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盤點2018春拍成績單

盤點2018春拍成績單

時間:2024-10-20 04:57:06

7月已過,2018年中國藝術品春拍臨近尾聲。成交數據塵埃落定,到了盤點春拍成績單的時候。

2018年春拍市場中最令人興奮的無疑是香港蘇富比,其最終36.4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創造了蘇富比進入香港以來的第二高額,僅次于2013年的香港蘇富比40周年慶典拍賣。同時,香港蘇富比春拍還創造了20個世界紀錄。

蘇富比春拍成績斐然

黃景秋(藝術品拍賣師)

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在高價拍品方面,共有43件超過1000萬港元成交的拍品,其中包括3件超過億元成交的拍品,3件超過8000萬港元成交,3件超過5000萬港元成交。

在成交額TOP30的藝術品中,高估和低估的作品都有不錯的表現。前期市場反映高估價拍品達成了100%的成交率;而超低估價作品中,蘇曼殊作品以“黑馬”姿态殺出,其冊頁《曼殊上人墨玅》以2881.35萬港元成交,超估價的百餘倍。

按照種類來看,前30件成交的拍品中,13件為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作品,該闆塊無疑成為香港蘇富比本季拍賣中最大的亮點。

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共拍出12.8億港元成交額,創造17個藝術家最高價拍賣紀錄,其中兩場晚間拍賣總成交額達10.4億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曆次晚間拍賣中排行第二。

在傳統收藏領域内,瓷器的表現依然突出。本季香港蘇富比兩件超過2億港元成交的拍品均來自這一闆塊,在成交前30件的名單中,7件屬于傳統收藏領域,其中清代瓷器是本季拍賣中的最大赢家。

首先是被稱為“琺琅彩之王”的清康熙粉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盌以2.388億港元成交,創造了康熙瓷的世界最高拍賣紀錄;緊随其後的是清乾隆黃地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以7058.65萬港元成交,另一件清乾隆紫紅地洋彩軋道錦上添花膽瓶以5026.45萬港元成交。

一件超過2億港元的拍品創造了“世界最貴佛經”的紀錄——明宣德時期禦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卷),在本季以2.388億港元成交。

延續清代物件的高價成交,清代畫家錢維城的《台山瑞景》以1.467億港元成交,也是畫家的第二高價拍品。

縱觀本季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和瓷器雜項闆塊值得投資者着重關注。

瓷器雜項闆塊走強

邱姝(瓷器收藏顧問)

2018年瓷雜闆塊收藏行情的走強趨勢十分明确,無論是4月開拍的香港市場,還是随後拍賣的内地市場,多家著名拍賣行的成績均超過了2017年秋拍。

以2018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拍瓷雜專場為例,清乾隆禦瓷獨領風騷,5件瓷器總成交3.27億港元。其中,清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以1.306億港元成交,清乾隆青花春耕圖雙福如意耳大抱月瓶以6985萬港元成交,清乾隆洋彩黃地軋道蓮紋嬰戲圖龍耳瓶以6647.5萬港元成交。

長期以來,在中國藝術品拍賣中,瓷器雜項闆塊是僅次于書畫闆塊的重要部分。然而從2018年春拍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四大拍賣行的成交情況看,瓷雜闆塊風頭蓋過了中國書畫闆塊。

實際上中國書畫闆塊的沉寂在3年前就有端倪,當時書畫闆塊似乎進入到了一個“魔咒”中,超天價的成交價頻頻出現,一些珍品受到廣泛關注,然而整個闆塊的市場份額卻在步步萎縮。到了2017年秋拍季,瓷器雜項的市場份額首超中國書畫,而在2018年春拍中這種趨勢尤為明顯。

以雅昌藝術市場檢測中心統計數據來看,2018年春193家拍賣公司的259場拍賣會共計627個專場中,中國書畫闆塊上拍78000餘件标的,這一數量僅為2015年春拍的50%。最終的拍賣結果顯示,僅33000餘件标的順利成交,總成交額為91億元左右,占據全季度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的34.11%,而瓷器雜項則以45.82%的份額穩鎖第一。

這樣的闆塊輪動有兩個原因:一是瓷雜拍賣市場日漸成熟,且瓷雜市場的體量不斷增大;二是中國書畫品類在拍賣領域開發較早,已有飽和趨勢,部分拍品已進入藏家手中沉澱,短時間内很難再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

闆塊輪動此起彼伏,目前的趨勢決定了瓷雜闆塊将在一個時期内保持強勢。

現當代藝術收複失地

趙可(現當代藝術品收藏顧問)

現當代藝術品在2018年春拍中有強勢啟動的表現,無論在香港還是内地拍賣市場,這種表現呈現出一緻性。

随着6月20日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夜場”最後一件拍品落槌,從3月保利香港“趙無極大戰巴斯奎特”開始的、為期3個月的春拍畫上了句号。

30.39億元,是中國8個拍賣主場中現當代藝術闆塊的成交總額,其中香港佳士得貢獻了三分之一的成交額。而在内地市場,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闆塊創下了近4億元總成交額,其中包括12件拍品成交價超過千萬港元,中國現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複蘇已越來越明确。

10年前的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重創藝術品拍賣市場。據雅昌藝術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國内藝術品秋拍成交總額為76.18億元,僅占2008年春拍成交總額的60.80%,其中當代藝術的下降幅度最大。

2018年,現當代藝術品闆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内地市場,崔如琢作品以絕對優勢占據榜首,成交額達3.6億元;範曾作品越過億元之列,成交額達1.07億元。除億元級交易外,上半年的春拍榜單中達到千萬元成交額的還有8位藝術家。

而在香港市場,趙無極的57件作品總成交額7.26億元。趙無極以及朱德群、常玉三位,是國際拍賣行香港夜場的固定名單,一直擔任着“高價保障”的重要角色。作為“标配”,本季春拍中趙無極在香港保利、佳士得、富藝斯拍賣會上均摘得現當代闆塊的成交桂冠。尤其是佳士得夜場,6件趙無極作品成交,成交價均在千萬港元以上。

研讀香港和内地拍賣市場,分化愈發明顯:以“趙無極們”支撐起的香港市場,和以“吳冠中們”引領的大陸藝術市場,分别代表了兩地的不同藝術趣味取向。

拍品減量增質趨勢明顯

劉一山(藝術品投資顧問)

2018年春拍季的勢頭雖好,但市場的理性情緒也十分明顯。拍前備受矚目的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叫價達到1.89億元,卻在最終落槌前流拍,面對标杆意義的“頭号拍品”,藏家惜買的理性思維越來越凸顯。

在市場大環境存在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A股跌破3000點給春拍帶來了一下“重錘”,股市低迷使得藝術品市場買家資金流趨緊,拍賣行因此調整策略适應市場變化,“減量提質”成為大趨勢。

在拍品和專場數量減少的前提下,總成交價卻退寒漸暖。不可避免的是,随着拍品征集成本和難度的逐年攀升,拍賣公司之間的競争也趨于白熱化,整個行業格局面臨加速調整。

從成交數額看,2018年的成交總額預計應和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減量提質、闆塊輪動等現象都在本季拍賣的過程中得到體現。

作為投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品市場同樣存在着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博弈。拍賣行必須客觀分析,摸準市場買家的購藏需求,從而征集更多符合市場主流的拍品;作為藝術品買家,也需要理性看待市場趨勢,關注大資金流向,不盲目出擊。

對于拍賣師而言,最高榮譽就是在全場拍賣結束時被授予“白手套”,這意味着拍賣專場達到100%的成交率。2018年春拍“白手套”場次有增無減,無論是全國著名的大拍賣行,還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行,都有不少場次100%成交。

如北京保利春拍“翦翦風——翦淞閣精選文房名品”專場,總成交額逾4000萬元;中國嘉德春拍“紫泥春華——松濤園舊藏宜興紫砂”專場,共46件精品上拍,悉數拍出,總成交額為1538.815萬元。

整體來說,目前的拍賣市場是良性的也是理性的,投資者在這個時間段内尋找适合的藝術品參與投資,能較少受到炒作和泡沫幹擾。

駱曉昀/采訪整理開開/設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