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物質、意識和死亡的關系

物質、意識和死亡的關系

時間:2024-11-05 07:51:40

路明

說起人工智能,你會想到什麼?

是《終結者》中自我覺醒的“天網”?是《駭客帝國》中無所不能的“Matrix”?還是李世石和阿爾法狗的五番“人機大戰”?

事實上,僅僅數年之前,最先進的計算機也敵不過初段棋手。如今,堡壘卻陷落在即。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名叫阿蘭·圖靈的人。

圖靈何許人也?他主持破譯德軍的Enigma密碼,幫助盟軍“提前2-4年”結束了二戰。他是計算機科學的奠基者,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他設計了現代計算機的鼻祖——圖靈機。可以說,當今每一台可編程的計算機,都是通用圖靈機的後裔。

他可能是20世紀最著名的同性戀者。他最初的愛人——克裡

斯托弗·莫科姆比圖靈大一歲,瘦小,金發,有一雙迷人的藍色眼睛。寄宿制的男校孕育了這場隐秘的愛情。很多年後,圖靈憶及當初,依然柔情似水,“會有一個夜晚,他在實驗室外面等我,用他的手拉着我,一起去看星星。”

兩年後,莫科姆突然因病去世,圖靈為之悲痛不已。他開始思考物質、意識和死亡的關系。後世猜測,圖靈對人工智能的執着和最初構想,可能來自一個浪漫得近似荒唐的願望:用機器重建愛人的大腦。

那是個科學風雲激蕩的年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如暴雨般滌蕩着一切舊觀念。圖靈意識到,要想觸及思想的本質,繞不開量子力學。他相信,人腦存在“直覺”,即不經思考直接抵達答案的過程。這種“直覺”,或許和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坍縮”相關。

量子力學看起來是如此怪異,一個粒子,同時又是波,它的狀态用波函數進行描述。波函數坍縮本質上由概率決定,不可預測,因此機器無法模拟。很多科學家相信,人類的直覺、靈感、創造力,以及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都和這種随機的量子過程有關。莫紮特的交響曲、李白的《将進酒》、梵高的向日葵……無數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或許來自于幾個波函數的偶然坍縮。

然而,在圖靈的時代,量子力學始終在争論和質疑聲中艱難前行。為了實現重建人類大腦的夢想,圖靈不得不繞開量子力學。到後來,他拒絕相信思維的不可預測性,認為“直覺”和“創造力”都源于學習過程,因此可以通過電子器件進行模拟。1936年,在一篇名為《論可計算數和決定問題》的論文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圖靈機的構想——把人類的思考等同于一個算法,用邏輯運算模拟大腦的活動。這種結構成為了現代計算機的理論模型。

圖靈機的局限性在于:作為一種基于邏輯運算的系統,無論如何都實現不了真正的“思考”。好比用經典力學方法去求解量子體系,最後隻能是南轅北轍。也正因如此,圖靈機天生不具備情感的可能——因愛而生的圖靈機,并沒有愛的能力。

直到1985年,英國物理學家大衛·多伊奇才論證了量子計算機的可能性。此時,圖靈已經去世30多年了。

(張秋偉摘自淘漉文化微信公衆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