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批判性思維。
摘自《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
[美]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文張曉輝馬昕譯
有一種常見的思維方式,與海綿遇到水時的反應類似,那就是吸收。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對于這個世界來說,你吸收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理解到它的複雜多樣。
海綿式思維的第二個好處,是它的相對被動性。它一般比較快捷簡單,并不需要繁複艱辛的腦力勞動,在給出的材料清晰明了、饒有趣味的時候更是這樣。它要求的基本腦力勞動不外乎兩點:全神貫注、牢記在心。
這種思維存在着一個緻命缺陷,它無法讓我們确定哪些信息與見解值得相信,哪些需要反對。要是一個人始終用海綿式思維的話,那麼,他相信的就是任何他最後讀到的東西,随便遇到一個什麼人,就做了他的精神傀儡。
我們覺得,你最好自己選擇要去吸收什麼、忽略什麼。要想做出這樣的選擇,你得帶着提問的态度。這種思維方式,要求你主動地參與其中。作者在試圖跟你講話,你就得嘗試作出回應,雖然他根本不在你身邊。
這種互動的思維方式,就叫做淘金式思維。淘金的工作頗有挑戰性,有時還相當冗長煩人,不過其褒獎也會十分豐富。要想在對話當中的砂石裡淘出黃金,需要你頻繁提問,思考答案。
海綿式思維重在得到知識,淘金式思維則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其進行積極的互動。例如:當某人想要我相信某事時,我是否會問“為什麼”?想到正在讨論的事情可能存在的問題,我是否會把它記下來?我評價過正在讨論的事情嗎?如果某個話題針對的是已經讨論過問題的合理性,我是否還會形成自己的結論?
一個人要是采用海綿式思維,會怎樣去閱讀?他會小心謹慎地閱讀書上的字句,盡自己所能牢記在心。他會給關鍵的字句圈圈點點。他會歸納主要的論題與觀點,還會時時翻檢自己做的記号和筆記,保證不遺漏任何重要的東西。他記下了作者的推理過程,卻不去進行評價。
使用淘金式思維的讀者,又會怎樣做呢?他也希望通過讀書得到新知識,但他會問:為什麼作者會提出這些觀點?他會在頁邊寫下作者推論中存在的問題,不停地與讀到的材料進行互動。他的目标是要批判性地評價這些材料,再基于自己的評價得出屬于他個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