向前革命的起點。他常說:“革命初期我是個無名小卒。”1924年5月,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并當過教員的徐向前輾轉上海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一期470名學員中的一員。在軍校,每天的操練和勤務都安排很緊。天不亮起床、跑步、進課堂,連吃飯都限定時間。徐向前從小就幹各種農活,磨煉出了不怕苦的性格。之前紮實的文化功底,使他在閱讀《蘇聯研究》《各國革命史》《三民主義》等書籍中,對俄國十月革命、共産主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四大軍事教程,徐向前更是十分感興趣,學習鑽研得尤其認真。盡管踏實苦學,但少言寡語的性格和瘦弱的外表,使徐向前在同期學員中并不出衆。

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經常以談話的方式,培養自己的政治親信。談話時,蔣介石坐在辦公室,要學員站在門外,一個個叫進去問話,而且邊問邊盯着看,時而很注意聽回答,時而又漫不經心。大部分學員都是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當然弄不懂蔣校長這樣做的真正目的,許多人還都以能得到與蔣校長的談話機會而倍感榮幸。一天,輪到徐向前被召見。一進門,就見蔣介石端坐在椅子上,戎裝佩劍,一臉嚴肅,使得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徐向前有點不知所措。談話開始,蔣介石就用濃濃的浙江奉化口音慢條斯理地問:“你是什麼地方人啦?”“山西人。”徐向前對答一口山西五台話。浙江方言對山西方言,蔣介石不免皺了皺眉頭。接着問:“在家都幹過什麼?”“當過教員。”一問一答,機械而無趣。校長沒有得到慣常的吹捧,學生也沒受到校長的勉慰。于是,寥寥數語,就揮揮手将徐向前給打發走了。因此,在蔣介石的最初印象裡,徐向前就是個“沒出息”的學生。

蔣介石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就是這位“沒出息”的學生,短短7年之後,竟然成了共産黨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的總指揮!作為最高軍事首長,他率領的紅軍,從鄂豫皖大别山反“圍剿”作戰到創建川陝根據地,再到艱苦卓絕的西征,十餘萬國民黨軍隊被他逐一滅于麾下。

“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1931年4月,作為中共中央代表的張國焘被派到鄂豫皖蘇區,不久擔任鄂豫皖分局書記兼鄂豫皖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與徐向前共事的搭檔。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合。7月中旬,中共中央抵達蘆花前線,駐守在此的徐向前第一次見到中央領導同志。對于徐向前的軍事才能,毛澤東贊賞有加,說他是“孵化”和帶大紅四方面軍的“母雞”,并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親自授予徐向前一枚五星金質獎章,充分肯定了他在發展鄂豫皖、川陝根據地和軍事上的傑出貢獻。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黨中央決定分兩路北上。8月下旬,右路軍在前敵總指揮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率領下,同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直屬縱隊一起,向巴西地區開進;左路軍在朱德總司令和總政委張國焘率領下,向阿壩地區開進。左路軍中的張國焘以“噶曲河漲水過不去,糧食缺乏,部隊無法前進”為由,明确反對北上方針,不但命令左路軍部隊停止北上,甚至“飛令”正在北上的軍委縱隊移至馬爾康待命,如不聽從則“将其扣留”。9月8日晚間,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陳昌浩、王稼祥、徐向前出席。當晚,上述7人聯名緻電張國焘,指出:左路軍如果向南行動,則前途将極端不利,要立下決心,在阿壩、卓克基補充糧食後,改道北進。9日,張國焘複電中央,仍堅持南下。這時,陳昌浩也改變了态度,同意南下。徐向前出于不願把紅四方面軍的部隊分開的想法,也隻好表示南下。當晚和毛澤東會晤時,他表示:“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四方面軍如分成兩半恐怕不好。”第二天,當得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單獨率領一、三軍團北上後,右路軍中的其他部隊發生了騷動。有些不明真相的官兵,聽說中央紅軍獨自“悄悄”北上,憤憤地吵鬧。有人打電話給前敵總指揮部請示:“中央紅軍走了,甚至還對我們警戒,打不打?”緊急關頭,徐向前果斷而明确下令:“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你們要聽指揮,無論如何不能打!”

這一道擲地有聲的命令,凸顯了徐向前在大是大非前面、在決定兩支主力紅軍命運的十字路口,對維護紅軍團結的勇敢擔當!也正是他的這一堅持,有力制止了關鍵時刻紅軍将士間的“同室操戈”,使長征途中曆經艱辛留下的革命火種得以延存。

“誰能硬着頭皮打誰就能勝利!”

解放戰争時期,徐向前先後擔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在指揮運城、晉中、太原戰役等城市攻堅作戰中,徐向前尤其注意教育引導官兵培養頑強的戰鬥作風,為我軍戰略反攻階段大城市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他強調:“打殲滅戰對敵人要狠!對自己指揮的部隊,在殲滅敵人的行動上,也要狠!不怕疲勞、傷亡和消耗。”“你覺得自己最艱苦、上不去、頂不住的時候,往往也是敵人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當你因困難的決心發生動搖的時候,也恰恰正是敵人對勝利感到絕望的時候,誰能硬着頭皮打,堅持到最後,誰就能勝利。”

1948年3月至5月,徐向前率領第8和第13縱隊、太嶽和呂梁軍區部隊共約5萬人,攻克設防堅固的臨汾城。攻堅戰第一階段,敵人憑借堅固工事和強大火力,使攻城部隊遭受很大傷亡。徐向前在回憶錄中寫道:第一階段攻城受阻,傷亡又大,士氣頗受影響,有人甚至建議撤兵。在這勝負于一念之差的關鍵時刻,“我們冷靜分析,權衡利弊,認為取勝的把握甚大,絕不能被暫時的困難和失利吓破了膽。橫下一條心:不拿下臨汾,誓不收兵!”當戰鬥進入關鍵時刻,中央又要他抽出3個旅北上晉中。徐向前二話沒說,堅決執行中央決定。他調整部署,發出緊急動員令,号召全體指戰員“堅決、勇猛、頑強堅持最後五分鐘”!在徐向前果斷指揮下,攻城部隊總結創造了坑道爆破的“土行孫”戰法,連續作業27晝夜,形成兩條長約1000多米直抵城下的坑道,并在坑道盡頭裝填了18000斤炸藥,頃刻間兩個50多米寬的城牆缺口被炸開,8縱23旅首先突入城内,戰後該旅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光榮的臨汾旅”。

曆時72天的臨汾攻堅戰最終取得勝利,除了正确的作戰指導、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援外,也與攻城官兵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頑強戰鬥作風密不可分,從而再次證明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場法則。

編輯/穆甯資料來源/《學習時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