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荔波:種桑養蠶助脫貧

荔波:種桑養蠶助脫貧

時間:2024-10-20 09:15:41

綠油油的桑葉,給荔波大地帶來希望。雪白的蠶繭,綠油油的桑葉,給貴州省荔波縣帶來希望。種桑就養蠶,有蠶就種桑,桑蠶成了荔波田間地頭的熱門話題。

“蠶寶寶”是荔波百姓的掌中寶,它承載着廣大農戶的夢想,在脫貧攻堅中擔當重任,成為全縣脫貧緻富的“錢寶寶”。

“摘新葉、養蟲蟲”

“昨天蠶繭賣27元一斤,今年賣了3批,純收入已經15000多塊錢了。”5月21日,荔波縣茂蘭鎮堯明村55歲的農戶何晚珠說,他家今年種植的15畝桑樹,養蠶可以帶來10多萬元效益。

堯明村地處黔桂交界,因為與廣西環江縣接壤,深受廣西經濟文化影響。廣西種桑養蠶帶動群衆發家緻富,堯明村百姓近水樓台先得月,緊跟廣西步伐,早在2003年就抛開傳統農業,學着“摘新葉、養蟲蟲”。

何晚珠是主動種桑養蠶的農戶之一,他當時将家裡的6畝好地都投入種桑,第一次就嘗到甜頭。很快,荔波縣很多農戶加入種桑養蠶大軍。

但好景不長,幾年之後的2008年,因為市場不穩定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原因,蠶繭價格大幅度跳水,一天一個樣。

“蠶繭先降到七八塊、五六塊,最後降到一斤兩塊錢,連本都收不回。”談及2008年,何晚珠臉色凝重。當時,一些桑蠶大戶将之前幾年賺的錢都賠進去了。

何晚珠說,之後農戶信心受到很大打擊,含淚将桑樹砍掉,重新種植玉米或改種甘蔗。荔波縣農業部門的資料顯示,荔波種桑養蠶始于本世紀初,由東北部鄉鎮農民群衆自發引進小面積試種開始。2007年,該縣桑蠶産業發展到1.7萬畝,種植範圍擴大到西南部鄉鎮。由于當時沒有加工企業帶動,加之受金融危機大環境影響,絲綢産品銷售受到嚴重沖擊,鮮繭價格大幅度下滑,導緻2008年大面積毀桑種蔗,種桑面積從1.7萬畝下滑到不足0.3萬畝。對10年前蠶農的失利,荔波縣委副書記雷學良總結了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戶自發為主,純市場行為占主導,使得群衆跟風種植。二是在種植桑樹和養蠶技術上沒有具體部門管理,很多農戶技術不到位。三是荔波本地沒有穩定市場,主要賣到省外,經常被壓價,而且信息不對稱,農戶容易吃虧。

二次發展

遭遇2008年的“滑鐵盧”後,荔波桑蠶産業冷落下來。幾年之後,鮮繭價格市場回暖,不服輸的荔波農戶開始小規模恢複,全縣桑樹種植面積擴大了近萬畝。

2013年,廣西人覃祥永看好荔波桑蠶産業發展前景,在荔波組建貴州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投入5000萬元資金建成擁有9個機組、年加工蠶繭量1300噸的缫絲加工廠,于2014年運行。2016年,該公司收繭400噸,産值達3000多萬元,生産白生絲70噸,工業産值達2100多萬元,交稅126萬餘元。

2016年末,荔波縣委、縣政府決定重振桑蠶産業,并把它作為脫貧攻堅“一縣一業”進行重點培育,開始桑蠶産業的二次發展。

種桑養蠶畝産鮮繭150公斤,收入約6400元,而水稻畝産800公斤,按每公斤計算産值才2400元,比種桑養蠶少約4000元。種桑養蠶與其他種植業相比,能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增加了蠶農種桑的信心。

資金是根本保障。荔波明确從2017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以上作為桑蠶産業發展基金,用于桑苗、小蠶共育、蠶房建設的補助和技術培訓。看到本地終于有專業企業收購蠶繭,何晚珠吃了一顆定心丸,2013年重操舊業。去年,何晚珠一家打理8畝桑園,養蠶收入10餘萬元,“現在的蠶,是越養越熱心。”

為了做大做強桑蠶産業,荔波出台用活土地、資金保障、蠶繭銷售、種養保險等7個方面優惠扶持政策。當年内,對新種植連片桑園20~50畝的每畝獎勵50元,50~100畝的每畝獎勵70元,100~200畝的每畝獎勵100元,200畝以上的每超出1畝另獎10元。

種植面積10畝以上且新建标準化蠶房養蠶的,每平方米補助200元;蠶農銷售鮮繭給縣内企業且達90公斤以上的,每張補助100元;對精深加工的縣内桑蠶企業按當年納稅額的20%給予資金獎勵。

雷學良說,現在政府做引導,專業公司進行市場運作,部門提供技術服務,桑農的桑苗、化肥、竹子等都有補助,成立國有企業公司對全縣桑蠶統一規範管理,确保用好桑葉培育出好蠶。同時,該縣管理整治好收購價格市場,每天在所有蠶繭收購點公布當日國内市場标價,對蠶農的繭實施保護價收購,确保蠶農利益。

最讓雷學良高興的是,荔波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産出的蠶絲質量好,每噸市場售價比其他省份高出幾萬元。

貴州綠寶石絲綢廠蠶絲生産線上忙碌的工人。桑蠶種植脫貧

在荔波縣委、縣政府扶持政策基礎上,各鄉鎮出台政策,鼓勵、引導、激發農戶自發參與種桑養蠶産業。同時,該縣引領群衆采取鄉鎮桑蠶産業公司鍊接種桑養蠶合作社、種桑養蠶合作社鍊接種桑養蠶戶方式發展。

具體就是将分散的蠶農組織起來,引導、支持群衆把土地集中給合作社實行連片種植,分戶管理,合作社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原則,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另外,由縣國有富民公司鍊接鄉鎮桑蠶産業公司,根據實際需求對無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戶,統籌土地流轉,新建桑園,組織養蠶生産等工作,利益分配按公司基地效益分紅模式兌現,實現兜底生産。

為了幫助蠶農盡量降低風險,該縣落實4項保障措施。在種植風險保障方面,該縣引導種桑養蠶農戶參加桑園種植保險、養蠶風險保險、桑蠶價格保險,除上級補助部分保險費外,不足部分由國有富民公司和政府分攤解決,确保農戶種養全部入保。

在市場風險保障方面,組建荔波富民農業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接種桑養蠶産、購、銷服務,專門從事蠶桑生産、鮮繭收購,并與鄉(鎮、街道)或種養企業簽訂蠶繭收購合同,鄉(鎮、街道)與村級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村級合作社再和種養戶簽訂收購合同。

在技術風險保障方面,該縣加大桑蠶種養技術的傳播力度,擴大技術覆蓋面,确保種桑養蠶區的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5到10名桑蠶種植技術骨幹,每個種養戶有一人懂得桑蠶種養技術。

在基金風險保障方面,嚴格按照程序審批資金,按照基金管理辦法,财政、審計部門共同制定一整套基命撥付制度,實行專賬、專戶、專人管理。

截至5月13日,荔波新增桑園面積2.06萬畝,加上2017年的1.5萬畝,全縣桑園面積達3.56萬畝。各鄉鎮辦示範點12個,示範面積1845畝。覆蓋農戶8927戶、35708人,其中貧困戶4525戶、18100人,占現有全縣貧困戶21117戶的21.43%,其中有近90%的貧困戶因為參與桑蠶種植退出貧困戶行列。去年,該縣蠶房建設面積35萬平方米,今年目前已完成蠶房建設面積2215平方米。

2017年至今,荔波桑蠶産業覆蓋8個鄉(鎮、街道)、94個行政村,村組覆蓋率均達100%,種桑蠶全部加入合作社,覆蓋率達100%。全縣去年生産約150噸絲綢,産值約7000萬元。去年養蠶1.68萬張,鮮繭總産量69.384萬公斤,總産值3192萬元,總币化收入2771.66萬元。

荔波縣3.1萬畝桑園中,有6125畝是合作社或種植大戶采取土地流轉方式,每畝支付租金400元,農戶獲得248.6萬元土地流轉金。同時,農戶在絲綢公司就業或幫大戶栽植桑苗,獲得勞務報酬約800萬元。

編輯:趙慧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