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不慢。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和行業用戶正在努力着。每隔幾個月,就有新進展被報道出來。
在消費級市場,2016年12月,華為2012實驗室在過去4年研發的一款“人工智能手機”通過榮耀品牌落地,不少貼心的智能化功能确實吸引人。
在企業級市場,2016年春季,服務于法院體系的“法信”平台上線,它基于自然語言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為中國司法改革中推廣先例制度——不隻是看法條,還要看先例,提供了智能化平台。它由在美納斯達克上市的國雙科技開發。
在北京,經綸世紀在過去6年與醫療機構共同研發疾病預測、幹預模型與服務系統,并開發健康服務機器人。2016年秋季,機器人在北大護理學院支持的一家養老護理中心開展試點。
在上海,依圖科技的人臉識别技術協助一線公安幹警辦案已較為普及。它甚至重新定義了破案率……
更有懷抱夢想,希望将人形機器人帶入家庭的創業者仍在追夢的道路上前行。
60年來,人工智能經曆了幾起幾落。這一次,一方面由于基礎技術的進步,甚至連更疊速度很沉穩的芯片業也頻頻傳來創新的消息。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在人臉識别、語音識别等細分領域飛速發展,其工作能力和人類相比可謂雲泥之别,這讓人工智能越來越落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到一線應用市場去争取和挑戰最多的應用機會,成為人工智能更快落地、更接地氣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