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學霸君:給每個學生一個“AI 助教”

學霸君:給每個學生一個“AI 助教”

時間:2024-11-02 04:34:18

将優秀教師的能力“複制”給普通教師,同時“放大”這種能力,将大大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于中産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這一段話紅遍了網絡,人們再次掀起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現實的讨論。與此同時,另一位高考網紅也出現了,沒有知識分子家長和中産階級的家庭,也沒有享受北京的教育資源,卻和高考狀元們同場競技并取得了134分的數學高分,這就是學霸君的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

将人工智能應用到機器人參加高考是為了什麼,像AlphaGo一樣挑戰極限?學霸君的創始人兼CEO張凱磊表示:“很多人都搞錯了,我們做機器人自動解題,不是為了去挑戰人類做題的能力,這是沒有意義的,機器不可能自我覺醒地去發現一個新定理。”他對智能教育機器人的期望是成為人類的助教,而且是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助教。

超越“老中醫”

在初高中階段,一個優秀的教師是怎麼樣的呢?假設他在考試後批閱學生的卷子,除了卷子上題目的對錯,他還會回憶學生近期的表現,分析學生為什麼會錯,是知識點沒掌握,還是無法将題目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識相聯系。優秀的教師由此在腦海中對每個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覺,知道如何因材施教,然而這種感知能力是要靠長期經驗積累的(而且并非人人都能達到),難以表述和傳授,隻有靠少數極優秀的老師進行方法總結,但代際傳承的效果并不好。

張凱磊認為,教育資源的不足,本質是優秀教師數量的不足。如果能在降低教師負擔的同時,将優秀教師的能力“複制”給普通教師,同時“放大”這種能力,将大大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他将教師的工作和醫生進行了類比。醫生的工作可以劃分為診斷和治療兩部分,對應教師對學生的能力判斷和知識講解。目前的教育模式恰似傳統的中醫,診斷同樣是要靠醫生“望聞問切”的個人水平,而且傳授不易。“沒有清晰的數字可讓人理解,也沒有可供分析的系統。”但現在醫院已經靠數字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診斷的問題,“未來教育也會變成一個有科學依據,有信息數據做支撐,數字驅動的領域,因為這樣的效率更高。”張凱磊說。

相較人類教師,計算機的問題在于機器的理解能力,要如何看懂題目。這也是學霸君利用人工智能在做的核心工作。智能機器人Aidam在考試中被扣掉的16分,全是在理解上出的問題,當然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經能看懂134分的題目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學生做完作業和測試後,将結果傳輸給機器進行判卷,除了判别對錯,還和以往的數據進行比對,通過算法發現學生知識的薄弱點,給出針對性訓練的題目,并将學生的學習狀态以可視化圖表的形式傳遞給教師。

這個場景已經開始實現。學霸君在安徽落地的合作學校中,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使用了學霸君軟硬件服務的班級,這幾門學科的成績都大幅提升。通過學霸君研發的數據采集筆,在不改變學生書寫習慣的情況下,将整個過程的數據全部采集,然後由機器進行識别判卷。“目前批改作業,機器批70%,正确率會在99%以上,機器判斷不了(主要是無法識别)的交給人工,未來會全部交給機器。”張凱磊說,每天僅批改作業,教師就能節省接近2個小時,而數據分析結果将通過雲服務展示給教師,“作業數據和考試數據實時更新,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的知識點、學習态度,全部在表上清清楚楚”,學科主任、年級主任和校長還可以看到學科、年級和全校層面的數據分析。

和時間做朋友

追根溯源,中國的教育源自于普魯士教學法,本質是“在規定的時間,以規定的課時和标準,學規定的内容,最後考一次試”。在張凱磊看來,這樣的教育模式就像工業的标準化生産一樣,而未來的教育模式将是高度個性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個性化是解決教育負擔過重和教育不公平的核心手段。”

這個發展可能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教育基礎數據的數字化,并且可以進行數據管理。

第二階段,學生的學習數據被全面數據化,學校以數字化的形式對全校學科進度進行管理。

第三階段,教育實現中度的個性化,學生開始按學習進度分層教學,出現小規模的教育集團推動數字化技術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階段,教育實現高度個性化,中度的規模化。出現少數的大型教育集團,“比如現在有7.6萬所學校,未來2萬所頭部的學校,是由100家教育集團組成的。”一個校長可能會管理十幾個校區,體系内高度信息化,體系外形成學科、教學理論的競争。

第五階段,教育高度個性化、規模化、專業化。不再有教師布置作業,學生使用系統進行個性化的自我訓練,并依據能力和學習效果,在兩個月或更短時間内分為不同層次接受教學。由最頂級的教師,通過系統觀察學習數據,對班級進行針對性輔導。通過發達的視音頻及時通訊技術,一名教師也許可以教學上萬名學生。

“長期來看,學霸君會成為一個教育運營公司。”張凱磊認為,目前學霸君實施落地的學校中,有一兩所已經達到了第二階段,而從技術上來說,學霸君即将達到第三階段。但這依舊“任重而道遠”。以學霸君核心技術之一的手寫識别為例,“我們可能是國内做得極好的了,但直到今天,還有17個主要的課題沒解決,比如說離線環境下混合中英文公式的手寫識别,沒有任何突破性進展;聯機環境下的中英文識别已經做到了高精度,但還不到大規模商業化的程度。”除此之外,學霸君的技術圖譜中還有視覺自然、語言語義、中文符号識别、在線手寫數學公式、提名推薦、深度學習,視音頻通訊等數十項技術的落地,“但好在我們已經找到了模式,可以用海量的時間、數據來趟平它,然後讓用戶習慣和熟悉,帶來真正的價值。”

“把人工智能扒開來看,裡面是海量數據的暴力計算。”張凱磊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是,好的團隊占2分,好的算法占2分,還有1分要給運氣,但剩下的95分全部在數據上,“獲得數據者獲得未來。”他估計,未來學霸君還需要于現在100倍的數據量。

另一個障礙是在實際落地中,學校除了考慮經濟成本,還有因為傳統觀念而有所抵觸。“讓機器判卷批改作業,他們看數據,真的很難。”對此,除了時間外,多創新、以原有教育模式切入也是實際落地中的重要原則。張凱磊透露,年内學霸君将進行D輪融資,“跟真正願意長期幹教育的人一起去撬動市場。”張凱磊機器不可能自我覺醒地去發現一個新定理,它們最好是成為人類的助教,而且是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助教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