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大師吳清源的日本導師濑越憲作在其回憶錄《圍棋一路》中,深情地寫下了他與吳清源相處的點點滴滴,字裡行間充溢着深深的感慨。
“爾來不覺三十年,歲月才如熟羊胛。”濑越回首往事時的心境或許與歐陽修的這兩句調侃有幾分相似。他将吳清源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少年造就為“圍棋之神”“昭和棋聖”,而他自己也随着弟子的聲名鵲起而廣為人知。探究一下這對師徒的“發迹史”,真不知是老師造就了弟子,還是弟子成就了老師。
老師與弟子向來都是一條船上的乘客——師徒結伴而行,且有幾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味。中國士人自古以來便熱衷于擔當“伯樂”,一方面是享受慧眼識英才的快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等待日後的社會回報。越是不得志的“伯樂”,便越渴望自己相中的千裡馬能夠出人頭地。對于歐陽修這類成功人士而言,學生的成就于他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對于那些默默無聞者來說,弟子或舉薦者的走紅卻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名望。
所以說,在人生的行程中,最好的情形便是:兩個在冬夜裡踽踽獨行的人,在蒼涼與寂寞之中發現了彼此,義無反顧地相互靠近,然後二人将心中的點點星火聚攏燃旺,互相溫暖的同時,照亮彼此的前程,進而攜手走向生命的春天。
就像20多年前,方文山遇上了周傑倫。兩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一個作詞,一個作曲并演唱。最終他們以最耀眼的姿态闖進了世人的視野,成為樂壇的一對絕佳搭檔。
其實,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可以彼此成就,人與物之間亦可以相得益彰。
還記得寒山寺的鐘聲嗎?一座極小的古寺,靜悄悄地坐落在運河邊上。每天傍晚,由一名僧人牽動鐘杵,撞出蒼涼悠遠的鐘聲。如果不是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或許沒有多少人能知曉這内斂的夜半鐘聲,而這座古寺或許就被湮沒在漫長的歲月之河中。多虧了張繼,這座寒山古寺才能借助美妙的詩句被代代傳誦;也多虧了寒山寺,讓蓄滿愁思的才子在霜花滿天、漁火搖曳的深夜靈感迸發,留下了不朽詩篇和千古詩名。寒山寺給予張繼心靈的慰藉,張繼則用如畫的詩句讓寒山寺聞名天下。
莫奈晚年畫自己院中的睡蓮,畫了整整27年;塞尚在普羅旺斯時為了寫生,在一條通往維克多的山路上走了将近30年。如今這兩個人的畫作價值連城,畫家捕獲靈感的地方也成了著名的景觀——誰能說這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彼此成就呢?
所以說,當你茕茕孑立于寒風之中時,請不要絕望,總會有一位知遇者或是一座寒山寺在等着你。迷茫時、糾結時,不妨主動一點,尋找知遇者,既可以聊以慰藉,更能夠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