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自相矛盾才有第一等智慧

自相矛盾才有第一等智慧

時間:2024-11-06 08:24:45

1

1903年,德國邏輯學家弗雷格收到了來自羅素的一封信。此時,弗雷格将數學還原為集合論的巨著已經付印,羅素在這封信中問道:

“有些集合本身是自己的子集,有些則不是;那麼,那些由不是自己子集的集合構成的集合,是不是自己的子集?”

看起來有些繞,好在有一個通俗版的羅素悖論:村裡隻有一位理發師,隻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那麼,他給不給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胡子,那麼他就得給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給自己刮胡子,那麼他就不能給自己刮胡子。

這封來信,摧毀了弗雷格用邏輯學和集合論為數學奠基的嘗試。弗雷格匆忙在已付印的書裡加了一條腳注:

“對一位科學家來說,再沒有比在其學術大廈完工時發現基礎已被動搖更慘的了,而這就是我在本書付梓之時收到羅素來信後的處境。”

多麼誠實,多麼心酸。

對數學的打擊還沒有完。

又過了20年,另一位邏輯學家哥德爾提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完備定理。該定理證明,哪怕是一個在普通人眼中相當簡單的算術系統,即便結論是一緻的,那也必定是不完備的。也就是說,如果凡是推導出來的算術命題都是真的,那麼有些算術命題是無法被證明的。

哥德爾定理的直觀含義仍是前面提到的這組悖論,他的天才在于為此找到了數學表達。

數學尚且如此,人事又怎能強求?

2

“二戰”結束後,哥德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申請加入美國籍,準備接受例行面試。以哥德爾做人之認真、洞察力之深刻,當然立即就發現了美國憲法的自相矛盾之處。他的朋友如愛因斯坦,懇求他,不就是個形式嗎?混過去就算了。

然而,一個連愛因斯坦都勸服不了的人,是絕不會妥協的。

面試開始了。

面試官:“你原來是哪國人?”

哥德爾:“奧地利。本來也是個民主國家,後來就變成納粹國家了。”

面試官:“這種事在我們美國絕不會發生。”

哥德爾:“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來證明給你看。”

然後,哥德爾就開始列式了。

然後,面試官機智地打斷了哥德爾,讓他直接通過了,要不然美國憲法就完蛋了。

50多年後,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布什與戈爾的票數不相上下,最終取決于佛羅裡達州一個縣幾百張選票的計票結果。要不要計票到底?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美國憲法的漏洞浮出水面:公民投票、法官斷案,哪個是最後的依據?憲法沒講。

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會無止境地追求虛幻的正解。戈爾沒有挑戰到底,選擇了認輸。

(欲何依摘自微信公衆号“BetterRead”,小黑孩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