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不砍樹了,森林變成了聚寶盆

不砍樹了,森林變成了聚寶盆

時間:2024-10-21 05:41:50

從賣木材到賣風景,從林木經濟到林下經濟,告别伐木時代的鐵力市,産業結構由過去的“獨木支撐”向多業并舉不斷跨越,現在的鐵力,冬季有滑雪,夏季有漂流,一年四季還有豐富的物産,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城市。

鐵力市位于黑龍江省中部,隸屬于伊春市,是承接“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鐵力市發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小康》記者介紹,因為屬國有林區,伊春3.3萬平方公裡的行政區劃面積,使它成為中國轄區最大的地級市之一,與别的城市不同的是,這個城市同時就是一個國有企業——建市以來,它一直實行伊春市人民政府與伊春林業管理局“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市長就是局長。鐵力作為其下轄的縣級市同樣遵從“政企合一”特殊體制。市委書記、市長身兼林管局書記、局長。

鐵力作為伊春市唯一的縣級市,随着全國全面停止森林商業性采伐,鐵力依托《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态保護和經濟轉型規劃》、“天保工程”實施以及《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的重要戰略機遇,揚綠水青山之長,借冰天雪地之勢,從此走上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山林變成了聚寶盆

“啥叫經濟轉型?按我們老百姓的理解,脫離我們林場原來的‘木頭經濟’,能幹啥就幹點啥,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賺到錢,這就叫轉型。”鐵力市林業局建設營林所下崗職工王奎民,下崗前曾是一名林場力工,他告訴《小康》記者,商業采伐叫停後,他便像大多數林場下崗職工一樣離家外出打工多年,之後的2010年,在當地政府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的号召下他和幾個老鄉選擇了返鄉創業。如今,依靠養豬、種黑木耳、開農家樂這三項,王奎民一年的收入就有80多萬,遠高于在林場時的收入。

王奎民說,作為林業職工,他一直明白靠“吃木頭”生活,最終有吃完的那一天,“山裡的大樹越來越少,山越來越秃國家不能一直讓咱砍。”事實證明,王奎民的想法在當時很有“遠見”。鐵力作為我國林業木材的重要生産基地,幾十年竭澤而漁,森林被過度采伐之後,城市發展亦如大多數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陷入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困境。

2014年4月1日,國家林業局宣布,停止以大小興安嶺為主的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這也意味着這個曾經依靠砍樹過日子的地區,從今以後,再不能靠砍樹賣木頭發展了。明天怎麼辦?成為所有以林業為生計的人都在問的一個問題。産業結構調整中嘗到甜頭的鐵力人,更加堅定了藥材“标準化種植,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産業化發展”的健康發展之路,為了配合停伐和保障工程的順利實施,國家從頂層設計出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森林資源管護,按每人管護5700畝,每年補助1萬元。二是生态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每畝每年補助14元,連續補助5年;三是森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按在職職工繳納基本養老金的标準予以補助;四是森工企業社會性支出,教育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2萬元,公檢法司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5萬元,醫療衛生經費,東北内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每人每年補助2500元;五是森工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費補助,按各省(區、市)規定的标準執行;六是森工企業下崗職工一次性安置,原則上按不超過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3倍進行安置補償。

就這樣,停伐改變了王奎民和同事們的命運。離開林場之後,一部分人轉崗到資源管護、營林生産、森林防火等管護崗位,一部分人則“離場不離山”,守着大林地裡特有的資源開始種樹、養蜂、發展黑木耳産業……

鐵力人換了一種方式與大自然相處,卻也得到了另外的驚喜。現在鐵力林區出現四大變化:森林資源過度消耗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轉型為規範和完善林區社會保障體系夯實了基礎;森工企業富餘人員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職工收入水平穩步提升;森工企業辦社會事業有了發展。林下經濟、旅遊經濟和礦産經濟,接續性産業成為鐵力轉型的倚重。

立足生态優勢,向生态要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伊春市委副書記、市長、林管局局長韓庫表示,林區要轉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态保護是前提,産業發展是關鍵。

作為林農結合的縣份,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可避免的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鐵力市依托天然生态環境、豐富資源條件和良好産業基礎優勢,制定了《鐵力區域農業生态經濟發展規劃》,以綠色、無污染、無公害農産品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生态農業,向生态要效益。以2017年為例,鐵力市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綠色和有機農業基地監控面積發展到了44.2萬畝,以黑木耳為代表的食用菌栽培和以綠色蔬菜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分别達到3170萬袋和1100棟。

為調整産業結構、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把中藥材作為興市富民的主導産業來發展,特别成立了北藥辦公室,制定了《鐵力區域北藥開發規劃》、《鐵力區域生态北藥發展規劃》、《鐵力北藥開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遠景規劃》,進一步規範、引導區域北藥健康有序的發展。如今鐵力在轄區的東部山區搞起了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穿地龍、林蛙的種養;中部山區則重點開發平貝、黨參、茸鹿等品種;西部平原地區突出發展茸鹿、平貝、龍膽草等藥材的種養,從而形成了林區、半山區、平原區藥材種養協調發展的格局。

在産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之下嘗到甜頭的鐵力人,更加堅定了藥材業“标準化種植,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産業化發展”的健康發展之路,寄希望于把鐵力市建成小興安嶺地道北藥集散地。按照規劃,未來五年内,鐵力的藥材種養規模将大幅增長,其中林蛙養殖預計達到1億隻,年産林蛙油60噸;五味子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産五味子1000噸;綠色人參種植面積達到300萬m2,年産生曬參200噸;平貝面積穩定在1萬畝,年産商品貝200噸。未來鐵力産業發展将更趨合理。

編輯/麥婉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