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利共赢 為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中國榜樣”

互利共赢 為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中國榜樣”

時間:2024-10-20 01:04:08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

2018年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鳌亞洲論壇發表演講時向全世界發出了莊嚴承諾。

在40分鐘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一直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愈發陳舊落伍,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隻能四處碰壁。”習近平主席說,“隻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赢、多赢。”

有學者将習近平主席此次博鳌講話與2013年、2015年兩次講話做了對比,其中“開放”一詞,前兩次講話分别出現5次和8次,而本次講話則出現了42次。

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曆史性腳步,對外開放從此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改革開放40年來,改革與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共同構成中國發展的一體兩面。從創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到加入世貿組織,再到設立自貿試驗區……中國發展的曆程,就是不斷擴大開放的曆程;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定意義上就是不斷擴大開放結出的碩果。

實踐證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讓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

梳理回顧:全新模式,成績斐然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曆了幾個發展階段:從1980年的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4個經濟特區,到80年代的沿海經濟開發區;從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新區,到90年代中後期沿邊和内陸地區開放;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到2013年中國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再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不難看出,中國的對外開放是漸進式的,是局部到全局的,是從低層次到高質量的,是從國内開放到向國外走出去的戰略層次展開的。

在這個重要的節點上,讓我們重溫改革曆程,梳理開放坐标,向世人展示開放成果,分享改革發展的經驗。

開放坐标:深圳

開放時間:40年

“改革開放的成功标杆”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并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

當時的拓荒者,并不知道自己會寫下怎樣的曆史。40年間,深圳從一個僅有3萬多人口、兩三條小街的邊陲小鎮,發展成一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經濟繁榮、創新時尚、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大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奇迹,培育了華為、騰訊、比亞迪等衆多世界知名企業,且在4G及5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石墨烯太赫茲芯片、柔性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創新領域處于世界前列。

2016年,深圳市生産總值達1.95萬億元,增長9.0%;固定資産投資4078.16億元,增長23.6%、創1994年以來新高;出口規模連續24年居全國内地城市首位。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的發展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曆史性變革的精彩縮影。

作為改革開放的成功标杆,深圳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現代化史上的罕見奇迹,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曆史性貢獻,也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借鑒的特區發展典範。

深圳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于經濟發展之快,還在于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助力中國的經濟體系首次納入世界經濟體系當中。“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的實施與推進,改開放革之“根”和創新之“魂”的推動,意味着在此輪全球化工業革命中中國有望成為“引領者”。

開放坐标:海南

開放時間:30年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以舉手表決方式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并且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海南是率先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實行“公司法人注冊登記制度改革”,着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農村改革、農墾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五項重點改革,建設國際旅遊島,構建綠色GDP考核體系等改革開放舉措的省份。3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生産總值從1987年的57.28億元,一躍至2017年的4462.5億元。現代服務業、熱帶農業、新型工業迅速成長,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備。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成為中國向外界展示實現曆史性變革、取得曆史性成就的一張名片。

開放坐标:浦東特區

開放時間:28年“享譽國際的中國‘改革樣本’”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決策。“抓緊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鄧小平同志的話仿佛猶在耳邊,如今,這片熱土上已是滄海桑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0年,全國第一個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在浦東批準建立,從阡陌縱橫到如今高樓林立的“國際範”,這裡已經成為世界金融機構紮堆搶灘的“中國華爾街”;同年,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批準建立,後來更成為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夢開始的地方”,一系列制度創新撬動了市場主體,迸發出新一輪的創新活力。

2013年9月29日,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挂牌成立。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張江地區為核心承載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舉措和核心任務。

如今,在國家戰略的激勵下,浦東不斷調整自己的曆史方位:從經濟領域的改革到綜合配套改革,從改革開放的“窗口”到攻堅破冰的“試驗田”……28年,憑借“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浦東成為享譽國際的中國“改革樣本”。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蓄勢待發:擴大開放邁上新征途

2018年4月13日,而立之年的海南,在成長的重要節點上,收到一份厚重的生日禮物。“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争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習近平主席為新時代海南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

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這賦予了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将為海南深化改革開放注入強大動力,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這不僅是習近平主席在博鳌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向世界發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國未來發展路徑的必然選擇。

互利共赢對外開放的落腳點

堅持互利共赢,是中國推進對外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赢”,“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中國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平等相待共同參與。中國承諾,會努力将自身發展形成的經驗和基礎,與各國的發展意願和比較優勢結合起來,不斷深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與協調,進一步提高互聯互通水平,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構,形成互利共赢和優勢互補的合作新局面,最終建成“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勇擔責任引領經濟全球化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公共産品供給不足,特别是基礎設施、電力、交通等公共産品,嚴重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中國也要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将大力參與全球公共産品供給,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為此,中國近期組建了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加強對外援助的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更好地推進平等、互助、無償、雙赢的對外援助與發展。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争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探讨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中國将積極推動各國“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賦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多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現有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全面發力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要抓住機遇,以更大開放辦好最大經濟特區,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開放的試驗平台、改革開放的開拓者、改革開放的實幹家。海南“最大的開放”,出路就在于實施自由貿易港這種當今全球最開放的發展模式。在海南全島3.54萬平方公裡範圍内建立自由貿易港,意味着中國将建立一個全球面積最大、範圍最廣、開放層次最高的地區。這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下主動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的、超出預期的舉措,不僅對我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引領經濟全球化會形成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不單是海南,雄安新區的曆史性決策、自貿港的風生水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浮出水面……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各項重大舉措接踵而至。

而地處中原的河南,也乘着“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向改革開放的前沿。4月17日,鄭州如意湖畔,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原開放發展論壇舉行,來自國内外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以及政府官員等紛紛發表觀點,為河南對外開放、擴大對外合作交流建言獻策、加油助力。

河南近年來的改革開放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更有信心的是,新的國家戰略和政策紅利仍将為河南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讓中原更加出彩,必須依靠高水平的開放。”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金平說,河南要持續落實開放帶動戰略,加快打造内陸開放高地,“特别是通過陸上、空中、網上三條‘絲綢之路’,從末端到前沿,河南已經站在對外開放的新起點”。

中國的擴大開放已經邁上新時代的新征途。未來,中國發展仍将是各國發展的重要機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直面問題:把握機遇創新引領新優勢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内外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外開放顯現“天花闆”效應,我們要把握好“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消費升級等機遇,倡導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重塑以創新引領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等,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當前,我國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也面臨一些問題。

一是外部環境不再寬松。我國在本輪經濟全球化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利益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内顧傾向明顯。美歐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傳統的以信息産業為主導的國際産業轉移已經接近尾聲,一些更具低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加入到全球競争中來,我國制造業專業化生産于價值鍊中低端的條件不複存在,原有發展路徑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二是内部環境約束增強。随着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政策優惠逐步取消,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土地供應日益趨緊,各類生産要素價格不斷上升,傳統低成本優勢不複存在,而新的競争優勢卻未随之建立,容易陷入“比較優勢真空”困境并面臨可能的“産業斷檔”風險。

三是對外開放“天花闆”效應顯現。以貿易為例,2016年中國出口貿易占國際市場份額比重約為13.9%。從既有國際經驗來看,這一比重已經超過了二戰之後德國和日本曾經達到過的曆史最高水平,與美國所達到的曆史最高水平也基本接近。在規模基數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情形下,再繼續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可能。中國出口貿易已經觸及到了“天花闆”,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極其有限。

針對這些問題,專家們也指出了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的思路:一是繼續倡導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與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隻能被動地接受現有國際經貿規則和體系的處境不同,經過40年的開放發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經從世界經濟中簡單單一的“因變量”身份,向“自變量”和“因變量”雙重身份演變,基本具備了為完善全球經貿規則貢獻中國力量的基本條件。雖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勢不會逆轉,但當前“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的确會嚴重損害國際分工參與國的利益。如果應對不力,中國可能會喪失開創開放發展新局面的戰略機遇。為此,中國要積極倡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并且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倡議、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全球經濟新規則的構建,貢獻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中國力量。

二是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對于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至關重要,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倡儀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風險。“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國家衆多,情形複雜,觀念不統一,制度、法律、政策等經濟秩序差異大,因此實施起來并不會一帆風順。在建設過程中,我們要講好和宣傳好“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基礎,要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能夠感受到包容、普惠、共赢、主客便利、抉擇相容的合作模式和機制。

三是充分利用好大國經濟角色轉變的戰略機遇。我國以往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身經濟增長和快速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在供需兩個層面上實現了對全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表現為通過發揮要素優勢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全球要素分工,形成了龐大的生産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為國際需求市場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産品,提高了世界福利水平。伴随大國經濟角色的轉變以及傳統優勢的喪失,未來提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和貢獻力,需要更好地發揮本土市場需求,在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讓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和“便車”,成為全球産品的主要需求者和全球資本的主要供給者。

四是重塑以創新引領的對外開放新優勢。實施創新驅動引領,不僅是彌補傳統優勢喪失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不僅是攀升全球價值鍊中高端的需要,也是順應全球新一輪産業和技術革命發展趨勢的需要。總之,要以質量提升破除數量上的“天花闆”約束。目前,我國人力資本日益豐富、産業配套齊全,制度和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創新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指出的,通過創新引領以重塑開放發展新優勢,一定是開放式的創新,而不是封閉式創新。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創新鍊深度演進時期,實施開放創新發展戰略,不僅有助于追蹤全球前沿科技和創新态勢,更有利于整合和利用全球創新要素,從而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五是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既是為了破除國内體制機制的約束,也是為了迎合國際經濟規則高标準演進的需要,同時更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和提升制度話語權的必要基礎。特别是要以積極探索建設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為依托,實現政府監管模式和企業生産模式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實現我國開放從政策性向制度性開放的全面升級。通過不斷完善開放體制機制的安排,在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治理新格局、主動對接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同時,努力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為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中國榜樣”。

瞻望未來: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貿易保護主義、逆經濟全球化風潮不可能成為世界發展大勢。拼版照片為在三亞市鹿回頭景區鳥瞰三亞市景今昔對比(上圖為1991年2月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下圖為2018年4月4日新華社記者郭程攝)。而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進步,讓中國更有能力站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第一線,以實際行動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現各國互惠互利的共赢發展。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緻落後。習近平主席在亞洲博鳌論壇發表的主旨演講中主要明确了四個方面的重大舉措:即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這是中國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政策宣示。

應該看到,中國全面開放的條件環境已基本齊備。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熟悉國際商貿規則、搭建經貿對接平台、國際化人才儲備、人民币SDR、原油期貨交易等都是推進全面開放的必要條件。同時,中國大部分企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争力。2017年,我國有115家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入榜公司數量連續14年增長,很多企業已經具備在國内市場上同外資企業同台競争的實力。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是我國既定的開放舉措,中國将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既定時間表、路線圖自主開放,不會因為外部的壓力而改變自身的航向。”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指出,中國正在努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預計未來5年,中國将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将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将達到7億人次。這将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産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如果說,中國在過去的改革開放中占據了諸如人口紅利、土地紅利等要素紅利優勢,那麼,從未來在擴大開放方面将采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來看,中國将釋放更多制度紅利,為未來的開放發展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環境。

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号角已經吹響;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不僅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增加新活力和新動力,而且會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為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樹立“中國榜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