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曆史鍛造“未來想象力”

曆史鍛造“未來想象力”

時間:2024-10-20 09:24:31

萬科是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的,是改革開放為萬科提供了曆史機遇

王石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是什麼樣的?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初夏時節,在深圳市福田區萬科移動辦公區,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說,“曆史鍛造了我的未來想象力。”

“整個深圳都像在燃燒”

我和深圳,冥冥之中有一種緣分。1977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廣州鐵路局工程段工作。當時局裡有一個工程項目在深圳,跟着這個項目,我就去了筍崗北站檢疫消毒庫,指導給排水工程施工。我記憶中,當時的工地,除了蒼蠅、蚊子,還有死豬,空氣裡彌漫着一股腐臭味。

深圳當時還是寶安縣的一個鎮。不時地,我會在路上看到一些從港澳回來的同胞,他們的穿着打扮跟本地人有明顯不同。後來,我還發現,有時候早上起來,工程隊裡的人就變少了,有一些工友偷渡去了香港。

後來,我回廣州後,一位深圳的朋友過來看我,給我的沖擊更大。以前他都是帶些土特産來,那次帶的是美國新奇士橙子,他夫人還燙了時髦的“獅子頭”。這些變化讓我大吃一驚。朋友告訴我,深圳建特區了,對外開放了。

冥冥之中,我對深圳産生了一種沖動、一種向往。

出于好奇,1982年我又去了趟深圳。之後一年,1983年,我辭職去了深圳。到深圳後,我做過飼料中介商,經銷過進口設備器材,還投資過服裝廠、手表廠。

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知道自己應該去嘗試。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很多企業家都有和我一樣的心情:心懷忐忑,躍躍欲試。

那時,深圳已由小漁村變成塔吊林立的大工地。當時的“中國第一高樓”——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也開始在建造中使用滑模工藝,創造出“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發行新中國第一隻股票,土地拍賣“第一槌”,成立内地第一家證券公司……回顧過去那段歲月,深圳創造了近千個第一。無數的企業創立,無數的企業倒下,又有無數的企業再起來。沒有人害怕,整個深圳都像在燃燒。

與此同時,整個中國,都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奔騰向前。

還是要說“想不到”

十年前,在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我就用“想不到”來概括(這段曆史)。現如今,在改革開放40年時,我還是要說“想不到”。

回顧過去40年,深圳乃至整個中國,變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讓人想不到;無論是改革速度、開放程度,還是輝煌成就、國際影響,都讓人想不到。

1984年,我下海創辦公司,組建萬科的前身“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1988年,公司更名為“萬科”,進入房地産行業。

那時候,誰也想不到,萬科會在深圳不斷發展壯大,把業務拓展到了美國,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萬科是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的,是改革開放為萬科提供了曆史機遇。

說起改革開放為企業創造機遇,我想起一個例子。十年前,我想把一家科技企業引進深圳發展,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擔心沒有政府關系和人脈,問我能否幫忙介紹。我說,在深圳,不需要跑政府關系,隻要有本事、能力,就會有機會。

後來,那家企業真的搬到了深圳,接着又進行股份制改造,十年間實現了幾級跳,業務持續擴大,還收購了美國公司,現在在行業中位居世界前列。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深圳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極大地釋放了要素活力。

目前,萬科在紐約、舊金山、西雅圖等地都有項目。我想,美國一些知名企業願意與萬科合作,這也是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

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的崛起。幾年前我在美國遊學,中國傳統哲學在哈佛大學選修課程中廣受歡迎。從這一個小細節,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

對第二個40年“要有想象力”

2018年春節前夕,我在深圳接待了一位滿懷感慨的香港官員。他曾經是深圳市政府的一位顧問,親眼看着深圳起步、發展。參觀完深圳的企業後,他更加感慨:港深兩地應該優勢互補、謀求雙赢,攜手創造美好未來。

我覺得,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深圳才剛開始發揮作用。第一個40年,深圳扮演的是不确定環境下的排頭兵角色;未來,第二個40年,深圳将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深圳并非孤立地發揮作用,可以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密切聯動共同發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應該會在全球格局和區域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越來越清晰,但同時,中國也在面對新技術應用等帶來的不确定性。展望未來,中國在全球能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既要有信心,也要看到困難和挑戰。

面對改革開放的第二個40年,謹慎樂觀是我們應該保持的态度,但也要有想象力。

新技術應用确實帶來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要看到,在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我們已經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作為從傳統企業裡走出來的人,我很欣賞以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它們把過剩的、富餘的資源整合動員了起來。中國的阿裡巴巴在發揮類似的作用,他們打造了一個平台,把小微企業聚合在一起。

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過程中,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仍有巨大的空間。

未來,要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一方面是要用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往前走,另一方面要利用共享經濟,把我們在産業方面的能力發揮出來。

随着改革開放向深水區進發,随着技術革命的深入推進,我相信中國還會迸發出更多讓世界想象不到的能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