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秋珍
2015年7月,在波光粼粼的蔚藍色大海上,一頭離群索居多年的鲸魚被其他鲸魚團團圍住。它們在海面上跳躍、舞蹈,唱着相同頻率的歌。目睹這歡樂的場面,費恩博士和他的同伴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是誰在唱“寂寞的歌”
1995年4月,美國海軍部長馬克受命到地中海執行任務。他剛上任不久,美國海軍設立在那兒的水底探測器捕捉到了一個奇怪的信号。這種信号和以往的信号不同,難道敵軍在海底設置了新的攻擊性武器或間諜裝置?馬克立即下令對這個區域進行嚴密監控。
可随後半個月,海軍基地并未從監控中發現敵軍的特殊情況。馬克密切觀察這種怪聲的動态,它的基本頻率是50-52赫茲,每次以3-10秒的聲音為一組重複,一天之中怪聲累積時間超過10個小時。面對這怪聲,馬克一籌莫展。如果不能早日破譯它,也許等待他們的将是巨大的災難。
5月,馬克向上級申請,請來了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費恩博士。那時正值初夏,太平洋的海水飽滿盈潤,波浪沉穩有力。費恩博士對聲音的響度、音調、音頻、傳播進行了全方位分析,發現它根本不是間諜設備發出的,這種幽幽的聲音很像某種海洋哺乳動物發出的。
這一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快,美國海洋總署聯合軍事基地開始尋找這頭疑似鲸魚的動物。他們用潛艇在深海探測,發現了一頭身軀龐大的灰色動物在海底礁石旁遊動。它上下擺動着尾鳍,利用前端的鳍狀肢保持身體平衡。通過仔細分析和辨認,它果真是一頭鲸魚。
鲸魚是群居動物,喜歡結伴生活。這頭鲸魚顯然違背了鲸魚群居的天性,它孤獨、毫無頭緒地在遠離鲸群的地方遊來遊去。除此,它的“音調”也别具一格。
鲸魚分為兩種,齒鲸和須鲸。不同的鲸類發出聲音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齒鲸的發音部位在頭部,通過擠壓空氣進入頭部結構而産生聲音;須鲸則沒有聲唇結構。
費恩博士和助手們通過檢測這頭鲸魚的發聲部位,确定這是一頭須鲸。然而,正常的須鲸發聲頻率大都在16-50赫茲之間,但這頭鲸魚的聲頻竟是52赫茲。
鲸魚的交流主要依賴于相同音頻的聲音,它們之間甚至有“流行曲”,所唱歌曲很快就能傳唱至數千公裡外。這頭“52赫茲”的鲸魚,因為有罕見的音頻,沒有鲸魚能對它的歌唱做出回應。因為聲音與衆不同,這頭鲸魚無法和同伴建立語言系統進行溝通,更談不上找到伴侶了。
就這樣,它成了全世界最孤單的鲸魚。
鲸魚找到人類知音
為研究它,費恩博士給它取名愛麗絲。每天,他都追蹤愛麗絲的足迹。一般須鲸的遊泳速度為每小時30公裡,可愛麗絲的速度明顯偏慢。它長時間地沉浸在500米深的海裡,似乎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在交配季節,愛麗絲會噴出高達12米的水柱。費恩博士知道,這是一頭正當年的鲸,因為無法找到同伴而憂慮,暴躁不安。
須鲸的壽命一般為50-60年,最長可達80年之久。這就是說,假如不改變它的生活,愛麗絲在以後幾十年的歲月裡會一直孤獨下去,寂寞地走向終了。想到此,費恩博士的心隐隐作痛,腦海中時常現出愛麗絲孤獨的身影。
一天,通過海軍基地工作人員的幫助,費恩博士穿上潛水服,帶上錄制好的和愛麗絲的音頻接近的發聲設備,利用水中測聽器來到了愛麗絲經常活動的海域。
開始,費恩博士忐忐不安。打開音頻十秒鐘後,一個巨大的黑色影子從海底鑽了出來。它遊得很慢,看起來無精打采,似乎又在思考着什麼。突然,它加快了速度,好像果斷地做出了某個決定。也許是費恩博士“發出”的音頻讓愛麗絲有了認同感,它在費恩博士身邊不停地遊動着。
費恩博士被愛麗絲優雅的姿态迷住了,他輕輕觸碰了一下愛麗絲的腹部。愛麗絲顯得很興奮,噴出了一串高高的水柱。
有了親密感,愛麗絲和費恩博士就像一見如故的朋友,一起在海底舞蹈、漫步……從那以後,費恩博士常去陪伴愛麗絲,為它做科學記錄,成了愛麗絲唯一的夥伴。
費恩博士和愛麗絲相處正酣時,他遠在夏威夷的女朋友卻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他忙于工作,不關心她。
面對女朋友的埋怨,費恩博士心有愧疚,卻無法丢棄愛麗絲。
失戀後,費恩博士隻能寄情于工作。他時常撫摸愛麗絲,像呵護自己的戀人一般溫柔。然而,就在費恩博士竭盡全力研究愛麗絲,幫助它回到鲸群的時候,美國海洋總署卻給他安排了新的任務,必須立刻飛往紐約。無奈之下,費恩博士隻留下了一個研究小組,讓他們每天記錄愛麗絲的行蹤與動态,自己則暫時退出了這次研究。
回歸溫暖的大家庭
此後,費恩博士先後輾轉在澳大利亞、挪威、加拿大等地工作。時間一晃過去了20年,盡管他在事業上碩果累累,但他心裡一直有個願望:幫助愛麗絲回歸鲸群。
這種願望越來越迫切。費恩博士将愛麗絲的故事發在了網上,期待獲得專業人士的幫助。很快,這個悲哀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内流傳。在大衆的關注和呼喊聲下,各國科學家們紛紛獻計獻策,美國海洋總署特意給費恩撥了一筆經費。
2015年6月,研究計劃順利展開。起初,有科學家受人類助聽器的啟發,利用相似的原理制作了一款特殊的助聽設備,可以讓鲸群的領頭鲸魚發出的聲音接近愛麗絲的52赫茲。
為了不對鲸魚造成傷害,科學家采用了非植入性電子标簽。可鲸魚皮膚光滑,助聽器很難固定在其身上。
7月的一天,費恩博士監測到一組特别的旋律。這組聲音包含6個聲音單位,每次重複10秒,頻率竟然高達49赫茲,和愛麗絲的音頻非常接近。費恩博士發動科學家一起查找這個聲音的來源,結果太讓人吃驚了。
這聲音竟然來自地中海與太平洋交界的中間地帶。那個地域怎麼會突然出現鲸魚群呢?要知道,太平洋到地中海并不完全相通,這其中一定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于是,費恩博士和其他科學家決定去實地考察。很快,他們發現在一個狹小的海灣裡,果然有一群須鲸在唱歌。這是須鲸求偶時發出的音頻。
費恩博士觀察到,正值夏天,海洋上卻出現了浮冰。原來由于地球升溫,北太平洋冰雪融化,鲸魚群才從狹窄的通道遊到了與地中海交界的地帶。
費恩博士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幫助愛麗絲歸隊的絕佳機會。他突發奇想,如果給愛麗絲動個手術,把它的音頻從52赫茲降到48-50赫茲,不就能讓這群離愛麗絲最近的鲸魚群知道它的存在了嗎?
時間迫在眉睫。因為不知道鲸魚群什麼時候會遊到下一個目的地,所以必須抓緊時間為愛麗絲動手術。
費恩博士決定利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3D模拟設備上進行須鲸頭蓋骨發聲窦的改造。隻要把窦内部一個類似“小舌”的結構切開,加寬它的直徑距離,就能幫助愛麗絲發出48-50赫茲的頻率。
經過反複模拟後,2015年7月26日,費恩博士和科學家們為愛麗絲實施了手術。花了3個多小時,終于将愛麗絲的發聲結構改造成功。
大約過了5個小時,愛麗絲逐漸恢複正常。此時,它已經在潛艇的幫助下到達了鲸魚群附近。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費恩博士感到很不舍,這也許是他最後一次和愛麗絲在一起了。他拍拍愛麗絲的身體,愛麗絲擺動了一下尾巴,碰觸着費恩博士的胸膛,慢慢和他擁抱在一起。一分鐘後,在大家的協助下,愛麗絲被放進了大海。
愛麗絲仰着頭,身體露出水面,發出了叫聲。那聲音穿透水面,飄向遙遠的藍天;穿透蔚藍的海水,沉向寂靜的海底,一圈一圈蕩漾開去。
很快,鲸魚群接收到了愛麗絲48赫茲的音頻。也許是這個聲音太過于孤寂,太過于遙遠,鲸魚群的首領很快意識到它們丢失了一個同伴。
在監控錄像中,費恩博士看到,鲸魚群的首領在海中發出了指令,鲸魚排成特殊的隊形,朝愛麗絲所在的方向遊去。與此同時,愛麗絲也收到了信号,奮力朝鲸群遊去,興奮之情畢現。那一刻,科學家們歡呼了起來。
終于,它們相遇了,在這片蔚藍色大海上。鲸魚群把愛麗絲團團圍住,或許它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羞澀的女士。它們碰觸着對方,在海面上旋轉、歡舞。
責任編輯:謝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