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利比裡亞種地的日子

在利比裡亞種地的日子

時間:2024-10-18 10:43:23

1.在位于莫桑比克的萬寶莫桑農業園,一名當地農民正噴灑農藥,該項目是中國在非洲開設的最大規模水稻項目(新華社圖)

2.中國人在蘇丹開設蔬菜農場(@視覺中國)到非洲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這個中非小混血。他五六歲的樣子,長着中國人的臉型,頭發比黑人軟和長,有中國人沒有的卷曲,皮膚是棕黑色,比當地黑人還是稍微白一點。

他非常調皮,整天手腳閑不下來,一口非洲英語,可是除了“爸爸”,一句漢語都不會說。由于我會說英語,與他很快便熟悉了。後來才知道,他是我們公司在利比裡亞農場負責人老黃的兒子。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利比裡亞前後經曆兩場血腥内戰。戰争結束後,中國為利比亞提供了一系列援助,農業援助是其中一項。于是,原本在國内中部地區一個基層農技站擔任幹部的老黃,和其他同事一起,被調到利比裡亞工作。

内戰以後,利比裡亞糧食多依靠各國援助和進口。但事實上,這個國家其實很适合耕種——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降水也很豐富,糧食低産的主要原因還是缺少農業技術。因此,中國的農業援助更像是“授人以漁”,通過在當地建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當地農民提供農業技術的培訓和交流等方式,教會當地人更為先進、高效的農業技術,從根本上改善當地人的生存狀況。

老黃所在的援助隊剛到利比裡亞的時候,面臨許多挑戰。内戰平息後不久,利比裡亞又遭遇肆行于西非的疫情——埃博拉。由于戰争與疫情的破壞,利比裡亞國内基礎設施崩潰,腐敗猖獗,安全形勢堪憂。更重要的是,教當地人科學種地幾乎需要從零開始——這裡的人還停留在“刀耕火種”時代,把種子丢下去就等着收了。

此外,語言也是個問題,至少對于老黃來說——因為整個援助隊,隻有他不會說英語。其他人揶揄他,找個當地女朋友學起來就快了。當時,隊裡的年輕男同事基本都找了當地姑娘戀愛。

老黃還真的在當地找了個女朋友,名叫Lily,當時還在上中學。于是,老黃白天讓同事每天教他10個單詞或者短句,下班後約會時就使用這10個單詞,日積月累,他跟當地人溝通也就越來越順暢。後來,陪老黃練英語的Lily成了他的妻子,在他的支持下讀完了大學,兩人還有了個兒子。

随着時間推移,老黃的同事陸續回國,而他卻留在了利比裡亞,還做起了“地主”。那時,有許多中國人看好利比裡亞發展農業的良好條件,和當地人開設合作農場,我老闆就是其中之一。

隻有老黃能用一口流利标準的“非洲英語”跟當地工人溝通,帶他們幹活。用老闆的話說,要是沒有老黃,農場根本開不起來。

開始的時候非常不容易。戰争破壞了農業生産,舊時的耕地早已雜草衆生,想要種田,就要在叢林和大草原裡開荒。老黃他們就和當地人一樣,住在茅草棚子裡,吃的也是當地的木薯糊糊澆上湯,每日飽受蚊蟲侵擾,瘧疾發作是常事。

不過大半年後,農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越建越好了。這裡養了豬,種了如青菜、黃瓜、蘿蔔、豆角等蔬菜,還有甜瓜和深受當地中國人喜歡的西瓜。

這時候,老黃和Lily又生了第二個兒子,農場建好之後他們都搬了進去。農場裡其實住的條件還是很簡陋,不過在村裡已經算是豪宅,還有彩電冰箱。

遠處的草原山坡上種着大片用作豬飼料的玉米和木薯,木薯才剛剛長出來,但是原本十分耐旱的玉米在這裡幾乎都要幹枯了,青菜、甜瓜等雖然天天澆水還是曬得葉邊枯黃,而西瓜有些還沒成熟就在沙地上被陽光烤爆了。手一摸,便能感受到沙地上的滾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闆正研究給菜搭蔭棚。

中午休息時,我們在遮陽棚裡一邊欣賞着大草原的美景,一邊讨論着農場的發展計劃。

老闆感歎道:“當初在這個國家搞農場的中國人可不止我一個,但是一來環境惡劣,二來條件落後,有的租了地,兩三個月什麼都沒種出來就回去了。像我們這樣這麼快就種出這麼多菜、養出這麼多豬來的,屈指可數啊。

”●摘自公衆号“地球知識局”(微信号:diqiuzhishiju)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