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知識分子的風範

知識分子的風範

時間:2024-11-06 09:45:43

俞大綱和妻子過去的知識分子有一種叫作“風範”的東西,就是他們對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

風範聽起來很抽象,按我自己的觀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從小讀古書,不管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從而受到東方文明非常優秀的訓練,使他們對人性有一種道德上的相信。

我們讀古書,如《莊子》《老子》《論語》《中庸》《孟子》,基本上都是在談人的定位,很少有技術、知識上的東西。因此,過去的知識分子在“人文”這個部分,基礎深厚。後來他們也開始讀西方經典,讀到19世紀一些人文性很強的作品,如《戰争與和平》;接着又經曆了一些社會變動,譬如五四運動,或者更晚一點的中日戰争,他們在這裡面曆練很多。于是,當他們到台灣生活穩定後,他們身上真的有一種成熟,這是後來的知識分子難以超越的。

戰後生活穩定下來了,他們把對人的關懷轉化成對教育的理想和熱情,好似虔誠的宗教徒。我1976年從巴黎回來時,認識了俞大綱老師,他那時候在館前路有一間辦公室,每個禮拜三早上在那裡讀唐詩,尤喜讀李商隐和李賀的詩。在座的一批人就是後來創辦漢聲雜志社的吳美雲、黃永松,還有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吳素君、鄭淑姬,雅音小集的郭小莊、我、奚淞。我們這一批人在那裡上課,也不是為了什麼,就是每個禮拜有一天去見俞老師覺得很快樂。

在那裡,我常常會提出跟俞老師不一樣的想法,别的人會覺得很不禮貌,可是俞老師對我很好,我會覺得,其實他就是對人文有一種相信。于是在俞老師的葬禮上,我們這一批人尤其會覺得身上有一種負擔,我們要繼承俞老師所彰顯的東西,就是文化,并且要把它傳承下去。

譬如林懷民之所以會關心民間戲曲,是因為俞老師有一次跟我們跑到闆橋,到廟裡去看歌仔戲。過去我們覺得俞老師成長自文人家庭,應該不會接觸民間歌仔戲,但當歌仔戲一開始,老師就跟我們講歌仔戲的内容,我們吓了一跳,問俞老師怎麼都知道。他說,其實戲曲就那麼幾個源流,歌仔戲、川劇都是一樣的源流,那就是所謂的“文化的根本”,即使沒有看過歌仔戲,他還是知道這個典故出自《左傳》。這就是說,你如果有辦法把文化的根本弄好,後面很多事情就很順利,但我們現在的做法卻恰恰相反,追求細枝末節的東西,反而把“本”失掉了。

親近這位老先生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也讓我今天不管怎麼樣,都會回頭去讀像“十三經”這樣的古籍,這些書裡面講的都是很根本的、關于人性的東西,就是做人的綱要。我想,知識屬于人,如果了解了人,無論你學到什麼新的知識,都能将它們結合在一起,不會有斷裂的感覺。因為任何知識都要回歸到人的本分,如果學習知識,回不到人的本分,那你學到的就一定會出問題。

(若子摘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生活十講》一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