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号稱中國最“怕死”的企業家。據說很多年前,華為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的時候,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進會議室,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公司進入世界500強了。當時在場的,沒有人感到高興,更不要說提倡搞什麼慶典了。
企業跟人一樣是有生命周期的,越大,越容易看到終點和終局。這是規律。而當下更恐怖的是,在這個不确定性被無限放大的時代,我們正加速老去。
用戶在變,技術在變,甚至連機器都開始變得智慧,基于規模經濟的工業時代競争邏輯已經失效。QQ聚集起5億用戶花了10年,微信隻花了3年半。淘寶電商超過線下實體店花了10年,而摩拜單車隻用了1年多時間就覆蓋了7個國家、180個城市。過去一個創業公司要想成為一個行業的領軍者,可能需要100年,現在3年就足夠了。
未來還有什麼“黑天鵝”嗎?沒有,“黑天鵝”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在這個瘋狂颠覆的時代,沒有旁觀者。所以焦慮,才成為這個時代企業家的普遍心态。我們不由得追問,基業常青的秘訣又在哪裡?
事實上,真要去尋找那些偉大企業的成功基因,我們同樣可以給出100種答案。但是從這些答案中抽象出來唯一的秘訣,隻能是人,隻能是企業家本身。
無需諱言,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無不是以他們的老闆作為基準和校準。而企業家,就是引領衆人去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的人。
有人問,那不就是導遊嗎?企業家跟導遊的最大區别,就是我們向往的那個目的地,就連企業家本人都未曾去過。
正因為經驗已經成為桎梏,勝利已經成為包袱,企業家才要不斷自我挑戰,自我疊代,踏足一片荊棘的未知之地;正因為身處波詭雲谲的汪洋大海,企業家才要源源不斷生産企業發展的方向感。
站在未來看現在,不要畏懼創新、冒險的短暫失敗。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行動。正如耐克創始人奈特所說:“無論你喜歡與否,生活是一場比賽。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于途中,隻剩下我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