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自閉症家庭遭抵制”之問

“自閉症家庭遭抵制”之問

時間:2024-10-20 04:30:05

近日,17戶精神殘疾人士家庭(其中15戶為自閉症兒童家庭)欲入住深圳某小區配建的公租房卻遭小區商品房住戶抵制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

包括自閉症在内的精神殘疾人士家庭入住公租房,不僅是住房福利保障的單方面工作,更是一個推動大衆接納精神殘疾人士家庭的社區融合工程。然而對于深圳該小區商品房住戶的擔憂與焦慮,一些網友也表示可以理解。

深圳“自閉症家庭遭抵制”事件牽涉到了多個不輕松的話題:從自閉症家庭如何融入社會,到善意的公共政策如何做到位,再到商品房如何規劃配建保障房等。

自閉症患者可怕嗎

郭延慶(自閉症治療專家)

自閉症是一種在兒童發育早期就出現并持續終身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刻闆重複行為等。

自閉症孩子很可怕嗎?

自閉症群體的行為,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常識的行為反應預期是不同的。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不啞,卻不知如何開口交流。

目前醫學界對自閉症的研究十分有限。遺傳因素對自閉症的作用已趨于明确,圍生期因素、免疫系統異常、多種神經内分泌以及神經遞質功能失調都可能與自閉症發病有關。

自閉症患兒随着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發育,不恰當行為、刻闆行為會呈現出不同特點,進入青春期以後,患者往往會出現更激烈、更暴力的行為傾向。3歲前是自閉症兒童進行幹預的黃金時期,如果能早認知、早幹預、早訓練,病症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甚至能實現自立的工作生活。

2006年,我國将自閉症列入精神殘疾類目,自閉症患者被納入相關保障體系。但由于我國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和保障水平整體還不高,許多自閉症家庭的處境仍比較艱難。再加上社會對自閉症缺乏寬容和理解,導緻這些家庭常常受到歧視。

原本,“不同”不應該成為進入某個社區、幼兒園、學校以及公共場所的阻力,但在現實中,自閉症家庭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社會,除了私底下刻苦地把孩子訓練得接近“普通”,還需要格外努力地向社會解釋:自閉症兒童不會過多地帶來麻煩。

想讓自閉症兒童被社會接納,就要讓大衆提高對自閉症的認識。目前,大部分關于自閉症的研究都停留在關注病症的治療上,下一階段,我們應當在喚起社會對于自閉症人士的了解與理解,幫助自閉症家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方面多多着力。

集中安置妥當嗎

蘇哲倫(上海教師)

深圳市政府維護殘疾人家庭住房保障優先權的做法,正是在政府補貼低齡自閉症兒童康複訓練費用之外,進一步緩解這類家庭經濟困境的良好舉措。政府和房企共同為安置弱勢群體作出努力是件好事,然而安置不僅僅是給房給錢。對于自閉症家庭來說,減少小區居民的誤解也是安置工作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恐懼來源于無知。自閉症患兒存在社會交往障礙和行為刻闆的問題,雖然這些行為一般不會給旁人造成傷害,但不能否認會給旁人帶來不适。正因為沒有得到安置部門以及街道、居委會的告知與釋疑,小區原住戶才更容易将内心的不适感不斷放大,進而發生集體抵制自閉症家庭入住的激烈行為。

另外,集中安置自閉症家庭,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我國公衆對自閉症缺乏了解是短時間不易改變的,讓一個特定小區的居民有遠超社會平均水平的覺悟也是不現實的。在此前提下,一口氣在一個小區安置15戶自閉症病患家庭和2戶其他精神病患家庭,自然會讓原住戶人心惶惶。

好事更需要做好。自閉症病患家庭沒有必要集中入住一個小區,這樣的安排不夠慎重、科學。事實上,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自閉症患者“紮堆”對康複沒有幫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深圳該小區部分業主也表示不歧視自閉症病患家庭,但是反對集中安置。

7月26日,深圳寶安住建局一位負責人透露,住建局将聯合殘聯、衛計委、教育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為17戶家庭的安置做出優化方案。我們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讓“融合倡導”先介入。當住建局對安置項目作出規劃後,相關的殘聯等部門應提前安排社工,與居委會、業委會一起,進行充分的溝通,把融合宣傳和其他準備工作做到位。

真正的問題還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陳鐘林(社會學者)

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及家庭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就社會政策的運行效果而言,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自閉症兒童的醫療康複體系及服務水平依然參差不齊。

2006年,國家在《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與配套實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國範圍内建立自閉症兒童康複中心。為迎合政策要求,一些地區雖然在當地的殘疾人康複指導中心成立了自閉症兒童康複點,但沒有專人提供服務,甚至沒有配備基本的硬件設施,許多偏遠地區的家長不得不帶着孩子到發達地區求醫問藥。

其次,在教育方面,由于大衆對自閉症的認識不夠,接受融合教育的自閉症兒童常常受到同伴的議論、排擠、歧視,使得自閉症兒童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反而更加内向和自閉。

我認為,一方面應該增加針對自閉症兒童開展融合教育的學校數量,增加自閉症兒童随班就讀的機會;另一方面,應該建立起持續性、廣泛性的融合教育體系,從初中、高中到職業技能培訓都有所覆蓋。

比如,對于那些得到及時幹預,取得一定康複效果并具有勞動能力的大齡自閉症兒童來說,刻闆行為使得他們樂于從事簡單、枯燥、重複的工作(流水線、零件分類、圖書整理等),如果能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并提供适合的就業渠道,就能有效減輕家庭的照護壓力,保障自閉症兒童的生活。

對于那些康複效果不明顯,不具備勞動能力的大齡自閉症兒童而言,解決養護安置問題是關鍵。可以由政府或民間組織建立養護中心,由專人提供服務,照顧日常生活,也可仍由家庭承擔照料責任,社會服務人員定期家訪,對其生活狀況進行評估,并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社會保障到位了,自閉症兒童有人訓練,成年以後有工作能自立,不能自立的有人照顧,那麼自閉症在社會眼中也就自然不可怕了,小區多幾戶自閉症家庭,鄰居們也就能以平常心對待了。

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房需慎重規劃

湯傳堯(地産評論人)

抽絲剝繭到最後,導緻深圳小區原住戶抵制自閉症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是房價。最早曝光這一事件的網文标題已經說明了一切:《小區房價7萬5,住進17個精神病人》。

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是土拍規則使然,政府在土地出讓環節設定了類似“限房價競低價競配建”的規則,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地價、控房價、轉移保障房壓力的作用,但這樣的規則也會導緻後續發生一些糾紛。

實際上,商品房住戶與配建的保障房、公租房住戶發生矛盾已經不是新鮮事。比如此前北京某小區商品房和保障房住戶發生的“圍牆拉鋸戰”——商品房住戶千方百計與保障房“劃清界限”,而保障房住戶則不屈不撓要“沖破封鎖”。

對于配建保障房,相關部門在設計規則時,必須提前評估配建規劃帶來的潛在風險。

一個地塊上,配建的保障房價格是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開發商往往就得依靠商品房來攤平成本并賺取利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配建項目旁都蓋成高端商品房的原因。

為了有助于商品房能成功地以高價售出,開發商在實際建設中,一般會将綠地、景觀、配套等資源向商品房傾斜并使用圍欄隔離,讓商品房業主得到“獨門獨院”的心理感受,而這種安排,又必然影響住在同一個小區内的保障房家庭的感受。

深圳事件持續發酵後,如果最終因為商品房住戶“抵制”,就簡單粗暴地将自閉症家庭換一個小區安置,這是治标不治本。如何在商品房業主、保障房租戶以及包括自閉症家庭在内的保障對象群體中取得平衡,考驗的是基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能力。

如果這次深圳小區的事件最終解決圓滿,甚至像部分公益人士表達的願望,“小區住戶拉橫幅歡迎自閉症家庭”,那麼這次事件就提供了解決商品房與保障房住戶矛盾的絕佳範例。

萬宏蕾/采訪整理劉章豐/設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