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威登堡邂逅馬丁·路德

在威登堡邂逅馬丁·路德

時間:2024-10-20 10:26:08

路德或許是那個年代擁有“自拍照”最多的名人之一

朱英豪:攝影師,旅行寫作者誰是最偉大的的德國人?在很多人看來,歌德、愛因斯坦、巴赫等都應該會是最先想到的名字。但對于大多數德國人來說,答案并非如此。

從柏林乘火車南下,我來到威登堡大教堂的左側一扇黑漆木門前面。五百年前,一位默默無聞的三十四歲神父,把一篇反對教皇、控訴贖罪券的拉丁文告白,釘在這扇大門上,從此開啟了曆史上著名的德國宗教改革運動。

這位年輕人,叫馬丁·路德。

路德宗的玫瑰标示,被顯赫地鑲嵌在威登堡大教堂的入口處。在教堂中部的講道台下面,是馬丁·路德的墳墓,上面的拉丁銘牌簡單地寫着:神學博士馬丁·路德在此長眠,公元1546年2月18日他卒于他的家鄉埃森本,活了63年2個月零10天。

路德好友梅蘭·希頓的墳墓位于路德墓的對面,兩人生前并肩奮鬥,死後也不分離。有一個電視攝制組正在黑漆木門前采訪教堂的工作人員。“五百年前,這扇木門是威登堡大學的黑闆,很多各種信息都被張貼在這裡,供人閱讀。”主持人手裡高舉着一本仿造的《九五論綱》,為觀衆還原當時的情景。

威登堡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馬丁·路德之城。從教堂沿着細碎鵝卵石鋪就的馬路一直往西走,經過華麗的市政廳和小廣場,以及一些精美的咖啡館、精品店,就到了路德故居。這條路,路德當年不知走了多少遍。

路德故居是一棟黃色的三層中世紀小樓,1508年開始,路德和他的妻子和6個孩子,一起在這裡生活。

故居展廳最顯眼的地方,擺放着路德和妻子克裡斯提娜結婚的肖像畫。路德或許是那個年代擁有“自拍照”最多的名人之一,光“結婚照”,畫家老克拉納赫就為他畫了四套。

年輕的路德反抗天主教神父必須獨身的禁令,迎娶了修女克裡斯提娜。他的婚姻,也成為他用來抗擊教皇的武器。作為中國人,我在路德故居看到“老婆大人是領導”這樣的格言不免會會心一笑。路德長期忙于自己的事業,家庭的操持都有賴于精明能幹的克裡斯提娜。

另一個展覽,則展示了路德個人生活和99個人之間的關系,它以非常獨特的視角,審視路德的物質和精神世界。

如果讀過路德的《九五論綱》,你會發現每個句子都非常短小、通俗易懂,而且字數都控制在140個字以内。假如路德生活在今天,他或許會是一個推特高手,他的95條論綱,不過是發了95條推特而已。

路德顯然深谙傳播之道。十六世紀初期的歐洲,已經邁入了印刷時代,那時的威登堡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印刷機器。在距離威登堡半小時車程的萊比錫曆史博物館,二層就陳列着好幾台老式印刷機。萊比錫既是國王商道上的一個重鎮,也是當時的印刷和出版中心。萊比錫至今還保留着德國最大的國家圖書館,似乎也印證了它在印刷出版業上的顯赫地位。

路德時代的人,大多數是文盲。路德非常懂得利用圖像傳播。說到圖像,我們今天所有看到的有關路德的圖像,無論是早起年輕活力版路德,還是後期權威版路德,都主要來自畫“婚紗照”的老克拉納赫。除此以外,他還為路德制作了無數的版畫供其宣傳使用,真是密友不折不扣的公關後援。

除了宗教生活,牛津大學學者、女曆史學家琳道·羅泊在她的新作馬丁·路德傳記《異端與先知》裡,将當年的小鎮八卦娓娓道來:“那時候的威登堡,最有名的二道販子,就是路德的密友、畫家克拉納赫。他必須雇傭馬車去萊比錫、紐倫堡、德累斯頓等地購買畫材(比如路德肖像裡經常用到的靛藍)。既然車上有很多空閑的空間,為何不買一些好賣的紅酒或者藥品來賣呢?為了讓愛喝紅酒的路德開心,克拉納赫忘不了給他捎上幾瓶。”

就像年輕時代盤亘在巴塞爾修道院裡的德國作家黑塞一樣,那些來自南邊的美好食物,勾起了路德對南方的美好向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