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醫療“雙提升”浙江創樣本

醫療“雙提升”浙江創樣本

時間:2024-10-20 07:27:25

“中國醫療水平在短短一年間實現了12位的上升,其中浙江的進步尤為明顯。”

在浙醫一院肝膽外科,一位患者在加速康複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康複訓練。圖/王麗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排名第48位,較2015年上升了12位,成為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中國醫療水平在短短一年間實現了12位的上升,其中浙江的進步尤為明顯。”6月22日,國家衛健委在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在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提升的整體情況時,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如是說。

發布會前夕,就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提升方面,記者跟随國家衛健委考察團隊前往浙醫一院、浙醫二院、浙江邵逸夫醫院進行深入調研。

患者至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醫二院)創立于1869年,前身是浙江省西醫發源地廣濟醫院。在這片占地僅有40畝的空間内,卻貢獻了480萬人次的年門診量,床均手術量全國第一。

成績源自在醫學人文價值觀下,制度、流程的不斷完善與創新。

“無恒德者,不可做醫。”在院長王建安看來,這句古語就是醫院始終堅持的核心價值觀,用一句話解釋就叫“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

在浙醫二院,對患者的尊重與關懷體現在就醫的各個環節中。每個床位都有隔離簾,以确保患者有個人空間;從門診到住院病房,隻要涉及病人姓名以及個人信息都會被隐去詳細信息,用門診号來取代名字叫号。

醫者有道,醫術相随。

浙醫二院以心髒疾病的介入治療見長,而由王建安團隊率先在全國開展的“經導管心髒瓣膜置換及修複術(TAVR)”領先世界。

心髒瓣膜疾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在老年人中發病率達13%,其中約有33%的重症患者在一年内死亡。傳統的治療方法為開胸手術,需要停跳心髒,手術風險大,多數老年人因無法耐受手術痛苦而放棄治療。

自2012年起,王建安團隊開始研究TAVR術式,用不開刀的方式置換心髒瓣膜,并根據中國病人的特點,對國際術式進行大膽突破改良,形成“杭州經驗”。

此外,該團隊還研發了中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經導管人工心髒瓣膜;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髒瓣膜已突破技術難點,開始臨床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G20杭州峰會召開期間,浙醫二院作為醫療保障核心主導單位,成為美國等近10國元首首選的定點保障醫院,其創新性的應急保障模式,成為國内重大醫療保障的樣本。

截至目前,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30多萬名國際醫學生、住院醫生、專科醫生和進修醫生,在浙醫二院27個科室完成輪轉或培訓。

微創未來

門診不輸液、病房不加床、平均住院時間僅為6.52天……邵逸夫醫院的管理特色不勝枚舉。

微創技能廣覆蓋,是邵逸夫醫院的醫療技術與醫療質量特點,而微創外科技術,是未來醫學發展的主流之一,已成為衡量一家醫院在國際上核心競争力的必備條件。

對于肝癌患者來說,肝切除術是目前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承受肝切除術。醫學上對于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如果預計術後剩餘的肝髒體積小于40%,則被認為是肝切除術的禁忌。

蔡秀軍,邵逸夫醫院院長、普外科教授,帶領團隊打破藩籬,穿越術式禁區,在完全腹腔鏡下使用繞肝帶的方法,對以往被認為無法手術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實施二期肝切除術。

較之傳統肝髒切除術要開20~30厘米長的刀口,現在隻需要開3~4個孔。術中用一根繞肝帶首先解決肝髒分隔難題,避免膽漏等并發症,而後把正常的肝髒組織養大,再将病肝切除,手術分兩次進行,均采用腹腔鏡下手術,創傷小。

這個創新性的發明也得到了國内及國際權威的公認,業界稱為“蔡氏ALPPS”(完全腹腔鏡下繞肝帶法二步肝切除術),并獲國際頂級學術雜志Nature專題報道。

近年來,邵逸夫醫院成為國内微創技術的領跑者。醫院腔鏡手術量占總手術量的70%。微創技術已經深入普外科、婦産科、泌尿科、頭頸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腸科等幾乎所有外科領域。

2017年12月,該院牽頭建立浙江省腹腔髒器微創診治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既是對國家戰略的對接,同時填補了國家在微創中心建設方面的空白。

大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全球外科領域中的‘皇冠’,也是一個醫院綜合學科水平的重要體現。它不是一個專業的強大,而是帶動了相關學科群、相關專業的提升。”在發布會現場,談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醫一院)的重點專科建設成績,郭燕紅說。

目前,浙江省共有5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而浙醫一院擁有重點專科22個,占比43%。

器官移植手術因其難度大、成功率低,一直被認為是世界最難的手術之一。

“不到兩天,我們完成了14台大器官移植手術。”浙醫一院院長王偉林表示,截至2018年6月20日,浙大一院累計完成肝移植2417例、腎移植5613例、骨髓移植1700餘例、肺移植29例、心髒移植27例,整體移植存活率全國領先。

在重大疾病診治體系創新發展方面,浙醫一院終末期肝病診治已形成“肝癌一體化治療”與“肝衰竭一體化治療”兩大成熟體系。

現在,浙醫一院每年完成肝癌手術1000餘例,5年存活率比肩發達國家水平;肝衰竭一體化治療體系以肝移植為核心,截至目前,共救治肝衰竭患者1700餘例,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無論是高移植存活率,還是高肝癌存活率,都得益于浙醫一院“快速康複”理念,以及與之配套的“快速康複團隊”。

“我們的重症病人術後很少在床上靜養,不是在運動,就是在去運動的路上。”主治醫師丁元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相較于傳統圍手術期的做法,“快速康複”有個明顯的特點,需要多學科合作,心理學科、營養學科、護理科等,以及行政部門的通力合作,極其考驗醫院各科室之間的協作能力。浙醫一院“快速康複”實踐目前已成為範本,正在助推其他醫院的改革進程。

編輯:郭梁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