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上一次不帶比賽任務參加封閉訓練,還是在10年前。在今年的備戰世乒賽封閉訓練中,技術訓練占了張繼科6成的時間,他依然要用4成時間專注練體能。有的時候教練們看着張繼科在訓練場上彎腰撐着膝蓋喘氣,會搖搖頭說,狀态掉得太多了,恢複起來原來這麼難。張繼科聽到這樣的聲音不少,自己的感觸更深,他說:“我在和自己鬥。”
5月份張繼科回歸賽場,世界排名掉到160開外的他要從預選賽打起,用他自己的話說,還得“拼半天才能赢”,但這些都是張繼科在選擇回歸前就已經做好的困難準備,他不在意别人對他的看法,他笑稱“我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隻是張繼科的世界很殘酷,那裡沒有安逸,隻有挑戰。
30歲的糾結,回歸前的糾結
今年張繼科滿30歲了,對于他來說,回歸賽場不再僅僅是自己下定決心那樣簡單,要面對很多很現實的困難。“身體恢複速度不如以前快;要面對各協會年輕隊員的沖擊;要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張繼科細數着回歸前他腦海中拟定的困難,“最重要的是,球換了。”張繼科回到訓練場上,球拍擊球時發出的聲音都讓他覺得非常陌生,“在我身上根深蒂固的,是對舊球的記憶,這不是我想忘就忘得了的。從小養成的一種習慣其實很難改變,隻有慢慢去适應,才有希望把新球的原理掌握好。”
回歸,意味着要挑戰的東西太多,身為乒乓球教練員的父親張傳銘就給張繼科回歸投了反對票。“我爸太明白,打新球對我來說不利,我是打旋轉為主,而新球旋轉降低了,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而且我爸還認為,以我30歲的年紀再去創新和發動,是很困難的。”
但張繼科想試一試,他說自己不是跑不動了,也不是傷得動不了了,他覺得自己依然有能力站在訓練場和比賽場上,“難道連試的勇氣都沒有嗎?”張繼科問自己。
摸索沒人走過的路
“8個月後重回賽場,給我點好的建議?”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為張繼科解答,“将近5個月沒有訓練,重回訓練場應該怎麼做?”這個問題也沒有人能告訴張繼科答案。想要回歸,張繼科得找一條自己的路。敢嘗試的張繼科從來不是有勇無謀,他非常擅長總結經驗。“我有過時隔2個月重新訓練比賽的經曆。”
張繼科指的是全運會前的訓練,為了打2017年全運會,他在集訓中拼命練技戰術,體能訓練的時間隻占到2成。“結果到賽場上就盯不住了,打一兩場還行。”張繼科又搖搖頭說,“不對,是打一兩局還行,一場都堅持不下來。在賽場上老有斷電的感覺,乒乓球比賽一斷電,一下4-5分就丢了,那一場比賽就輸了。”想到自己全運會上的表現,張繼科總結說是體能和精力都沒有儲備夠。“在賽場上,技術有,這兒有,”張繼科指了指自己的頭腦,“但肌肉耐力、腿的跑動能力和人的反應能力,在消耗一兩局以後,就都沒了。”
撞過南牆,張繼科在這次回歸時就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選擇換一種方法去恢複适應,他将體能和精力的儲備視為重點,“球速旋轉下降了,回合就變多了,需要的體能保障就比原來更多。”因此,張繼科最開始練體能比練技術的時間多很多,主要是訓練自己的反應速度,然後再慢慢調整訓練的時間比例。“恢複的過程感覺比全運會前的自己好一點,那就有進行下去的可能性。”張繼科說,他這套訓練方法也不一定全是對的,因為他還在摸索階段,“這種時候,要靠自己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才能堅持。”
活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回歸訓練場上的張繼科,練的時間沒有以前久了,有時練了大半節課就要離開訓練館去放松治療,有時坐在擋闆邊看一會隊友們訓練再跨進去要求“再來一組”,也有時和劉國正在多球間隙一起讨論一下外協會對手的發球。最後和劉國正的擊掌,是張繼科一天訓練結束的标志。張繼科和劉國正開玩笑說,回歸後的訓練甚至比備戰裡約奧運會時練得還要好,他指的不是訓練時間長短,而是訓練質量提高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原來訓練量大,現在我練三個小時,身體肯定恢複不過來,會影響第二天的訓練,所以就把短時間内的訓練質量提高,練得更加集中,也更加有針對性。”張繼科為自己的投入能力點贊,“現在就是自己挑戰自己,把自己的計劃安排好。”在參加公開賽前,張繼科的計劃是:儲備能力,盡量防止傷病。“傷病這個東西有多可怕,我體會比較深,所以更加注意。”
訓練是儲備能量的過程,這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張繼科也經常覺得煩,在這個時候,他用的辦法依然是幾年前就在《乒乓世界》上分享過的——在心裡給自己制定小目标,平時靠完成這一個個小目标,完成積極的心理暗示。“方法很簡單,比如正手要連續拉到10個球,允許自己失誤1個,失誤兩個就要重新來,完成了以後就能給自己鼓勁,人會有信心,有信念。要不,我不想練的時候能怎麼辦?”張繼科笑着反問。“泛泛的訓練是不行的,練習中一定要在腦子裡有很多的自我調動和挑戰。”保持積極的心态誰都會說,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積極起來,能堅持一件事,除了喜歡,還要有能調動和鼓勵自己的方法。
在備戰世乒賽團體賽的封閉訓練期間,張繼科沒有比賽任務,就按照自己的節奏分配時間儲備能量,要面對備戰心态和訓練質量與以前對比的落差。“沒什麼适應不了的,我拿過冠軍,不在意别人怎麼看我。我覺得我能打,我感謝隊伍給我回歸的機會。”張繼科說,國乒隊伍給他傳遞的也是積極的信号,“我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我顧及别人的眼光,那我不可能站上公開賽預選賽的賽場上。”
香港公開賽香港公開賽
“大滿貫”也有控制不了的心跳
張繼科上一次打公開賽預選賽也是在10年前,今年5月份的香港公開賽,世界排名168名的張繼科又一次出現在了預選賽的賽場上。4比2赢得了意大利選手斯托亞諾夫和隊友馬特,張繼科比賽打得不漂亮,但心裡挺高興。“運動員赢了比賽就像打了‘興奮劑’,無論一天打多少場球,隻要赢,就不覺得累,還特别有新鮮感,也特别願意去探讨去研究,人肯定是積極的。”因此賽後有記者問張繼科恢複訓練辛苦嗎,張繼科回答不辛苦。到了正賽第一輪,張繼科3比4不敵日本選手吉村真晴。“一邊打比賽、一邊恢複、一邊摸索。”張繼科沒有理會當時鋪天蓋地“大滿貫正賽一輪遊”的新聞,開始為自己回歸後的第二站公開賽做準備。
深圳公開賽上,張繼科依然要從預選賽打起,“在訓練場上的時候,就想打比賽,平時和隊友們也打打算分的小比賽。”回歸後的張繼科很珍惜打比賽的機會。在深圳公開賽預選賽中,張繼科4比1戰勝德國新星基利安後說:“在比賽中的狀态要比在香港公開賽中好一點,對球的熟悉程度和腳下的跑動感覺更紮實了一些。”随後他4比1先後戰勝韓國新銳金敏赫和老對手尼日利亞阿魯納。在張繼科0比4輸給張本智和,再次止步正賽第一輪後,他總結道:“對手太快了,完全跟不上。”但張繼科同時明白,“技戰術實力上來說,我們之間并沒有比分上看起來差距那麼大。”盡管這場比賽當時獲得極高的關注度,但張繼科的頭腦始終清晰,“輸赢對現階段的我來說沒有那麼重要,通過比賽檢驗不足和進步之處才是最關鍵的。”深圳公開賽
帶着兩場正賽“一輪遊”的戰績,張繼科繼續參加日本公開賽。在進入決賽的道路上困難重重,讓人記憶猶新的便是張繼科4比3力克隊友梁靖崑的比賽。“戰術是‘騙’兩下。”張繼科賽前就笑着和隊友教練說。“其實這不是開玩笑,我知道硬碰硬很難打,隊友每天紮實訓練,基本功肯定比我強。那我就要換個戰術,原來我實力強的時候,随便發一個球就開始和對方拼實力,現在我在發球和前三闆上都要用心琢磨,要有變化。比賽裡‘騙’、‘磨’、‘打節奏’,在賽場上,就要想盡辦法赢。”賽後張繼科又有了新的總結和體會,“每一場比賽都有能收獲的東西。”邊打比賽邊總結,張繼科進入了日本公開賽八強,在和上田仁争奪四強的比賽中,張繼科在1比3落後的不利局面下連扳三局,4比3戰勝對手晉級四強。但就是在這場激烈的比賽中,張繼科頸椎和胸椎的傷病牽動腰部小關節錯位,在半決賽對手波爾退賽後,張繼科吃了四片止疼藥,站到了決賽場上,他的對手是剛交手不久的張本智和。
有媒體統計,張繼科上一次站在公開賽決賽場上,還是27個月前。不同于在深圳公開賽被零封的狀态,決賽裡張繼科率先獲得2比0領先,後被對手追上來,兩人将比賽拖入讓人窒息的決勝局。張繼科9:7領先,他發了球,張本智和搓過來的球冒了高,是個機會球。“這個球我太想赢了!”張繼科說,“結果肌肉都變了形,去接球的動作也完全變形了。”緩過來的張本智和把比賽拖入10平後,最終張繼科11:13惜敗。
回歸幾個月便在日本公開賽中獲得亞軍,張繼科一度成了網上的熱搜,但他本人很平靜,“三站公開賽一場比一場打得好,恢複的情況比我自己預想得要快一些。我8個月沒打比賽,不可能一打就是冠軍,所以在參賽之初我就明确目标,邊打比賽邊找感覺,不斷去摸索研究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張繼科說,“在賽場上我就盡情享受比賽。”其實說起日本公開賽,張繼科有一段比分背後的故事要講。
“那場決賽打到最後我體會到,想赢的時候心跳加速,承受力不夠了。”這仿佛是個“假的張繼科”,他自己笑着說,“這是最真實的體會,因為這種強刺激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對比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我輸過不少外戰,但是站在2013年巴黎世乒賽賽場上,打到全場隻有一張球台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從容,以那樣的心态打比賽,我一定能赢,因為我習慣面對強刺激的感受了。我在比賽場上和所有運動員都一樣,都想赢,看到關鍵比分都會心跳加速,隻是我之前适應這種感覺,所以能很好地控制住。”張繼科說,“大心髒”也不是天生的,剛回歸訓練的時候,和隊友任浩随便打個記分的小比賽,打到9:9他都會心跳加速,不太适應。“想赢的時候,心跳一加速,再加上不适應,肯定動作要變形。我和張本智和第一次打确實下風,速度完全跟不上,但第二次打在球路上已經是上風了,就是輸在了這最關鍵時刻的心跳。”張繼科确實善于總結,而且他深知在比賽中發現的問題才是最直接和關鍵的,“因為你逃不過比賽的檢驗,騙不了自己。”
張繼科說,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熟悉比賽節奏的時候,腦子4成在正手,4成在反手,2成可以給對方萬一打過來的短球有個過度。現在5成正手,5成反手,對方給個短球,我就蒙了,一點過度都沒有,這就是不适應了,很現實。”
日本公開賽回歸恢複過程中的張繼科能做到不被輿論影響,是因為他有着自己節奏,也始終有着自己清晰的計劃,“我知道比賽很多人關注,現在對手和我打球,不是赢我的球,是赢我的名。”張繼科解釋說,“赢了我他們都開心,因為新聞上隻會說他赢了張繼科,不會說赢了100名開外的張繼科。”張繼科說自己講的這個道理比較實在,這證明他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也讓他更加明确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前我打公開賽,碰到點困難很容易就放棄了,我現在不怕自己打死纏爛打的比賽,原來總想要潇灑漂亮,現在都能接受,能赢就行。因為赢了一場就還有打下一場的機會,每場比賽碰到的問題都不一樣,要去參考這些問題,不斷改變和調整自己。比賽越多,可總結的東西就越多。”張繼科現在的計劃是,“我要把世界排名往上打一打。”即将去參加韓國公開賽的張繼科,排名已經從回歸參賽前的168名,上升到76名。
創造奇迹的方法?
張繼科說:
“感謝隊伍讓我感受到了信任。”
“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沒什麼接受不了的,我就活在自己的世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
“泛泛的練習是不行的,練習中一定要在腦子裡有很多的自我調動和挑戰。”
“想辦法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态,煩的時候用小目标小任務暗示自己。”
“實力拼不過的時候,換一種思路。”“連試的勇氣都沒有嗎?”“最重要的是堅持。”“表面上喊喊口号沒用,得自己和自己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