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官稱,就肯定不是愛稱、昵稱、簡稱之類,它是官場上的特定稱呼,比較正規的是姓氏加職務,如湯司令、李軍長之類。随着曆史的演進,官場稱呼也在不斷變化,愈來愈多地融入時代的元素。戰争年代,嘎子、狗子參加解放軍扛槍打仗,沒有大名,部隊首長臨時給起個名就叫開了。結果這孩子後來當上了将軍,上上下下就把那個大名當官稱,一時間名揚天下,聲震八方,倒把從前爹媽起的小名給忘了。有一天将軍衣錦還鄉,爹媽鄉親聲聲喚起嘎子狗子的,把個将軍叫得羞愧難當,淚如雨下——忘記從哪看來的情節,但願不是生編亂造的。
中國的官場講究可多,這稱呼便是其中之一。
1949年以來,中國官場上的稱呼我們大緻能說出來幾樣,比如,直呼其名式。恩來、少奇、錦濤等,是對領導人最親切的稱呼,體現出在一個黨内,為了一個事業,超越官職大小的一種關系。這一稱呼多年來已輻射到中央和國家各部委辦局,裡面的工作人員一般稱呼領導都是這個叫法。這個叫法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稱呼“小平”了。1984年,國慶35周年遊行,那副“小平你好”的标語,使小平這個名字,一下子超出他原有的含義,成為普通百姓心中的一種标志。
再比如,單叫職務式。不加姓名,單叫職務,一般來說是公事公辦,突出了尊敬甚至敬畏的意味。這在一個單位中叫一把手時常會發生。職工見到董事長來了,尊敬地叫一聲:董事長。這時候就不會帶上姓氏,也不會直呼其名的。董事長隻有一個,帶上姓氏純屬多餘,直呼其名又夠不上層次。而政壇上典型例子就是當年周總理見到毛主席,總是用濃重的蘇北口音稱呼:主席。親切和尊重都在裡邊了。
最後一種是單字簡稱。如,李縣,王處,魏局,就是李縣長、王處長、魏局長的簡稱。有一次,一個娛樂界的活動在某鄉舉行,舉辦方的工作人員一口一個李湘馬上要到了,搞得觀衆翹首以待。當一個漢子最後出現時,人們才明白,他說的是李鄉——李鄉長。有的部門的行政長官叫理事長,就曾經鬧出這樣的事來:有個理事長姓池,他最不願别人稱他“池理”,原來他認為,池子裡養的都是——王八。
當然,官場上的稱呼也是有諸多忌諱的。大市長姓付、富、符、傅的,千萬别叫成“副市長”;二市長姓鄭的,也千萬别叫成“正市長”。還有很多一号首長的秘書私下裡管首長叫老大、老闆的,帶有很濃的江湖氣,不知這首長聽到了是高興呢是高興呢是高興呢。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