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王訓練:冷門專業不應被“冷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王訓練:冷門專業不應被“冷遇”

時間:2024-10-20 09:11:11

“不是每個人都學習這些基礎學科,但整個社會如果缺少基礎學科,其影響不可預估。對于那些有興趣和有志向主動進入冷門學科的人,國家應該予以鼓勵甚至一定獎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王訓練高考進入倒計時,考生和家長即将面臨專業選擇問題。究竟選擇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如何看待那些冷門專業?冷門專業因何遇冷?社會如何提高對冷門專業的認知?

對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王訓練以地質人才培養為切入點,通過對古生物學研究30餘年的觀察,為《民生周刊》記者講述了他對冷門專業的一些思考。

民生周刊:據了解,我國财政性教育支出已連續6年占國内生産總值4%,面對這樣的資金投入,就提高地質人才質量方面,中國地質大學做了哪些嘗試?

王訓練:增加教育支出,對整個教育界來說是件大喜事。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最好的實踐在野外,而野外實踐教學的成本很高。當教育經費萎縮時,地質院校為控制成本,普遍會減少野外實踐教學。然而,不加強實踐,地質學就變成了“看圖識字”。

基于地質教育的特點,我們學校加強了實習教學。每年暑假,有超過3000名本科學生在校外實習。在周口店和北戴河的實習基地,每年有2000餘名學生進行基礎地質實習。

學校還積極拓展跨境野外實習。從2003年我校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實習開始,本科地質實習線路已經延伸到俄羅斯、韓國、越南、美國、納米比亞、日本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現在我們每年組織40餘名優秀本科學生到境外進行地質實習,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野外實踐教學不僅為地質找礦工作輸送了大批人才,更為緩解資源約束、保障經濟發展、推進城鄉建設、開展國土整治、防治地質災害、改善人居環境等領域的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民生周刊:高考進入倒計時,考生即将面臨專業選擇,您如何看待冷門專業?

王訓練:學科冷門不代表不重要。比如,我所從事30餘年的古生物研究,它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規律,指導人們科學地辨識地質時期、生命演化過程。同時,它還能夠為地球曆史研究及其他地質學分支學科研究提供一個相對的時間和空間格架。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古生物學,地質學就會失去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判定依據。因此,古生物學可以被看作地質學奠基性的基礎學科。

另外,地質學科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在服務地質學、地球科學等方面,發揮着基礎性作用。

所謂“冷門”專業被“冷”對待,主要原因是冷門專業不被社會認可,不被重視。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待遇問題等,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例如,在地質行業中,地質構造專業和古生物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區别不大,隻是屬于不同分支學科。但是,古生物專業畢業生的薪酬待遇、在單位的受重視程度遠不如地質構造專業。古生物的相關研究被淡化,已導緻地質制圖研究水平下降。

目前,在我國資源有限、環境壓力大的國情下,我們更應該重視地球科學,而與之具有直接關聯的古生物學也應受到相應關注,并提高其研究水平。

民生周刊:穩定冷門學科人才隊伍,哪些舉措勢在必行?

王訓練:要保證高水平的研究,就要保障數量和質量“雙穩定”的後備人才隊伍。

第一,要調整好學科構架。國家首先要重視冷門專業的整體學科建設。冷門學科,比如考古學、古生物學等學科具有公益性。對于個體而言,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這些基礎學科,但整個社會如果缺少基礎學科,其影響不可預估。因此,在國家層面,應該考慮給予地質學研究相應的保障。對于那些有興趣和有志向主動進入冷門學科的人,國家應該予以鼓勵甚至一定獎勵。

第二,國家應重視冷門學科畢業生的待遇,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同時,加大科學普及,讓社會認識到這些學科的重要性,改變人們對于這些冷門學科的看法,讓冷門學科人才得到社會普遍認可,使其擁有與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價值相适應的社會地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冷門學科的吸引力,避免出現後繼乏人的困境。

民生周刊: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對冷門學科的認知和重視,需要加大科學普及,就普及地球科學教育而言您有何建議?

王訓練:發達國家一直很重視地球科學教育,不僅在中小學設置了類似自然的課程,更将地球科學與數理化一樣,作為高等學校的必修課。在日本,幾乎每所高等學校都開設地球科學課程,在綜合性大學,除了側重于科學研究和地學專門人才培養的地質系外,還有一個面向大學全體低年級學生進行地球科學教學的基礎課。所以,日本國民普遍具有比較豐富的地球科學知識,甚至家庭婦女都能識别出“菊石”等古生物化石。

目前,保護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就是保護改革開放的成果,就是保護我們的民族。保護環境除了改變生産方式、調整産業結構,還要引導全民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将保護環境變成全民族的自覺行動。

因此,建議在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開設地球科學的相關課程。在高等學校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将《地球科學概論》作為高等學校學生必修課。在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宣傳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環境對生物的控制作用,增強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周口店和北戴河的實習基地,每年有2000餘名學生進行基礎地質實習。

發達國家不僅在中小學設置了類似自然的課程,更将地球科學與數理化一樣,作為高等學校的必修課。

編輯:趙慧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