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他要和盤托出海航的秘密

他要和盤托出海航的秘密

時間:2024-10-19 02:21:01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健《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肖翊I攝7月4日,海航集團官網發布訃告: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健,在法國公務考察時意外跌落導緻重傷,經搶救無效,于當地時間7月3日不幸離世,享年57歲。

兩個多月前,王健與《中國經濟周刊》主要負責人見面時說,“海航沒有秘密”,他願意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向公衆毫無保留地公開海航25年的發展過程,“回答你們提出的任何問題”。

25年來,作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的王健鮮見接受媒體采訪,因而也留給外界“海航幕後神秘操盤手”的印象。

但在2017年的那場海外輿論風波之後,彼時的海航仍處于國内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王健決定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這令海航内部都感到十分意外。海航内部人士稱,這是王健第一次接受媒體獨家專訪。未承想,這竟也成為了最後一次。

4月12日,在海口市海航大廈30層會議室,長達4個多小時的專訪裡,王健真正做到了“不回避任何問題”,直面所有質疑,包括當時那場尚未平息的風波、敏感的股權問題、海航的種種神秘、香港的地産生意,以及一些他稱之為“不便往外公布的問題”。

這次獨家專訪持續了4個多小時,形成了近兩萬字的初稿,并拟定計劃逐一發表。但始料未及的是,專訪文章尚未發表,就傳來專訪對象離世的噩耗。

2018年4月,海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健在海航總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肖翊I攝25年間,唯一一次接受媒體獨家專訪

專訪的那一天,禮貌和笑容難掩王健的焦慮,在初見記者的開場白中,他便主動提及過去一年令海航陷入焦頭爛額的質疑,像是壓抑已久的委屈,不吐不快。

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說,2017年海航所經曆的這一切,“完全沒有想到,腦袋都大了。”

“海航經營這25年,如果說攀附任何一個權貴,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看那些攀附權貴的企業,有活着的嗎?”王健突然坐直身子,身體往前傾,他的手用力一擺說,“不可能。”

王健有一種深切的不安感,并且毫不掩飾。他對《中國經濟周刊》感歎道,“做企業很難,好也不行,壞也不行。好,有人來搶你,壞,有人害你。如果别有用心的人來害你、搶你。你給不給?你告訴我怎麼辦?”王健提高了音量,情緒有些激動。

這種不安是來自險惡的商業競争,還是其他方面,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不安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股權處置方式的選擇。

“成立慈航公益基金會算是一種辦法嗎?”對記者的這個問題,王健沒有接話。

據此前海航集團的公開聲明:目前海航集團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HainanCihangCharityFoundationInc.、12名自然人以及海南航空間接擁有。其中,分别設立在境内外的慈航基金會目前擁有海航集團50%以上股份(海南慈航基金會持股22%、CihangFoundation持股29.5%),12個自然人股東(均為海航集團創始人和高管)持股47.5%,海南航空持股0.25%。其中,陳峰、王健分别持股14.98%,為最大自然人股東。

這份公開聲明稱,基于所有股東的個人承諾——在離職或離世時向基金會捐贈其所有股份,基金會在海航集團的持股比例會繼續增加。最終,海航集團将由慈善機構持有。

王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将創始人團隊的股權全部捐出去是他的提議。從2011年到2013年間,他做了其他創始人兩年的思想工作。“當時大家對捐股權還是有些不同的意見,有人提出是不是給孩子留點,給家屬留點,死了以後還能夠給他們一點延續的東西。反正是經曆了很長時間的大家的認知。我曾經做過陳總(陳峰)的工作,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給他留下錢,恐怕就是禍害。”

如今,王健突然離世,有關其所持股份的歸屬坊間已有諸多猜測。

王健很推崇GE和黑石

海航的并購擴張模式近些年受到一些争議。

海航25年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融資和資本運作史。而王健可以說是海航融資和資本運作的實際操盤手。

王健熱衷于研究猶太人,對猶太人的經商理念深以為然,并将其融會貫通至自己的經營理念中。他深信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力量,推崇GE和黑石集團,或許他也想成為他們。

王健是海航多元化和國際化戰略的決策者和操盤者。憑借這一戰略,2015年海航集團跻身世界500強,并在2017年升至第170位。現在的海航集團已是總資産逾萬億元、年收入逾6000億元的綜合商業集團。

王健的經營理念對海航的影響極為深刻。但最初在内部的推行也并非一帆風順。這次專訪現場,他還指着陪同采訪的幾位海航高管調侃說,“他們當初還反對過我的決策呢。”

海航的發展最終還是遵循了王健的思路。

王健在海航内部擁有極高的威信。“你們問的這些問題,他們都不敢問我。”當着高管們的面,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但他們心裡想什麼,我一眼就能看穿。”

像是玩笑又不是玩笑,底下的高管沒人敢接話。

那一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還采訪了海航的多位聯合創始人。

海航已度過至暗時刻?

在2017年海航的多事之秋,甚至有輿論将海航類比“其他系”。

當記者抛出這個問題時,王健有些激動,他再次猛地坐直了身子。“海航和他們有本質的區别。他們以搞保險、金融為主,海航是以搞實業為主,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别。”他強調說。

到了今年6月初,坊間曾流傳,說有關方面認定海航與“其他系”的問題不同,海航是流動性問題,要求海航聚焦主業,各方要支持海航。

6月14日,海南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到海航集團調研,強調海航的明天會更好。在調研座談會上,王健和陳峰都做了積極表态。王健表示,海航将積極響應國家号召,服務區域發展,聚焦主業,深入探索“企業+慈善”經濟新模式。

6月20日,海航系旗下的渤海金控宣布成功發行10.6億元公司債。

頻頻釋放的諸多信号表明,海航已度過至暗時刻。

然而,這一切都已與王健無關。

願逝者安息。

相關閱讀

本刊2018年第17期刊發的《海航新航程》主要回顧了海航25年的成長史,并未涉及專訪王健時他一吐為快的那些敏感話題。責編:張偉美編:孫珍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