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北京出差,離登機還有2個小時,我打了一輛專車去往機場。結果司機開錯路,我沒趕上那班機,原本的一次商務會面因此取消,很多當天要完成的工作被擱置。
你當然可以說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你的細節把控得更好一些,比如提早一點出發不就啥事兒沒有了嗎?但是,難道你們不覺得從概率上來說,無論你提早多久出發,都有可能遲到麼?
因此,細節做沒做好,往往是人們根據效果往前看,從而得出的事後評價。
事實上,一件事情的成功很難用單一因素去解釋,肯定有多種因素的協同作用。同樣的,一件事情的失敗,也很難歸咎于一個點,那些能彌補而未彌補的,都有連帶責任。
既然“黑天鵝”不可避免,打好手中牌就比追究所謂的細節重要得多。
如何打出一手好牌?首先你得有執行力。
馬雲曾說,如果有兩個人擺在我的面前,一個有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另一個有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個。
這當中的道理其實特别簡單,點子再爛,做着做着就可能會慢慢調整過來。執行力越強的人,調整的速度越快,因為他在同等時間裡收到的反饋越多。
但一個空想家,無論他的點子有多麼精妙,細節考慮得多麼周到,都沒有辦法實現。
機會是做出來的,資源隻會向它的同類傾斜。所以一個猛子紮進去,并奮不顧身地在裡面快速積累下一些東西的人,常常也會收獲更多好運,并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越走越順。
其次,你還要有格局。
如果說執行力在小成小敗中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那麼格局,則專門服務于大成大敗。
當你還處于零敲碎打的階段時,格局并沒有那麼值錢,它有點像空中樓閣,你覺得它在那兒,卻不覺得有什麼用。
什麼時候格局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呢?你的選擇越來越多,每一個選擇牽扯面越來越廣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的每一個決策是否代表了長遠利益就會無比關鍵,雖然你可以用自己超強的執行力來進行一一嘗試,但如果你的事業版圖足夠大,每一個岔路口都有10條岔路呢?恐怕有再大的團隊也試不完。
越到上面,拼的越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洞悉趨勢和全局的認知層次。
最後,還有韌性。很少有人會把韌性放到這麼高的地位,但在我心裡,它就有這麼高。
但凡頂級的公司,必然在商業搏鬥中有過無數次瀕死狀态,諸如BAT之類的也不例外。有些巨頭當時就死了,有些苟延殘喘活了下來,并在環境轉好時變得更大。
而那些最終活下來的,并不必然意味着更為優秀,可能曾經斷臂求生,可能曾經跪地求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比對手多堅持一秒鐘,多喘一口氣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無論是金錢還是尊嚴。
任何一個生死結點都有“敗”的概率,而能夠晚死一秒鐘,或許就有“成”的轉機。熬住了,就是馬雲,沒熬住,就是賈躍亭。成功的人和成功的公司都是這麼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