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那一副副連接人與神的面具

那一副副連接人與神的面具

時間:2024-10-20 07:22:52

“關索戲就像布袋中的錐子,一不留神就會露出尖尖的鋒芒”

澄江縣陽宗鎮小屯村傩戲演出隊演員在表演關索戲《點将》

若不是因為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千裡走單騎》,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陽宗鎮小屯村的村民不會知道,祖上傳下來的關索戲還能揚名中外。

在這部由日本影星高倉健主演的電影中,主角克服重重困難,從日本來到雲南,為的是給患絕症的兒子拍攝面具戲,而這個面具戲正是“關索戲”。

小屯村,一個雲南常見的山區村莊,坐落在梁王山腳、陽宗海岸。平日,這裡的村民靠種田為生,每到農曆正月,全村776人中的36人就會自發組成一個劇團,演一種僅在小屯村流行的民間戲——關索戲。

關索戲屬于原始宗教劇種“傩戲”中的一種,以關羽的三兒子關索的名字命名,隻演三國時期的蜀漢英雄故事,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等20人,加上馬童、龍套、鑼鼓手等共有36人。常演劇目有《點将》《三英戰呂布》《三請孔明》等。表演不設舞台、不化妝,隻戴上面具、穿上戲服、拿上兵器、邊唱邊舞,唱腔使用陽宗本地方言。

進入村子,問起哪裡可以看關索戲,一位正要出村的大媽主動帶路——“就在靈峰寺裡”。

小屯村靈峰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寺裡供奉着關索、五顯靈官等神像。平日,這裡是劇團成員演出前後祭祀、排練、保管服裝和道具的地方。“關索戲在中國,目前僅在小屯村有,别無分店。”51歲的周汝文一邊說,一邊打開了靈峰寺的門鎖,他是村裡唯一的關索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我們36個人共有8個姓,按祖輩的傳承習俗,關索戲傳男不傳女,一戶人家世代隻能演一個角色。我家演張飛,一生隻能演張飛,到了演不動時,兒子接班。”周汝文點上了一根煙,“我有時候回到家都還沒有出戲,性格裡或多或少也帶上了張飛的暴脾氣。”

小屯村每年在除夕過後,就要把關索戲拿出來玩上一玩,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把整個春節玩得熱火朝天,也從古代玩到了今天。

“我小時候,關索戲玩得比現在過年還熱鬧。”79歲的周庭義回憶,那時候娛樂活動少,也沒有電視,過年大家最大的盼頭就是關索戲。

十幾年前,因為《千裡走單騎》的熱映,來村裡看戲的遊客、記者、專家非常多,現在陸續仍有。

“2010年有一個叫蔔娅莉的法國姑娘來到這,看我們排練演出、給我們拍照、寫畢業論文,在村裡住了三年,離開時都能用方言和我們交流了。”周汝文頓了頓,“也許這輩子都不會見着她了,但她會把關索戲介紹到法國。”

2011年,關索戲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國傩戲學研究會會長曲六乙教授評價:關索戲是戲劇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關索戲就像布袋中的錐子,一不留神就會露出尖尖的鋒芒,它那連接人與神的面具和唱腔充滿了原始美,遲早會令世人側目。”關索戲研究學者、澄江縣文聯副主席阮學才說。

關索戲原有劇本120多部,可惜都遺失或被毀了。1997年,還未離世的關索戲老演員根據回憶默錄了45個劇本,這些劇本已整理彙編出版。

近年來,澄江縣一直在為搶救、保護關索戲而努力着。過去隻有春節才演的關索戲,如今在每年立夏節也會上演,從村裡演到縣裡,讓更多人有機會一睹關索戲真容。縣裡還編輯出版了多本關索戲的研究書籍和音像資料,并為小屯村的4位優秀演員申報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現在,傳承人都開始廣納賢徒了。

“我們36個人的平均年齡是45歲,我特别希望有年輕人來學關索戲。”在周汝文看來,老祖宗的規矩要“守”也要“破”,如果想要傳承,就需要注入更多的外來血液。“關索戲絕不能隻是博物館的展覽品,更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失傳。”

本刊記者離開小屯村時,周汝文4歲的小孫子正跟着他練習張飛的唱白,雖吐字還不太清晰,但當孩子随着旋律比劃出張飛捋胡須的手勢時,周汝文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