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李莉卿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乒乓球,當時學校的體育設施簡陋,課餘活動無非就是跑步、跳繩、打乒乓球。因為學生多球台少,參與乒乓球活動的同學基本上都是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赢的老做擂主,輸的再去排隊,擂主俗稱“做皇上”。李莉卿記得當時的“皇上”是年齡較大的一名田徑隊隊員,不甘心總去排隊的她特意買了塊球拍,在水泥地上畫一個方塊當做球台,壘一排磚頭壘當做球網,放學後與鄰居家的小孩刻苦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莉卿終于打敗了那個田徑隊隊員,如願地當起了“皇上”。
課餘活動時間,李莉卿的體育老師發現了她的潛質,就把她招入學校乒乓球隊,開始了相對正規的訓練。當時李莉卿引以為傲的特長技術是下蹲式發球,在學校可謂所向披靡,然而在全市比賽中遇到的一名市體校學生,卻輕松破解了她的發球,李莉卿一氣之下“挂拍”不打了,她的體育老師找到家裡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工作,才讓她重新回到了校乒乓隊。
小學四年級時,學校因為文革中斷了乒乓球的訓練,天生體質較好的李莉卿又進入校田徑隊練習跑步。1970年,讀初中的李莉卿獲得了呼市中學生田徑比賽的800米冠軍,繼而被推薦到内蒙田徑隊參加選拔。選拔當天,李莉卿看到很多參訓隊員都十分高大粗壯,體格單薄的她不免打起了退堂鼓,此時,她聽到了一陣乒乓球的聲音,便順着聲音去參觀乒乓球隊的訓練。當時的教練員見她很投入,于是讓李莉卿試着打兩下,結果好幾年沒打球的她一出手就被乒乓球隊的教練相中了,很快就被招至隊中,又開始了正規訓練。
當時初中畢業的學生響應号召,都要下鄉鍛煉,李莉卿也不例外。球隊的教練征求過李莉卿的意見,她表示要随同學們一起去插隊,并且從家裡把戶口本也拿出來了。但是就在出發前一天的晚上,内蒙體工大隊的兩位負責人找到學校,拿出介紹信,表示李莉卿不能去插隊,而是要調進内蒙乒乓球隊集訓。
集訓中,李莉卿展現出了過人的身體素質,很多男隊員跑步都跑不過她。半年後,李莉卿面臨着正式進入體工隊的關口,但由于家裡政審問題,李莉卿無法轉正,隻能重新回到農村插隊。離開球隊時,教練員戀戀不舍,一直把她送到了插隊的目的地。李莉卿到農村時已是秋天,農活不太繁忙,而恰逢冷落多年的各項體育活動又重新開展起來,她參加了很多田徑比賽,基本都拿了冠軍,後來她還參加了郊區籃球隊,并且代表呼市參加過全自治區的乒乓球比賽。
李莉卿的父親是解放前的大學生,她受父親及哥哥的影響學習一直很好,1973年高考,考生可自願報名,哥哥動員她抓緊時間複習讀書。由于李莉卿體育訓練基本沒有間斷,自然就報考了體育院校,報考體育院校首先進行身體素質測試,李莉卿在衆多女考生中名列前茅,“我還記得當時測試俯卧撐,我一口氣做了50多個,考官後來都說不用做了”李莉卿回憶道。後來,李莉卿又參加了文化課考試,當時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負責招生的幾位教授經過研究,一緻決定錄取李莉卿入學。
入學兩個月後,學校組建乒乓球隊準備參加北京市第三屆運動會,李莉卿順利入選,在6名女隊員中,有4人是原專業隊選手,李莉卿是兩名業餘選手之一,然而經過大學幾年的刻苦訓練,畢業前,她已經能和專業隊員互有勝負了。
1976年,大學畢業後的李莉卿回到呼市開始在業餘體校做乒乓球教練工作,她從招生到訓練親力親為,用一年時間把一批零基礎的學生都教得有模有樣,也被市裡評為了“模範教練員”。當時,北京大學成立的分校(現為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急需體育老師,北大體育部打報告到北京市教委,要求從外省市招老師,李莉卿是首選。沒想到調令到了呼市,呼市不放,理由是我們更需要人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協調,李莉卿最終調入北京大學分校(現為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并擔任體育教研室主任直至退休。
1978年,李莉卿參加了全國第一屆乒乓球國家級裁判員考試,她回憶到:“當時自治區推薦參加裁判考試,考生中有虞世俊、孔繁玲、蔡繼玲等乒乓球裁判前輩,我是零起點,連乒乓球規則都不甚了解,結果自然沒有通過。後來我陸續參加了一些裁判工作,調到北京後,北京郵電大學的史桂蘭老師動員我出來做裁判,我從三級開始做起,過了幾年考了一級。在裁判工作中,我從張雲慶、闫隆啟等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對我處理各種事件有很大的啟示作用。有一次在比賽中畫表格(當時沒有打印機,表格全部是手工畫),張雲慶老師看完後指出:第一尺子不能畫髒;第二表格上下留空,我至今印象深刻。還有一次比賽關于運動員姓名,參賽隊比賽表填寫的是“許”,而秩序冊是“徐”,裁判長看到後,指出一定要核對秩序冊,要求姓名完全一緻。這些表面上看似很小的事,對我日後的裁判工作幫助很大!”
有了乒乓球裁判的經驗,李莉卿對其他體育項目也觸類旁通。北京市曾舉辦國際元老網球比賽,體育局找到李莉卿幫忙,她在比賽中采用了雙敗淘汰賽,經過周密的編排,比賽秩序井然,而且向大家普及了真正的雙敗淘汰賽的概念,令參賽的國内外選手非常滿意,往年很多運動隊因為賽程安排經常意見重重,這一次提意見的都沒有了。
1991年,李莉卿代表大學生體協參加了國家級裁判考試,2002年她又通過國際級考試。随着裁判級别的提高,李莉卿對裁判工作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空閑時還經常琢磨一些裁判員工作中的素質、心理等問題。在大學做老師多年,李莉卿很重視在大學生中培養乒乓球裁判,有不少學生現在已經是地方乒協的骨幹力量,還有很多人已經成為國際級裁判。對于年輕裁判,李莉卿每次見面都動員他們多參加基層業餘比賽,那樣能夠多積累經驗,鍛煉應變能力。
判罰必須堅決,态度可以和藹
關于執法中的技巧,李莉卿談起了在臨場執裁過程中的一些處理辦法:“記得一次全國比賽中,一方教練非法指導,我出示了黃牌,場下這位教練和别人說,這位裁判員笑眯眯地給我判罰,讓我心服口服!裁判員在場上是公正的執法者,但在判罰時不一定非要冷着面孔,作為規則的執行者,裁判員對于每一個球的裁定都要遵照規則,判罰上是堅決的!态度上可以是和藹的。”
“還有一次乒超聯賽中,國家隊的兩個名将比賽,客隊隊員A回球後,主隊隊員B側身位用正手打了一個非常輕微的側面擦邊球,我很迅速判斷是“側面”,B質疑說他用正手怎麼能打出側面球,而當時他的位置是側身位,我看得很清楚,于是很自信和堅決地示意主裁,此球擦的是側面。下場後,主場的記者問我這個球的判罰,我很從容地解釋到規則中規定的什麼是“擦邊”、什麼是“側邊”。後來,有一個主場觀衆專門過來和我說“你判的對”,他當時在很近的位置坐,看得很清楚,我聽了也很感動。一個乒乓球裁判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除了要熟練掌握規則及規則理論,還要有穩定的心理品質,這樣才能在裁判工作中準确判斷和處理場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