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60歲馬鋼 向污染說再見

60歲馬鋼 向污染說再見

時間:2024-10-19 07:53:06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滄桑,如今許多景物隻能從照片中回憶,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和城鄉景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組照片由馬鋼生産一線工人自己拍攝,一張張照片記錄的都是他們曾經工作的地方,青春和汗水抛灑在這裡,是回憶也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安徽馬鞍山,一座因鋼鐵而興的城市,沿長江數十裡的江岸,是徹夜燈火不熄的鋼城,馬鋼從這裡誕生,城市在這裡崛起。2018年4月27日,随着最後一座500立方米高爐休風停爐,馬鋼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全部光榮“退役”。從2016年開始,馬鋼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産能、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鋼鐵經濟,在保持較強國際市場競争力的同時,也取得了“天藍水綠”的良好社會效益。在馬鋼發展史上,原老一鐵的高爐群為馬鋼整個産業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60年來共産鐵水近億噸,有力地支持了馬鋼後續産線的生産。1964年7月,第一個國産碾鋼車輪在馬鋼誕生,結束了中國鐵路隻能使用洋輪箍的曆史,與大慶油田、萬噸水壓機、原子彈并稱為當時我國工業戰線的四大成就。

盡管老一鐵鑄就了馬鋼昔日的輝煌和榮耀,但在時代變革、技術發展的大潮中,落後的生産工藝、嚴重的環境污染與日益進步的社會發展格格不入。

曾經的煉鐵車間,火花四濺,師傅們在爐前揮汗如雨,涓涓鐵水彙聚成流。從2016年年底開始,馬鋼相繼啟動落後生産線關停工作,作為鋼鐵産業的重要環節,原老一鐵爐機開始陸續關停。

部分生産線停産後,昔日喧嚣的現場變得沉寂,地面長出青草,光陰流逝歲月無聲。

去産能不隻是口号,還牽涉到大量人員的安置轉崗,資産處置一個環節套着一個環節。馬鋼以人為本地開展各項工作,通過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按照人盡其用原則,努力為職工找好去向。

巡檢路線上,大紅色醒目刺眼的“拆”字,意味着曾經奮戰大半生的崗位,将從此退出視線。雖然年年改造,但與節能環保、與“綠水青山”的時代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迎來告别,職工心中有太多不舍。作為最後一任分廠廠長,1992年進廠就在小高爐的程朝輝,在現場堅守了幾天幾夜。要送别高爐,他依依不舍。和所有管理者一樣,他在忙着安全停爐的同時,内心牽挂更多的是共事多年的兄弟們的去向。

小高爐最後關停的時刻終于到來,工人們打開鐵口,推開沙壩,引導鐵流緩緩注入鐵水罐車中。現場有工人掉下眼淚,他們用鐵水澆築紀念牌,紅光不忍退去,因為小小的紀念牌承載了太多的感情。

藍天白雲下,以4号高爐為代表的馬鋼新一代大中型高爐,以綠色清潔為使命,在經濟技術指标、能耗等方面跻身全國煉鐵行業前列。

欄目編輯:潘慧琳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