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衆,何謂小衆,不過是各自不同的圈子。
摘自《東方青年》
流沙/文
平時,極少看電視連續劇,但是,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即便手頭有工作要處理,我也會暫時放下。因為這部劇中的許多角色,映射到我的内心,少平的貧苦和掙紮、田曉霞的純真和陽光、少安的憨實和奮鬥……這些都是我所感受過的。
在微信朋友圈裡,我推薦大家看看《平凡的世界》,結果,許多人告訴我,他們看不懂,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看。後來,我明白了,一個沒有農村生活經驗,一個不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自然看不懂。
去年,我曾經和幾個年輕人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我看得心潮澎湃,覺得這是一部良心之作。幾個年輕人從電影院裡出來後,說他們實在看不懂,電影放映期間,他們一直在玩手機遊戲,一直玩到手機沒電。
還有一個年輕人說,一個女人在車站門口舉着一塊牌子,等自己的男人十多年,難道世界上的男人全都死光了嗎?
我忽然明白,像我這樣的人,不再是電影的主要消費群,80後、90後才是。即便是張藝謀這樣的大牌導演,如果不掐準80後、90後們想看什麼,他拍什麼,對他們來說,也就是一個零。
可不可以這樣來說,一個在某一個行業内最頂尖的行家裡手,在他的圈子裡,可以活得很好,如果換一個圈子,他的所有話語體系就不靈了,他的成就也許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分衆。不同的人會對“分衆”有不同的理解,不外乎以下這些:互聯網思維、用戶心理、用戶體驗等等。特别是“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一度非常熱,大家又說不上來什麼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我把這五個字濃縮為兩個字:滿足。滿足你的目标客戶群的需求,然後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創造屬于你的價值。
直到現在,仍然有大量的文案,引用小米手機的創業故事。的确,小米手機在研發前,通過互聯網,讓用戶參與手機的研發、設計,通過不斷互動,疊加對小米手機的制造體驗,讓參與者覺得這台手機就是自己制造出來,或是聽了自己的建議制造出來的,然後讓大量的粉絲為這台手機埋單。
我還看到一個故事,福建泉州是某運動鞋生産基地,這家公司在全國開了上千家連鎖店,網購給了線下的實體店以緻命的打擊,為了保證盈利,公司不停地關閉實體店。公司老總偶然看到趙薇的《親愛的》,決定在童鞋中植入跟蹤芯片,這種防丢孩子的鞋子在市場上大賣。
這也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需要深谙分衆化的需求。
有一個事實擺在那裡,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純粹意義上的傳統産業,也沒有純粹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而是兩者的融合。你說小米公司,還有蘋果公司、聯想集團,以及現在的華為公司,是手機制造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現在的商業生态,變得很陌生,許多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現在不靈了。有個老裁縫,幹了三十多年老本行,一把老剪刀、一台縫紉機,手藝遠近有名,一輩子隻混了一個溫飽,而且在二十年前成衣流行的年代裡“失業”。那些由服裝廠制造出來的極其便宜、款式極新的成衣,把一個三十多年的老裁縫打倒在地,尊嚴全無。
現在,我的一個鄰家妹子,自學服裝裁縫,以朋友圈累積粉絲,采取“私人定制”的方法,為用戶制作隻屬于你自己的服裝,短短兩年,就在城裡購置商品房,年前,她還買了一輛奔馳車。
分衆正在發生奇妙的變化,而且有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後,整個社會在快速地分衆化,很多人開始輕松地找到屬于自己“圈子”裡的人,從而形成非常滋潤的經濟生态。
這個社會正在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訴大家:大衆不大,小衆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