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工傷認定為何遭遇“馬拉松”

工傷認定為何遭遇“馬拉松”

時間:2024-10-20 03:13:20

工傷認定并不難,從醫學角度看已非常規範,也非常容易,難的是相關部門遇事相互推诿、扯皮,而不是想方設法解決困難,更加困難的是缺少解決問題的作風和态度。

曆時近兩年,從申請認定、不予認定,到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再次行政複議等程序,不久前,武漢的李女士還是沒有拿到工傷認定的結論,這種“馬拉松式”認定讓不少職工為之揪心。

為工傷認定奔走數年,勞動關系證明竟成“攔路虎”。因為工傷隻發生在勞動關系中,工傷認定機構要求勞動關系存在的證明,如若沒有,就無法進行工傷認定。現實生活中,一些私營企業本想為推卸責任而絞盡腦汁找不到辦法,“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所以,有的企業就唱起了“拖”字決,于是,不少工傷認定都要經曆“勞動仲裁、勞動關系一審、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認定一審、工傷認定二審、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工傷賠償勞動仲裁”等10餘場官司,讓受傷的勞動者流汗流血又流淚。據有關統計:35.7%的農民工工傷維權需要13~24個月,17.5%需要25個月以上。

工傷認定為何遭遇“馬拉松”?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工傷認定也是如此。而且工傷标準、認定程序以及行政複議、法院裁定等每一個環節必不可少,每一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都不言而喻。但每一步又都十分繁瑣,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幾年時間,很多受傷的勞動者恐怕真的“等不起”,工傷認定,拿到賠償很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工傷認定遭遇“馬拉松”甚至始終在原地“轉圈”,即使追究起來,各個部門的理由都顯得理直氣壯。其實,日常生活中,何止工傷認定如此?

也許,有的事項認定、裁定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即可成功,但不少認定、裁定都要花費很大功夫。因為走正常渠道一個個“過關斬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此類難題,恐怕還需要靠法治、靠制度,而且既需要各項制度“無縫銜接”,又要避免互為條件導緻原地打轉轉。一個部門制定規章制度如果總想讓其他部門當自己的“擋箭牌”,且不說協調難度有多大,恐怕很難找到哪個部門甘願當别人的“擋箭牌”,況且如果每個部門都是這麼想的話,結果“擋箭牌”可能就會無人敢當,也無人能當。所以,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機制,簡化工傷認定程序,進行跨部門整合,無論國有還是民營企業,統一由人社部門負責認定勞動關系。

工傷認定并不難。從醫學角度看工傷層級認定非常規範,也非常容易,難的是相關部門遇事相互推诿、扯皮,而不是想方設法解決困難,更加困難的是缺少解決問題的作風和态度。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即使工傷認定解決了,很可能還會冒出來其他問題,照樣會成為影響群衆獲得感的“老大難”。所以,隻有從指導思想上更加關注民生、重視民生,從工作作風上鏟除“慢作為”“不作為”的頑疾,才能建立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度機制,有效推動類似“工傷認定難”的解決,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郭梁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