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優勢産業築牢扶貧根基

優勢産業築牢扶貧根基

時間:2024-10-20 03:19:20

“精準地找到一條适合本村脫貧攻堅的路,并帶動村民堅持走下去,是這些幫扶幹部的目标。而且他們也不僅僅把這些當作一個任務,而是實實在在去做。”

十幾名婦女在綠浪翻滾的桑園裡采摘桑葉。如何找到适合當地群衆脫貧緻富的産業,成為荔波縣委、縣政府最關心,也是精力投入最大的事。據介紹,為了實現貧困村組盡早脫貧,荔波縣委、縣政府及各級部門下派近千名幹部進駐各村。

8月24日,荔波縣茂蘭鎮洞流村桑蠶養殖基地内,村幹部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精準地找到一條适合本村脫貧攻堅的路,并帶動村民堅持走下去,是這些幫扶幹部的目标。而且他們也不僅僅把這些當作一個任務,而是實實在在去做。”

在荔波采訪的幾天裡,記者不停地深入各個鄉鎮,發現了太多撲下身子一心帶領貧困群衆脫貧的駐村幹部。

打好脫貧攻堅的關鍵戰役,與發展全域旅遊一樣,是擺在荔波縣委、縣政府面前最重要的擔子,而大力發展産業扶貧,荔波顯然已經找到了不少好的路徑:打造全貴州省最大的桑蠶養殖産業基地,幫助貧困群衆快速擺脫貧困;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地理優勢,鼓勵貧困村組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實現科學緻富;發展蜜柚、佳榮牛、瑤山雞等特色種養殖産業,豐富荔波縣旅遊系列品牌的同時,讓貧困群衆增收;在不斷對縣域内景區提質擴容之後,越來越多的貧困群衆吃上了“旅遊飯”……

兩名駐村幹部的擔當

說到荔波縣的産業扶貧,必須要将其大力發展的桑蠶養殖擺在第一個來說。而在記者連續采訪了幾個桑蠶養殖村組之後,卻意外發現了一個感人的事:兩位來自荔波縣城的駐村扶貧幹部,不惜背着一年虧損40餘萬元,動員家屬接過不負責任企業留下的爛攤子,也要保證貧困村民的收入,讓村民脫貧緻富的目标早日實現。

故事發生在荔波縣小七孔鎮中心村。今年3月,一家來自廣西的企業承包下中心村的桑蠶養殖項目,當時的規劃是流轉村裡700多畝地種植桑樹,并建立養蠶基地。然而,在把桑苗種下之後,這家企業因種種原因停止了後期的管理,至于養蠶基地則幹脆放棄了。

眼看着地裡的雜草長勢已經超過桑苗,兩名來自縣城的駐村幹部——縣煙草局的黎旭和縣法院的柏永榮心急如焚。經過兩人幾天的商議,他們決定接過這個“爛攤子”,動員家屬接手項目。黎旭對記者說:“我們兩個是來駐村的幹部,村裡的産業搞黃了,群衆拿不到應有的收入,我們扶貧任務自然無法完成。所以,我們覺得,不管今年會虧多少,我們都要把這個項目接下來。”

接手管理桑蠶基地、打報告請求縣政府出資修建蠶房(随後他們再以20元/平方米的價格租用)、請貧困戶到桑田采桑葉、在已修繕好的蠶房養蠶……一邊建設基地,一邊投入生産,就這樣,中心村的桑蠶養殖基地慢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黎旭和柏永榮這對“難兄難弟”估算了一下,僅僅2018年,他們就會虧本40餘萬元。“但是工人的錢,特别是貧困戶,工錢都會足額、及時發放,這也是我們來中心村幫扶的目的。”柏永榮說。

目前,中心村桑蠶養殖基地已經有固定工人21人(貧困戶優先),每人每月平均收入2400元;桑葉采摘工作,覆蓋到貧困戶80餘戶,每戶可通過桑葉采摘獲得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而随着基地蠶房的陸續建成并投入生産,“兄弟”二人的最終目标也将實現:讓全村121戶貧困戶在這個桑蠶養殖項目中獲得穩定收入,并實現全村脫貧。

“明年會比今年好一點,但肯定也還是虧錢,不過到了後年,應該會實現盈利的。”柏永榮對記者說,“現在這個攤子鋪得有點大,村裡也不敢接手,也沒有實力接手。等我們的本錢能收回來之後,我們會把這個項目交給村子,至于其他企業,我們不會考慮。”

黎旭和柏永榮的舉動也得到了各自單位的支持。接下來,“兄弟”二人除了要把基地建好、大規模投入生産之外,還有了更多的想法,包括建立黨支部,搞黨員活動室,建培訓基地,給小七孔鎮所有養蠶戶提供培訓;建一個托管中心,由專人陪護務工貧困戶家中的小孩……“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吧,尤其是解決這些貧困村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專心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黎旭說。

如今,中心村的桑蠶養殖項目已慢慢走上正軌,一批一批的蠶繭出廠,換來的是貧困群衆手中沉甸甸的收入。“現在村民有了收入,對我們倆也是特别熱情,經常有邀請我們去家裡吃飯的,還有編歌唱歌給我們的,就是當地的那種山歌。所以我們倆也都覺得,累是累點,甚至還要暫時賠一些錢,但看到這些村民有了收入生活水平提高,我們心裡還是很高興的。”黎旭說。

葡萄園裡布依族婦女采摘忙。特色産業撐起富民網

黎旭和柏永榮的故事,是發生在荔波縣扶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個案,卻也是身影遍及全縣各個村組近千名駐村幫扶幹部的一個縮影。而“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産業布局,在荔波縣已形成規模。

桑蠶産業是荔波縣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拳頭産業,2016年年末,荔波縣委、縣政府決定振興桑蠶産業,明确從2017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以上作為桑蠶産業發展基金,用于桑苗、小蠶共育、蠶房建設的補助和技術培訓。為了做大做強桑蠶産業,荔波縣出台用活土地、資金保障、蠶繭銷售、種養保險等7個方面多項優惠扶持政策。

在荔波縣委、縣政府扶持政策基礎上,各鄉鎮相應出台了相關政策,鼓勵、引導、激發農戶自發參與到種桑養蠶産業中來,自發生産。同時,該縣也引領群衆生産方式,采取鄉鎮桑蠶産業公司鍊接種桑養蠶合作社、種桑養蠶合作社鍊接種桑養蠶戶方式,将分散的蠶農組織起來,引導、支持群衆把土地集中給合作社實行連片種植,分戶管理,合作社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原則,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另外,由該縣國有富民公司鍊接鄉鎮桑蠶産業公司,根據實際需求,對無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戶,統籌土地流轉,新建桑園,組織養蠶生産等工作,利益分配按公司基地效益分紅模式兌現,實現兜底生産。

為了幫助蠶農盡量降低風險,該縣落實四項保障措施進行呵護。在種植風險保障方面,該縣引導種桑養蠶農戶參加桑園種植保險、養蠶風險保險、桑蠶價格保險,除上級補助部分保險費外,不足部分由國有富民公司和政府分攤解決,确保農戶種養得到全部入保;在市場風險保障方面,該縣組建“荔波富民農業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接種桑養蠶産、購、銷服務,專門從事蠶桑生産、鮮繭收購,并與鄉(鎮、街道)(或種養企業)簽訂蠶繭收購合同,鄉(鎮、街道)與村級合作社簽訂蠶繭收購合同,村級合作社和種養戶簽訂蠶繭收購合同;在技術風險保障方面,該縣加大桑蠶種養技術的傳播力度,擴大技術覆蓋面,确保了種桑養蠶區的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要有5~10名桑蠶種植技術骨幹,每個種養戶都有一人懂得桑蠶種養技術;在基金風險保障方面,嚴格按照程序審批資金,按照基金管理辦法,财政、審計部門共同制定了一整套的基金撥付制度,實行專賬、專戶、專人管理。

除了桑蠶養殖,荔波縣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過程中,還摸索出了一系列帶民脫貧、帶民緻富的好項目,如朝陽鎮的農旅脫貧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态環境,發展蜜柚、枇杷、油桃、百香果、哈密瓜等精品水果産業,并與采摘、農家樂等旅遊形式結合起來,帶動朝陽鎮群衆快速脫貧緻富;佳榮鎮則是打造特色養殖産業,包括傳統優質品牌“佳榮牛”的深度挖掘,在産品包裝、品牌推廣、科學飼養上下功夫,使“佳榮牛”成為貴州省的優質品牌。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培育出一批鐵皮石斛、闆藍根、野生食用菌等種植基地,在确保生态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讓貧困群衆收入大幅增加。

八爛村碩果累累的蜜柚。讓貧困群衆吃上旅遊飯

“我以前在深圳、東莞都打過工,有四五年,現在回家結了婚,生了小孩,又在景區找到了講解員的工作,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踏實啦!”在荔波縣玉屏街道水浦村,30歲的講解員吳三妹對記者說。

這裡說的水浦村是革命先烈鄧恩銘的故居。2017年,玉屏街道啟動實施“恩銘故裡·廣州園”對口幫扶項目建設,整合項目資金1468萬元,将水浦村打造成為紅色旅遊景區,并将水浦村部分水族村寨改造成為精品民宿,該項目可輻射帶動貧困農戶122戶426人,每年計劃接待遊客20000人次,年純收入達40萬元,戶均年增收3279元,人均年增收939元,項目效益明顯。項目建設為遊客提供觀光旅遊、體驗田園風光和濃郁民族風情,吸納遊客吃、住、遊、購、休閑為一體,使遊客充分體驗到水族特色民俗風情和紅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感受。

水浦村的例子,在荔波縣幾乎各個鄉鎮都有體現,如佳榮鎮的苗寨大土村,如瑤山鄉的瑤族古村民宿等。

按照荔波縣全域旅遊戰略部署,民宿旅遊作為重要一環,以“北鬥七星”規劃引領全縣民宿旅遊發展,通過打造7個不同自然生态的精品民宿旅遊示範點,樹立民宿旅遊行業标杆,以點帶面,引領帶動全縣民宿旅遊差異化發展。同時,通過鄉村精品民宿改造,打造鄉村旅遊新景區的同時,讓更多群衆吃上了“旅遊飯”,帶動貧困群衆脫貧緻富。據統計,全縣的旅遊直接從業人數達2萬餘人,旅遊帶動6.38萬名群衆吃上“旅遊飯”,占全縣總人口約18萬人的三成以上,已形成了堅實的旅遊市場基礎。

女工在蠶房摘蠶繭。圖/高榮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