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17個國家的制造業轉型解剖

17個國家的制造業轉型解剖

時間:2024-10-19 08:27:54

對于不同國家來說,每個國家的制造業結構和推動其本國制造業發展的驅動因素都有着自身的特點。《準備報告》選取了其中的17個國家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中國

在2010年超越美國之後,中國成長為全球頭号制造業大國。中國2010年的制造業增加值總額接近3萬億美元,約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盡管中國擁有龐大的制造業基礎規模,但在制造業複雜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間。中國經濟的複雜性在全球排名第26位。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已經踏上了低成本産品到高端産品的升級之路。然而,由于中國的體量問題,其制造業不同部門的現代化水平差别顯著,部分優秀制造商與低端制造商之間的差異更是驚人,因而拉低了整個國家準備程度。

就制造業驅動因素而言,中國在需求環境與全球貿易和投資驅動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中國在技術創新與人力資本方面排名前三,但仍有必要繼續提升勞動力能力,培養未來行業所需技能,還需要提高企業内部的創新水平。

體制框架和可持續資源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已經承諾在未來繼續節能減排,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新興技術的應用有助于該目标的加速實現。

法國

法國制造業在全球排名第八位,2016年制造業增加值總額超過2800億美元。

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法國制造業對于國内生産總值的貢獻有所減少,與1970年相比減少一半,目前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0%。法國在所有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表現良好,每一個驅動因素的國家排名都位于前四分之一,在全球貿易和投資、需求環境和可持續資源方面表現尤為出色。

法國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通過準備工作和既有能力實現制造業結構的強化。2015年法國推出了“工業新面貌(TheNewFaceofIndustry)”計劃,跟随歐洲其他國家的腳步啟動了加速工業複興的新戰略。

德國

德國擁有全球第四大制造業,2016年的制造業增加值總額達到7750億美元,經濟複雜程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德國擁有全球聞名的優質制造業傳統,超過一半的制造業産出出口海外。德國在綜合制造業驅動因素中排名第一,在技術和創新、人力資本、全球貿易和投資以及需求環境驅動因素方面排名前十。德國教育成果突出,技術培訓項目領先,勞動力素質高,創新能力強。

随着2011年“工業4.0”計劃的推出,德國緻力于實現産品、價值鍊與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與互聯互通,大力推動數字化制造業的發展,成為該領域的先行國家之一。全球公認德國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驅之一,在制定全球工業新标準和規範方面發揮着主導作用。

日本

目前,日本擁有世界上第三大制造業,2016年的制造業增加值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近9%。中國、美國和日本三國的總額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近一半。

自1984年以來,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經濟體。在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日本在需求環境方面表現特别突出,擁有成熟的消費基礎、強勁的企業活動和巨大的市場規模。日本在技術創新和制度框架方面排名居前20位。在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社會5.0”戰略,旨在通過新興技術推動制造業轉型,乃至實現整個社會的變革。

此外,日本政府還在2017年提出了“聯結的産業社會(ConnectedIndustries)”計劃,支持日本制造業等産業通過資源、人員、技術、組織和其他社會元素的聯結,創造新價值。

日本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與人力資本有關,包括人口老齡化、人口萎縮以及移民數量低于同類可比國家的問題。另外,日本在可持續資源驅動因素方面也存在着改進空間。

韓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韓國經曆了顯著的經濟增長,從上世紀60年代的落後農業社會發展成了如今的制造業強國。韓國目前擁有全球第六大制造業,2016年制造業增加值總額超過3800億美元,經濟複雜性全球排名第四。除了在可持續資源表現欠佳以外,韓國在其他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普遍表現良好。韓國在技術和創新方面尤為強大,在研發支出和每百萬人專利申請量方面排名前五。出色的創新能力為韓國曆史性崛起貢獻了一臂之力,也将助力韓國引領下一代生産模式發展。為了加強對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的準備工作,韓國需要繼續提升勞動力能力,特别是在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數字化技能,倡導知識密集型就業方面。此外,打造健全、透明和可信的機構組織有助于為韓國塑造制造業的未來願景提供指引,建立全球互聯互通所需的信任關系。

新加坡

新加坡制造業對國内生産總值的貢獻從1960年的11%左右增至2000年的28%左右,目前又回落至20%。新加坡制造業在多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研發和産品設計等高價值制造領域具有強大的競争力。新加坡在經濟複雜性方面排名前20,在除了可持續資源之外的其他生産驅動因素方面表現良好。

新加坡是全球貿易和投資驅動因素領域的領導者,堪稱世界上最開放、最友好的國家之一。強有力的制度框架幫助新加坡在許多領域取得成功,制造業也不會例外。新加坡政府始終以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發展為導向,并且在近期公布了新加坡智能工業成熟度指數(SingaporeSmartIndustryReadinessIndex)。該工具旨在幫助制造業企業進一步挖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部潛能。另外,新加坡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領先國家,但在基線水資源供應和替代性能源領域面臨着一定挑戰。

英國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誕生地,制造業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晚期。然而,近幾十年來,制造業在英國經濟中的比重一直在穩步減少,從上世紀70年代的25%降至如今不足10%。盡管英國制造業仍然擁有超過270萬從業人口,占英國出口的45%,但英國制造業設施、産能、實力和就業機會正随着制造業經濟占比的下滑而萎縮。雖然英國制造業結構遜色于類似的領先國家,但在所有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都表現良好。英國強大的技術平台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專注于航天和制藥等高科技制造業。英國在整體教育成果方面表現穩健,技術培訓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雖然英國擁有強有力的制度框架,但從曆史上看,政府對工業發展的幹預較少。不過,在2017年底,英國政府啟動了一項以公私合作模式為基礎的新産業戰略。

美國

美國擁有全球第二大制造業,2016年的制造業增加值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16%,占美國國内生産總值的12%。美國是世界第八複雜經濟體。然而,在過去20年裡,美國本土産品競争力下滑,作為制造目的地的吸引力遭受了嚴峻挑戰。美國在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競争中占據了有利地位,取得了制造業驅動因素最高加權評分,在除可持續資源和制度框架之外的其他驅動因素上得分排名居于前五位。

美國的創新能力也是全球聞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新興技術重大發展的前沿領域據有一席之地。此外,傑出的高等教育機構為美國培養、吸引和留住高級人力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目前正在努力重振制造業。2017年底的稅制改革中,美國将企業稅率從35%下調至21%,令企業将部分生産轉移到美國的意願有所增強。

然而,與移民和自由貿易協定相關的政策和監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美國有必要優先解決能源方面的效率和可持續問題。

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國,2016年制造業增加值總額達到4200億美元,經濟複雜性排名第45位。在過去的30年裡,印度制造業平均每年增長率超過7%,平均産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6%至2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市場對印度工業品的需求正處于上升階段。

除了需求環境排名前五之外,印度在其他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還有不少改進空間。人力資本和可持續資源是印度面臨的兩大關鍵挑戰。印度勞動力相對年輕,增長迅速,但勞動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印度應當注意采取升級教育課程、改進職業培訓計劃、增強勞動力數字化技能等措施。

此外,随着制造業不斷擴張,印度還需要繼續拓寬能源獲取渠道,減少排放。2014年,印度政府啟動了“印度制造”計劃,主要目标是讓印度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進關鍵因素的改善工作,積極朝着互聯互通經濟目标前進,最近還公布了一項2017年590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墨西哥

墨西哥擁有世界第12大制造業,在經濟複雜性方面排名第24。墨西哥制造業不同部門、地區和公司規模之間的實力差異懸殊。墨西哥在數個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的表現有待改進,尤其是在技術和創新、人力資本和制度框架領域。墨西哥需要打造一個更加強大的技術平台來推動互聯互通建設工作,還需要加強工業和研究活動以便為創新提供動力。

人力資本是墨西哥最緊迫的挑戰之一,有必要調整教育課程,培養塑造制造業的未來所需技能,對當前勞動力也需要進行未來關鍵技能再培訓。提高機構組織的透明度、效率,改善問責制度有助于墨西哥進一步加強準備工作。此外,為基礎設施提供投資,為中小型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鍊提供針對性幫助,制定多部門合作計劃也應當成為墨西哥政府的優先事項。鑒于墨西哥是綠地投資(GreenfieldInvestment)的首選目的地,墨西哥應積極利用其全球關系網,推動知識和技術轉讓進程。

俄羅斯

俄羅斯擁有世界第13大制造業,但制造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在過去10年中有所下降。這一現象對俄羅斯生産結構的規模和複雜性造成了阻礙。俄羅斯在各個制造業因素上的表現好壞參半。其中,人力資本和需求環境是俄羅斯最大的優勢,俄羅斯擁有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且其教育體系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

不過,俄羅斯還應在此基礎上注重進一步培養勞動力的軟性技能和創造性技能。要将這些優勢轉化為長期利益,俄羅斯需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更高層次的競争不斷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加強政府、工業和教育領域之間的合作;推動區域創新和研發中心的發展。

澳大利亞

與大多數高收入經濟體相比,澳大利亞的生産結構有明顯的不足,主要局限于服務業和開采業。服務業占澳大利亞國内生産總值的70%以上,澳大利亞還是自然資源、能源和食品主要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制造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不到7%,對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貢獻約為0.8%。雖然澳大利亞經濟複雜性在全球排名第65位,但在總共31個生産驅動因素上普遍表現良好,生産基礎發展潛力較大。澳大利亞在技術和創新、人力資本、全球貿易和投資以及制度框架等因素評分上取得了排名前15位的良好成績。擁抱數字化發展浪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重要政策議程。

2017年,澳大利亞總理提出本國的“工業4.0”計劃,并與德國的“平台工業4.0”簽署合作協議。根據特别工作組的建議,政府主導的“澳大利亞測試場(TestlabsforAustralia)”倡議小組将在特定教育機構中建立5個新的工業4.0測試場。在2018年,澳大利亞将發布“數字經濟戰略(DigitalEconomyStrategy)”。這是一項前瞻性計劃,旨在充分挖掘數字技術潛力,增強澳大利亞的生産力和競争力。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聯酋目前制造業結構比較單一,但是政府已經開始着手在石油和天然氣之外發展多元化經濟,計劃到2025年将制造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5%。阿聯酋在除了可持續資源之外的其他制造業驅動因素上排名屬于前四分位,在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發展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在今後,阿聯酋有必要将重點放在改善可持續發展實踐上,并且繼續投資于全體制造業驅動因素。鑒于阿聯酋當前制造業從業人口相對較少,因此開發一系列合适的勞動力技能,充分利用制造業轉型中的機遇對于阿聯酋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印度尼西亞

印尼擁有世界第11大制造業,占國民生産總值的20%以上。礦産品和農産品在印度尼西亞出口中占較大份額,國家制造業結構複雜性相對較低。除了在需求環境方面取得前20排名之外,印尼在其他制造業驅動因素上大有改進空間。

印尼擁有2.6億多人口,國内外工業制品市場巨大。然而,對印尼而言,人力資本既是優勢也是挑戰。随着制造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印尼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在現有勞動力的基礎上開發合适的技能。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興技術在生産體系中的應用,印尼有必要優先采取針對性措施,通過增加研發支出、擴大互聯網覆蓋面、加強網絡安全保護等手段增強本國創新能力。

印尼的外國直接投資水平相對較高,但落後的基礎設施和貿易開放程度的不足可能會對制造業轉型造成阻礙。此外,印尼有必要重視強有力的制度框架和有效治理因素建設。

巴西

巴西制造業全球排名第9位,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0%,幾乎不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超過30%)的三分之一。巴西制造業結構複雜性相對較低,在制造業驅動因素方面表現好壞參半,可持續資源和需求環境是巴西排名最高的兩個領域。

制度框架是巴西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監管效率和面向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的治理方式應當成為巴西政府的重點工作。巴西擁有全體第五大規模的人口,人力資源豐富,但勞動力在數字化技能、工程、批判性思維等對于塑造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十分關鍵的領域上顯得比較落後。2017年,巴西通過了新的勞動法,力求打造更加靈活的制度體系,加強法治建設。

沙特阿拉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沙特阿拉伯制造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從不到5%增加到12%左右(截至2016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的經濟結構高度集中化,石油和天然氣占國内生産總值的50%以上。發展制造業和工業部門對于沙特阿拉伯實現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生産的高度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沙特在需求環境驅動因素方面表現強勁,但在其他制造業驅動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沙特阿拉伯應當把握戰略機會,改善制造業表現,增強在塑造制造業的未來中的競争力。目前,沙特阿拉伯執行了一些有利于改善經濟關鍵因素的改革措施,作為“沙特願景2030”和“國家轉型計劃”的一部分予以執行。

南非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随着服務業的擴張,南非制造業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已經下降到大約12%。但南非仍擁有全非洲最強大的制造業結構。在制造業驅動要素方面,南非的表現好壞參半。一方面,創新能力是南非最大的優勢之一,因為該國擁有強大的創新文化,而且創業活動得到了成熟金融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人力資本仍然是南非塑造制造業的未來準備工作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原因在于南非缺乏工程師和科學家群體,數字化技能薄弱。此外改善制度框架有效應對變化沖突、提供穩定的政策環境,鼓勵直接創新對南非也十分重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