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遊戲成瘾成為精神疾病

當遊戲成瘾成為精神疾病

時間:2024-10-20 07:55:55

2018年年初,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将遊戲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自6月19日起正式生效。世界衛生組織同時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将遊戲成瘾納入醫療體系。

被列入精神疾病後,遊戲成瘾如何診斷?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幫助遊戲成瘾者戒掉遊戲瘾呢?

如何診斷遊戲成瘾

陸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在臨床上,可根據以下特征識别遊戲成瘾者:整日沉溺于網絡遊戲,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失控性地玩遊戲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嚴重損害了社會和職業功能等;停止玩遊戲後會覺得無所适從、坐立不安等。當患者存在以上症狀,且症狀持續時間超過一年,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規定,就可以作出遊戲成瘾的診斷。

遊戲成瘾的診斷标準是由國際專家反複讨論後制定的,将其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進行診斷,可引起大衆對遊戲成瘾的重視,并有助于規範遊戲成瘾的診療。現有的診斷依據主觀性較強,不同醫生之間的診斷可能會存在差異。随着研究的深入,對遊戲成瘾者的診斷會加入客觀性評估手段,如量表或生物标志物等,以提高診斷的效力。

面對遊戲成瘾者,我們應注意以下三點:

正确診斷。臨床醫生除了根據診斷标準進行判定外,首先應考慮和排除遊戲成瘾隻是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表現,如抑郁、焦慮患者可能會将玩遊戲作為緩解情緒的方式。遊戲成瘾患者以青少年為主,在青少年期,抑郁症的發生率較高,應特别注意鑒别診斷。

規範治療。目前我們仍缺乏針對遊戲成瘾的防治指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的求治之心,采用非法或激進的治療方式收斂錢财,對患者的身體和精神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患者應到專業、正規的機構進行治療,行業内也應出台相應政策,加大監管。

科普宣教。加大宣傳,讓大衆了解遊戲成瘾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正面直視問題才能有效根除

劉慧慧[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将遊戲成瘾認定為精神疾病,最大的正面影響就是讓個人、家庭、學校、社會都能正面直視網瘾問題,有助于全社會營造出“治病救人”的良好氛圍。

首先,“遊戲成瘾是病”的理念可以像“吸毒成瘾是罪”的觀點一樣幫助沉迷遊戲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認識自我、預防上瘾、控制遊戲欲望,指導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網絡遊戲。此前關于網絡遊戲成瘾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學理論研究方面,并沒有專門将遊戲成瘾作為一種疾病,也沒有專門的科學治療方法。人們對“有病”的排斥心理,會激勵上瘾者适當地控制遊戲沖動,從而逐漸減少遊戲時間。此外,如果青少年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成瘾同樣具有生理學基礎,且其生理學基礎與毒品成瘾的生理學基礎幾乎一緻,相信他們在涉足網遊時定會更加小心謹慎。

其次,“遊戲成瘾是病”有助于遊戲企業、網絡公司樹立更強的社會責任心,從遊戲産品提供者、銷售者角度推廣社會正能量,引導玩家合理遊戲。

最後,“遊戲成瘾是病”有助于家庭、學校與社會聯手為遊戲者提供健康積極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以前流行的“戒瘾”學校、電擊療法等不正規、摧殘青少年身心的做法,已經在社會的進步中被證明為僞科學。如今的網瘾治療,注重從患者的認知、行為、精神分析等方面着手,是心理學研究的重中之重。認定遊戲成瘾是精神疾病,各相關方面在針對性治療方面必然加重研究投入,治療方式有望更加科學高效。對遊戲成瘾者的生理機制、緻瘾動機、人格特征等進行實證研究,對症治療,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治療,才是科學的治療方法。一切不區分個體差異、不研究成瘾機制、不循序漸進的治療,都是胡亂開方子的僞科學。

對遊戲開發、推廣、運營者的規制和監管如何升級

張韬(北京華訊律師事務所主任)

遊戲成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的“精神、行為或神經發育障礙”,反映出該問題的可緻病性及嚴重性,也是在提醒各國對此進行關注和解決。對遊戲行業的監管和規制也需要大力升級。

建議建立跨平台的行業綜合監管體系。現在各個遊戲廠商往往自有“家長監護系統”,建議形成全國(行業性)的統一家長監管平台,該平台綜合統計未成年人在所有遊戲平台中的時間等信息。家長一次注冊和登錄,即可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國内各網絡遊戲平台中的娛樂時間及其他有關信息,而平台也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方式進行分析,向家長發出必要的告知和主動提示。

行業協會應當通過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相結合,通過引導企業簽訂自律公約等方式推動網絡環境的健康、安全和有序發展。同時,遊戲公司應當通過技術創新等方式提高識别和防範遊戲成瘾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主動預防用戶遊戲成瘾問題,這也是遊戲公司社會責任的體現。

還需要推動相關立法和标準制訂等相關工作。雖然我國已有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及部分其他标準規範,但相關法律體系并不完善。建議對于網絡遊戲的廣告推廣、遊戲内容、遊戲分級、平台責任等重點問題進行明确具體的規定,推動相關部門運用新技術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和能力,加強對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治理。同時,通過立法推動相關部門規章、标準規範的制定,推動嚴格懲罰機制的建立,進而建立相關保護制度和綜合管理體系,保障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治理遊戲成瘾問題,不能僅僅通過某一方主體或者某幾種方式,而是應當通過多方面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方式,形成良性的治理手段,讓人們既能夠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也能夠放心遊戲。

立法規制的對象不應僅限于青少年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世衛組織将網絡遊戲列為疾病之前,包括中國在内的很多國家都已經通過立法的方式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網絡遊戲的限制。中國從修改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一直到即将出台的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條例,都旨在防止孩子們沉迷遊戲。

以往的法律大都針對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做出的,現在既然遊戲成瘾已經被明确列為成瘾性精神疾病,反映在立法上就應該更加嚴格和明确,規制的對象也不應僅限于青少年,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遊戲的成瘾性需明示。如同“吸煙有害健康”應标記在煙盒表面一樣,網絡遊戲的成瘾性提示也應明确标記在用戶能夠清晰看到的地方。具體标記的内容、位置、字體和顔色,應由政府部門統一以立法的方式作出。

第二,網絡遊戲的廣告限制。類似于廣告法對煙草廣告的限制一樣,遊戲類廣告不能在大衆媒介或公共場所發布,對未成年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發送遊戲類廣告。目前遊戲廣告在互聯網廣告中的比重非常大,而且是主要針對孩子發送的精準推送。日後在修改廣告法時,應加入對網絡遊戲類廣告的禁止性規定。

第三,取消政府背景組織的電子遊戲競技類比賽,取消高校電競遊戲的專業和課程。稍有公德心和常識的人都知道,電子遊戲的危害遠遠大于電競産業所帶來的紅利。如同不能舉辦吸煙與喝酒比賽一樣,社會成本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更不能對電競冠以崇尚健康、公平的競技體育名義。

第四,禁止網絡遊戲的互聯網直播。在網絡直播内容中,遊戲主播占到了很大比例,甚至有的平台以遊戲主播為主。觀看這些直播的受衆以青少年為主,這些直播内容在遊戲成瘾中扮演着推波助瀾的效果,無數家長對此早已深惡痛絕。

張靜/采訪整理開開/設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