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反膠的直來直去相比,長膠則像是一份加密文件,想要完全了解其内在,還得先費點功夫攻破密碼。待攻破之後,或許長膠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神秘。
神奇的“魔術師”
所有的長膠使用者,都是應該感謝初代“魔術師”——張燮林世上本沒有長膠,是張燮林發掘了它,讓乒乓的世界裡從此有了“魔術師”一族。
那是他還在上海市隊的時候,某天去倉庫領新膠皮,一時間卻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型号,隻得暫且換上一張别人不願意用的次品——顆粒偏長,超出了正膠的既定規格。快攻講究的是“快”字當頭,過長的顆粒會減慢出手速度,别的選手自然将其視同廢品,但直闆削球的張燮林一試之下,卻有新的發現:用它削過去的球飄飄乎乎,旋轉令人琢磨不透,按說搓過去的球應該是下旋,他搓的卻不轉甚至帶上旋,一般推過來的球應該不轉,他推出的球卻稍帶下旋,攻過去的球更是“發沉”……雖然自己也較難掌握,但更令對手頭疼。
發現了“新大陸”的他,如同尋到了無價之寶,經過勤學苦練,終于創造了當時外國人毫無所知的直拍“長膠”削中反攻新打法。第26屆世乒賽上,他的長膠甫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隊主将星野和三木,兩年後的第27屆世乒賽中日男團決戰中,又連勝三木、木村和荻村,為中國隊捧得斯韋思林杯獨得三分!“魔術師”的美稱從此不胫而走,而他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長膠。
“怪”之有理
都說長膠怪、反旋轉、球路飄忽,其實長膠并不怪,倘若如今主流的打法是長膠,偶爾嘗試反膠我們同樣會覺得怪,因此,究其根本還是我們對長膠不熟悉所緻。
長膠顆粒軟、長,顆粒頂端接觸球面積小,所以旋轉對它的影響較小,這就是人們說長膠“不吃轉”的原因,平時對付反膠有效的發球,長膠或許能夠輕易的擋回來,擅長靠發球制造機會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力氣全打在了棉花上。
長膠産生旋轉的機制與我們常見的反膠不同,反膠可以主動制造旋轉。而長膠主要靠“借轉”觸球時顆粒倒伏,産生類似“打滑”的效果,并且随着顆粒的回擺,還會将球加轉。可以不改變球的旋轉方向而把球“碰”回去,這樣一來長膠的回球旋轉一般會與我們平時習慣的反膠打的旋轉相反,上旋回球變下旋、下旋回球變上旋,這就是長膠“反旋轉”說法的由來,并不是真的将旋轉反過來,但與我們反膠回球的經驗相比旋轉是反着的。以往打反膠的經驗用不上了,所以會産生很别扭的感覺,這就是長膠“怪”的由來。
大維388D,就是典型的“怪膠”代表長膠能否“抄近道”?
對業餘來說,長膠“以弱勝強”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練球十載的年輕小夥去球館打一場業餘比賽被動作看起來不怎樣的長膠“老球油子”擊敗也是常有之事。長膠似乎成了能夠快速增長實力的捷徑,隻要稍加熟悉,就能戰勝水平比自己高的對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長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讓别人别扭的同時,對使用者也會造成一些影響。若是已經有了反膠的動作習慣,再突然改換長膠,或許能夠快速上手,但想要進一步提升那也是困難重重,除了要重新學習長膠的套路,還得改變自己打反膠時的預判與肌肉記憶,說是捷徑有些勉強了。
還在練習基本功、正處于快速提升階段的練習者是不建議使用長膠的,尤其是還在打基礎的青少年。中國乒聯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不得使用長膠參加國内的正規比賽,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小朋友們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若是使用了“不吃轉”的長膠,在旋轉的理解與判斷方面自然也不會有深刻體會,反而會阻礙水平的進步。這條路,看似是捷徑,實則也是一座需要費力才能翻過的峭壁。
業餘比賽中使用長膠的選手比比皆是誰與長膠更配?
長膠的優點固然顯然,但也難以掩蓋其速度慢、旋轉弱、力量小等天生劣勢,不過雙刃劍似乎更容易引起人們嘗試的欲望,到底是否該試試長膠,先看看自己的打法屬不屬于以下三類,倘若不在,似乎有些單相思,倘若在此,便是兩情相悅。削球打法
削球手一般為橫闆,反手使用長膠能夠卸力、加轉,靠穩定的防守消耗對手,造成對方失誤給自己創造搶攻得分的機會。但削球手往往是需要長期專業訓練才能練就,從步法到對球的判斷、反應都與常規的反膠打法完全不同,比如一般人看到來球第一反應就是迎球回擊,而削球手的第一反應卻會是撤步削回。業餘球友想要轉型削球,那等于是将自己的技術推倒重建,難!單面技術過硬
如果本身的正反面技術都有相當功底,比賽中有強力得分手段,再換長膠就顯得意義不大了。而另一面如直闆橫打,或者橫闆反手并不算太過硬的,用長膠來擾亂對手,為自己的進攻赢得籌碼,則不失為一良方。直闆單面進攻的,不妨加一面長膠,亦可以時不時的給對手制造些小麻煩,這正是長膠的用武之地。
當然亦有些人一門心思隻希望學習長膠,或者在使用長膠後,能夠以單面長膠打進攻的,逐漸成為主要得分手段的,這就看要手感天賦了。“愛折騰”的球迷
膩歪了兩面反膠的常規節奏,想通過更換一面長膠來增加自己回球的變化,也可以試試長膠,當然,這類球迷選用長膠的目的大多在于通過不同性質的回球擾亂對手節奏,讓對方直接失誤或是給自己留下進攻機會。
亦或是,純粹從裝備的角度而産生的興趣:不同品牌的長膠玩起來是什麼感覺?進口的長膠與國産的長膠有什麼不一樣?長膠貼什麼樣的球闆能玩出什麼樣的風格?對于發燒友來說,嘗鮮的感受最有趣,哪怕過程很痛苦,一樣能樂在其中。
長膠幾乎是削球手用于卸力的首選你的長膠符合規定嗎?
長膠屬于乒乓球膠皮的5大種類之一,雖然有些特立獨行,但也是在乒乓球體系之内,可以參加正式比賽的。但既然在規則之内,自然也應當受到規則的約束。某款長膠違規與否,是長膠最具争議性的一個話題,正規長膠與違規長膠的分界線到底在哪?
有些人認為不貼海綿的長膠就是違規,但事實并非如此。按照規則,顆粒朝外的膠皮(包括長膠、生膠、正膠)是可以不貼海綿單獨粘貼的,隻要你不是使用了深色面材的底闆而又偏偏配了一張透明的紅色長膠,否則是符合參賽要求的。
面膠上是否有“ITTF”的Logo是參加比賽的必查項目之一一張正規長膠,膠皮靠近拍柄部會印有國際乒聯的Logo,若是有認證編碼,也會出現在膠皮的靠近拍柄部位。但即便是印有國際乒聯Logo的長膠也未必就符合規定,業餘圈裡最常見到的違規長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大顆粒長膠,另一類是固化長膠。
首先說大顆粒長膠,顆粒碩大、柔軟,回球的“反旋轉”效果更強,回球飄忽不定,一些追求極端怪異的球友就看上了這一點。但不論是出廠時就做成這樣,還是使用化學藥劑将普通長膠泡大,都是不符合規則的。套膠經過了物理、化學處理不說,顆粒密度也不符合乒聯規定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顆、不多于30顆的要求,不能用來參加比賽。并且,這些用化學溶劑泡制的長膠,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長期使用亦會影響健康。
固化長膠是使用固化劑或是其他方式,将長膠的表面進行硬化處理,使長膠表面光滑無摩擦,表面硬化使得橡膠的反彈特性大大減低,造成了極為明顯的卸力效果,這類固化長膠防守弧圈球那叫一個絕。但這類固化長膠,雖然顆粒看似符合規定,但其經過處理以後,膠面性能已經完全改變,顯然已經不符合規則,自然無法參賽。
使用這些長膠平時自娛自樂并無大礙,但若是為了追求赢球,使用不符合規則的“違規長膠”來參加比賽,似乎就有些勝之不武了。
厚與薄,有學問
海綿越厚,吃球緩沖的性能會更好,球停留的時間相對較長,利于進攻與防守,甚至還有一些主動制造旋轉的能力,但海綿的加厚也會導緻怪異性的下降。海綿越薄,長膠的反旋轉效果就越強,球也相對更飄、更怪,不貼海綿的長膠是最怪的。
一般削球打法會用有一定厚度海綿的長膠,不靠怪異性赢球,一定程度的吃球可以保證穩定的回球,有一定制造旋轉的能力可以削出轉、不轉的變化來幹擾對手。而在近台控制、調動的打法,一般會使用薄海綿(甚至不貼海綿)的長膠,依靠長膠自身的旋轉反差來創造機會。
通常來講,1.0mm是長膠海綿的分水嶺,1.0mm以上,進攻穩定;1.0mm以下的,防守詭異,易制造機會。所以大多長膠型号都會提供1.0mm上下的規格,如著名顆粒套膠制造商TSP的長膠海綿就有1.0-1.3mm的區間段,而國産如729的755、837套膠則是以0.5mm。0.8mm、1.0mm為規格區分。
何以制“長”?
想要克制長膠,除了技術上的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擺正看待長膠的态度。長膠是乒乓球多元化打法的一個組成部分,既然你打乒乓球,那肯定不能抱着排斥、逃避的心态去面對長膠。長膠與反膠一樣,在與球友相互切磋、競技之中娛樂,既然是比賽,想赢之心人皆有之,與人品好壞無關,隻有正視了長膠,才能去克制它。
長膠主動改變旋轉的能力較弱,回球的旋轉基本上源于你給他什麼旋轉,了解長膠的旋轉特性以後,針對這點去使用套路,可以有效的壓制長膠。平時我們與反膠對手較量,唯恐對手先起闆,發球常以短球為主,但對于無法有效進攻的長膠而言,發急長球可以直接為自己創造進攻的機會。
剛開始遇到長膠,因不熟悉長膠的回球特性,會有明顯不适。但隻要堅持與使用長膠的朋友多打幾次,慢慢就能夠掌握規律。不用擔心與長膠練球會毀手感,恰恰相反,與長膠對手打球可以顯著提高自己的手感與應變能力,加深對球的掌控,也能夠練得一手穩健的弧圈,對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雖然如今專業領域中“魔術師”已經難覓蹤影,但是将長膠玩到出神入化的業餘高手仍然不在少數,京城鼎鼎大名的“東邪西毒”便在多次業餘乃至專業比賽中奪魁,引來效仿者無數,都想過一把“魔術師”的瘾。
玩長膠的樂趣,隻有真正打過長膠的人才會明白,别看“長膠大軍”稍顯小衆,裡頭的成員可沒有一個好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