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荔波:全域旅遊交出精彩“答卷”

荔波:全域旅遊交出精彩“答卷”

時間:2024-10-20 03:17:50

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荔波注重将旅遊與扶貧結合起來,安排當地群衆在景區就業,在景區周邊打造旅遊小鎮,引導周邊群衆開辦民宿、餐館分享旅遊紅利。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貴州荔波接待遊客超1000萬人次,增長45.2%,實現旅遊總收入101.51億元,增長46.9%,大小七孔景區暑期期間連續11天入園人數超4萬。

2007年6月,聯合國第31屆遺産大會上,貴州荔波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産地,從此隐藏于貴州深山的荔波開始被外界熟知。

然而,一方面是秀美的風景,另一方面卻是深度貧困。

2014年底,荔波貧困發生率高達34.5%。彼時,精準扶貧已在全國展開,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荔波精準扶貧如何開展?如何更好發揮荔波生态旅遊資源優勢?等等。

一系列問題擺在了荔波主政者面前。從2015年開始,荔波開始推行全域旅遊戰略,通過開展全域旅遊來帶動脫貧攻堅。

3年來成效顯著,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3.4%,荔波旅遊增長率保持53%的高速發展,旅遊收入占到了GDP的51%。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旅遊這一富民産業,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并舉。

全域旅遊戰略出台

瑤山、月亮山和麻山,曾是貴州貧困代名詞。“三山是落後的地方,恰恰也是自然景觀最好的地方。”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說。

月亮山集原始生态和原始風情于一山,而荔波恰恰地處這一區域。

2015年1月,尹德俊從甕安調往荔波擔任縣委書記。與甕安不同的是,荔波幾乎無工業,财政收入主要來自煤炭和旅遊。更早些時候,煤炭曾經占到财政收入的80%。随着國家煤炭産業政策的改變,荔波大批小煤礦被關停或整合。

曾經高度依賴的煤炭行業開始式微,旅遊還未真正成為支柱,從某種意義可以說荔波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空當期。

通過大量調研,尹德俊發現荔波最大的資源就是生态好,有山有水。劣勢就是交通不方便,好的山水可能變成了“窮山惡水”。

尹德俊認真學習了“兩山”理論,結合荔波實踐。他認為,荔波一定要走有别于東部、不同于西部的發展路徑。

縣長葉霖也認同這一思路,他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放在荔波再合适不過。

思路有了,關鍵是落實,尹德俊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充分讨論,統一班子成員思想。2015年3月,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決定借助大小七孔的知名度和荔波自然風光發展“全域旅遊”,由黑色經濟轉向綠色經濟。

戰略定了,具體怎麼規劃,荔波縣委、縣政府選擇了借助外腦,即智庫,先後與王志綱工作室等專業機構合作編制全域旅遊規劃。

“規劃要接地氣,要深入村莊,多聽老百姓意見,要雙方互動。”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尹德俊強調再好的戰略規劃,如果老百姓不參與那也是白搭,因此在制定規劃時特别注重和老百姓的利益進行連接。荔波山區美麗公路。規劃定了後,再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定下來。“有些東西功成不必在我。”尹德俊常以此為座右銘。因為全域旅遊投入大,見效周期長。

規定出台,并以制度形式定下來,接下來就是号召全縣幹部群衆加油幹。剛開始,也有幹部不理解甚至抵觸,慢慢地,全縣上下統一了思想,開啟了三年攻堅戰。

改善交通景區提質擴容

去過荔波小七孔的遊客,總會被藍色、清澈的河水震撼。小七孔是樟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景點,寬僅1公裡、長12公裡的狹長幽谷裡,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于一體,玲珑秀麗,令遊客耳目常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

早在1991年貴州省荔波縣樟江風景名勝區設立,就已拉開荔波旅遊發展帷幕。但因為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遊客多來自當地及周邊縣市,消費非常有限。

2007年,荔波申遺成功後,知名度有了,但因交通不便,外地來的遊客還是不多,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區域。

後來随着荔波支線機場和滬昆高鐵的開通,從外面來荔波變得方便,遊客逐漸增多,但荔波縣域交通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遊客體驗感受到影響。

因為深知交通的重要性,全域旅遊規劃首先就是交通。借助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荔波加大了交通投入。

“荔波完善了從縣城到各景區之間的道路,控制在半小時左右。”葉霖表示,此外還加大了農村道路建設,水泥路通到了各村。

據悉,近年來荔波建成110公裡的鄉村旅遊公路,完成175公裡農村“組組通”道路,建成荔波至瑤山果園觀光公路、玉朝大道、淇江旅遊公路等鄉鎮綠色景觀道路、林蔭道和慢行系統。今年還啟動建設598公裡農村“組組通”公路,全縣1288個村民小組實現“組組通”硬化路。

全域旅遊,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交通之外,還有景區提質擴容、提升服務質量和豐富旅遊業态等。

荔波縣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荔波大力實施旅遊景區提質擴容項目,總投資88億元的22個景區提質擴容重點項目圓滿完成。

“今年以來,荔波以旅遊九大工程為抓手,以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為着力點,全力推進荔波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據尹德俊介紹,圍繞“争當貴州全域旅遊發展的‘樣闆’和‘龍頭’”目标定位,以A級景區打造、新業态培育作為全域旅遊的核心任務,啟動了很多新景區新業态的建設。

“茂蘭景區、水春河景區、水浦民宿、冰雪水世界主題樂園、大土苗寨、夜遊樟江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打造月亮湖濕地公園高端度假區、荔波八景、樟江航運、低空飛行、徒步穿越等旅遊精品業态。”說起這些,尹德俊如數家珍。

2018年,實施景區提質擴容後,荔波大小七孔景區接待遊客容量得到大幅提升,旅遊市場實現井噴增長。于是,有了前文那組數據。

荔波用數據證明了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強勁生命力。

特色民俗旅遊

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荔波注重将旅遊與扶貧結合起來,安排當地群衆在景區就業,在景區周邊打造旅遊小鎮,引導周邊群衆開辦民宿、餐館分享旅遊紅利。

不隻是熱門景區,荔波還注重挖掘民俗旅遊。當然,路通了,也讓一些有特色的村莊有了發展旅遊的可能。

佳榮鎮大土村“一馬當先”,積極響應。這個位于月亮山東南麓海拔1000米半山腰上的村莊四面環山,記者一行登上“觀景平台”,放眼望去,一條小溪從高山密林深處裡靜悄悄地向寨子中央聚集,陽光下,獨具特色的苗族民居,錯落有緻的瓦片散發出獨特的美感。

大土村曾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人均耕地面積不足3分,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終年雲遮霧罩,幾乎與世隔絕。

上世紀90年代初,龍貴雄開始擔任村支書。上任後,他和村支兩委帶動村民手拿鐵錘、鐵鍬、鋤頭等簡單工具,敲響了“造林起步,造田飽肚,修路緻富”三部曲。僅用3年時間改坡造田470多畝,比原有農田翻一番,實現人均1畝基本口糧田的目标。墾荒造林23000餘畝,實現戶均100餘畝杉木林。需要強調的是,1997年,他們在大山深處鑿出一條11公裡的簡易公路,打通了走向外界的通道。

龍貴雄清楚地記得當年有村民對他的諷刺,認為修路是天方夜譚。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大土村已種下了2.9萬畝的杉樹林,戶均擁有森林面積200畝。為将生态、民俗特色資源發揮好,大土村規劃建設一個集生态旅遊、鄉村旅遊、特色養生度假及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苗寨。

如今,特色苗寨已建成。住進新修的房屋,村民非常開心。潘智福家還貼有新老房對比照片,照片中低矮的老房子由幾根老木頭支撐,搖搖欲墜。而新房堅固結實、寬敞明亮,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山村公路的建成、村莊重新規劃建設完工,大土村的生态優勢、民族特色體現了出來,也引爆了山村旅遊。去年,廣東、深圳、北京等多地旅遊團到大土村旅遊。

龍貴雄告訴記者,遊客來了後,村民一方面可以開民宿掙錢,另一方面可以銷售當地特色農産品。

“現在我們想的不隻是脫貧,而是鄉村振興。”說起這些,龍貴雄信心十足。

記者調研采訪發現,不隻是大土村,水浦村、洪江村……都在利用自身特色,發展鄉村旅遊。玉屏街道水浦村,将一棟棟破舊的民宅改造成民宿。民宿融入當地田園風光,坐在露台,成片的稻田一覽無餘。

朝陽鎮洪江村,原本是個空心村,通過農村土地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利用緊鄰大小七孔景區的優勢,吸引了一批國内知名藝術家認養村裡老房,從留住客人到請進主人,打造國際藝術村。

這些舉措,盤活了村莊原有資源,讓空心村有了活力,老百姓有了收入來源。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村民脫貧緻富、振興鄉村的信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