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對網絡時代大學教育的意義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對網絡時代大學教育的意義

時間:2024-10-19 06:51:25

【摘要】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給大學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利用網絡做好大學教育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懷特海關于教育目的的三個層次論述啟發大學教育要從三個層面努力實現學生的素質提升,其對自由與紀律的論述,啟示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其關于大學教育的論述則從學生教育和學術管理兩個層面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懷特海;教育思想;網絡時代;大學教育

随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大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對現今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懷特海終其一生緻力于教育的教學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對當時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教育哲學思想。懷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體現了懷特海的教育思想。

其内容大緻分為四類:教育目的、教育的節奏與循環理論、技術教育、大學教育。這些思想分别從教育的目的、教育與紀律的關系、大學教育的本質等方面分析教育活動,對于如何在網絡時代做好大學教育極具啟發意義,本文即從這三方面探讨網絡背景下大學教育的問題與方向。

一、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要體現教育的目的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重點探讨了教育的目的。他認為,“教育所要傳授的是對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條理的一種深刻的認識,以及一種特殊的知識,這種知識與知識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關系。”他把教育的目的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教育要教授人們去認識思想知識;第二,教育要把認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第三,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審美的能力,對風格的鑒賞。

以這三個層次的思想論述來審視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會啟發我們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在大學教育中的功能,通過網絡豐富課堂與實踐教學的内容,提升大學教育的質量。

二、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要在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在懷特海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節奏與循環理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關于教育實踐的理論與方法的探讨。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有兩篇文章是以教育的節奏與循環理論為讨論的内容——《教育的節奏》和《自由紀律的節奏》,分别以不同的側重點闡述教育的節奏與循環理論。其中,對于自由與紀律的節奏的論述對網絡大學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導價值。

(一)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張力的必要性

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方面,網絡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教育開放自由的今天,學校提倡開展“素質教育”,網絡技術為大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可以在網絡上獲得一個比自己生活的世界更廣闊的領域,可以自由地獲取各種最新知識和學習的機會,與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進行交流和融合,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獲得回應和支持。網絡的自主性為青少年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廣闊的空間,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快捷性、實用性、主動性、開放性、平等性、虛拟性等特點,網絡行為的交互性、多維性為學生搭建了開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種自由、輕松的交流環境,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和時間的距離,為集體化的創新和個性化的展示提供了一個緩沖和協調的空間。但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拟性、便捷性等特征又使學生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把網絡當成自我消遣娛樂的工具,從而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如何利用而不沉迷于網絡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一個難題,而懷特海對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的論述,則對此有啟發。

懷特海在讨論教育實踐時,指出自由和紀律是教育的兩個要素,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曾指出:“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在知識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在獲取有條理的事實時保持紀律。”“一種設計完美的教育,其目的應該是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自發的結果,而自由則應該因為紀律得到豐富的機會。”懷特海的主要觀點是,在任何階段的教育中,不能沒有自由,沒有教育,教育的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紀律在教育的中間階段占主導地位,此時的自由是從屬于紀律。更關鍵的是,要在實踐中找到自由和紀律之間恰當的平衡,使求知獲得最大的收獲。在自由與紀律的節奏中,網絡能夠讓大學校園更為和諧地發展。自由與紀律的此消彼長,生成教育的統一。而教育最終要形成的是智慧。在智慧的引導下,從競争性的信息中做出選擇,并在創造每一個新事件的行動中使自由最大化和實現紀律的強迫接受。(二)紀律約束的自組織性

在實踐層面如何在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這樣的張力,懷特海強調紀律的自組織性,即紀律是自我約束,不是靠教師的強制約束來實現的。在《教育的節奏》和《自由紀律的節奏》中,懷特海指出,教師隻是一個輔助的位置,發展的本能來自于内部,發現是由人們自己做出的,紀律是自我約束,成果是來自于人們自己的首創精神,而教師的作用隻在于指引。所以,懷特海教育的節奏與循環理論強調教育是一個循環發展的過程,并且把這循環過程視為一種規律性的存在。懷特海要求教育者要尊重這個規律,以這個規律為依據适時引導和幫助受教育者。而他對自由和紀律的關系的論述,明确了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分寸,使得受教育者得到最适合自身個性的自然發展,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要體現教育的本性

懷特海對大學教育有着深刻的研究,作為一名大學教師,他基于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大學的任務、大學的作用、大學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國學者紐曼在《大學的理想》一書中對大學的教學職能進行了闡述,他指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懷特海認為,“大學不僅僅是實施教育的機構,也是進行研究的機構”。大學的任務就是将想象力和經驗融為一體。但是大學之所以存在,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向學生們傳播知識,也不是向教師們提供研究的機會,而是使青年和老年人融為一體,對學術進行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從而在知識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大學以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傳授知識,是它對社會所應起的作用。一所大學若不能發揮這種作用,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一)大學的知識傳播功能及其時代特征

教育是時代前進的原動力,它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強大的數據存儲等特性以全新的方式給教育帶來了機遇、希望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資源的多樣化帶來了學習方式和内容的多樣化,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地點、方式接受教育,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制度将取代傳統的集體教育制度,這種自學系統成為了現今信息社會的主要教育形式,教育将走上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道路,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廣泛的研究空間和想象力。而這種在網絡時代下的大學教育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智慧。“智慧主要是指人們運用知識、技能、能力等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的本領,同時它更是人們對于曆史和現實中個人生存、發展狀态的積極審視與關照,以及對于當下和未來存在着的、事物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明智地判斷與選擇的綜合素養和生存方式。”懷特海告誡我們:“知識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的應用,在于它的積極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這是說通過實踐教學,使理論變得鮮活起來,特别要考慮到知識與理論實際進入人生的狀态,注重與具體事實的結合,讓死闆的知識與理論轉化為人的智慧,讓學生能夠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培養其運用知識的智慧。

(二)大學的學術管理職責及其要求

大學的學術管理是決定學者發揮想象力促進學術進步、創新的關鍵原因。懷特海提倡以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傳授知識,“這種充滿想象力的探索會産生令人興奮的環境氛圍,知識在這種環境氛圍中會發生變化。某一事實不再是簡單的事實:它具有了自身所有的各種可能性。它不再是記憶的一個負擔:它充滿活力,像詩人一樣激發我們的夢想,像設計師一樣為我們制定目标”。懷特海從學術發展的角度,對大學的學術管理進行批判。他指出大學的學術管理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對學術貢獻的評價,二是規定和自由。在規定和自由方面,懷特海認為不要受任何規定的限制。學術自由就是在無損個人地位和職業的前提下,學者們擁有自由選擇教學内容、研究課題并自由發表其著作的權利,自由選擇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權利。教師是由一群學者組成的隊伍,學者們的學術活動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會影響他們學術思想的發展。同時他還肯定了規定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要注重大學的學術管理,大學的行政管理機構要有所克制且不幹涉學術自由,讓大學裡的老師和學生們在網絡時代下保持對知識的追求熱情,促進學術進步和創新。

四、結語綜上分析,懷特海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其《教育的目的》一書中,其核心思想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在于使知識充滿活力而不使之僵化。網絡時代大學教育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這超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法,以懷特海的教育思想來審視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可以進一步明确教育的目标、回歸教育的本性、調整教育的方法與内容。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育的每一次創新都是對先有教育模式和傳統教育理念的突破。所以,網絡時代的大學教育既要積極利用網絡,開發其對于青年大學生的正面教育功能,又要合理引導,将網絡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做好大學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田中裕(日),包國光譯.懷特海有機哲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英]懷特海,徐汝舟.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聯書店,2002.

[3]紐曼.大學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胡欽曉.從傳統到現代:紐曼、懷特海、阿什麼大學理念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06.

(作者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摘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始終是教師教學的研究核心,學案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本文針對學案導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三個方面提供個性化的建議。

【關鍵詞】學案;教學效果;個性化

傳統教案較多考慮的是如何把課本内容講得精彩完美,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多元智能,使得教學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邊活動。随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案應運而生。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處理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針對每堂課的學習内容編制出學案,再利用學案作為導航,讓學生在課前對将要學習的内容預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後帶着未能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

實驗證明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确實能集中體現課程的教學目标、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具有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特點,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的教學理念。但在實踐過程中,有些教師卻将學案設計成了題案,為了給學生展示變化多端的題型,一份學案的題型除了課本上有的還要加很多其他相關題型。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學案導學應該是打開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思維的方案,是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拐杖”,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隻有充分利用這種差異,各取所長,因人而異,個性發展,才能發揮學案導學潛在的效能。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探讨學案導學的個性化。

一、教師方面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專利,不同教師應建構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将其滲透到導學案的設置當中,這将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比如物、化、生實驗教學可以采用發現教學模式,基本方法如下:第一,教師提出問題,圍繞中心對話引導與設問;第二,學生提出假設,小組讨論設計破解猜想;第三,推理驗證假設,學生展示自己獲得的結論;第四,總結完善提高,師生共同總結修正自己的結論。當然,該模式要求教師必須精通教材體系,掌控學生思維發展過程,因勢利導,要允許學生出錯,在錯中悟理,打開思路,鼓勵創新。

如果教師根據自己的特征,對不同學科制定不同的學案導學,對不同課型、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學案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方面課改的起點與歸宿是學生,讓學生參與課改,在課改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衡量課改成功與否的重要标志。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要求,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适應不同個性學生發展的要求。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輔助材料,給有需要的同學以适當的幫助,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案應有利于學生的質疑、探究、創新,可以讓學生揣摩出題用意或意圖,以激起學生的疑問,或将所學内容打亂順序進行重新編排,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可以将課本同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制定有效個性化的學案導學資深教育專家魏超群教授說,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把理科教學文科化,把文科教學理科化。這指的是在理科教學中将一些抽象煩瑣的定理公式用文科常用的形象生動而精練的話總結出來,便于學生記憶;而在文科教學中,則運用理科教學常用的分析歸納推理的方法,去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和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學案導學中,可以将理科生澀難懂的定理和結論用文學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來,而将文科繁冗難記的知識點用理科思維進行歸納,以便于記憶。當然,優秀的學案要求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之前,就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清晰明了地設置個性化學案,培養學生自悟、反思、合作、探索、争辯和設問等能力。

四、結語學案導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對知識的來龍去脈非常明了,并懂得興趣是思維的入門,動機是思維的起點,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儲備,設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内動力。

參考文獻:

[1]郝琦蕾.“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6(6):55-61.

[2]容中逵.學案導學的三重判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8):92-97.

[3]王天平.學案導學:要求、條件、策略及局限[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8):104-109.

(作者單位:昌吉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