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北京,驕陽似火,烈日下的星光影視園熱氣騰騰。這熱度恰似微軟加速器活動現場的氣氛。這是數年中第一次!微軟加速器·北京沒有在那個熟悉的場子,北三環外的中關村時尚産業創新園,進行加速器項目的展示日活動,這一次他們把舞台選在了南五環外的星光影視園,而在此之前的一周,他們已經去過了無錫、肇慶和深圳。
“為什麼從一次性集中展示,變成在多個城市陸續展開?”微軟加速器·北京駐企CEO檀林自問自答:2019年秋天位于大興的北京新機場将開通,這裡将是未來北京最有想象空間的區域,這裡就是北京正在開啟的“第二曲線”,無錫錫山區、肇慶新區、深圳光明區在各自區域經濟體裡都類似于大興的定位。
檀林很喜歡“第二曲線”這個詞。當代英國管理大師中最負盛名者查爾斯·漢迪,把從拐點開始的增長線稱為“第二曲線”。在他的管理思想著作裡稱: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會滑過抛物線的頂點(增長的極限),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
今年是微軟加速器(MicrosoftScaleUp,曾名為MicrosoftAccelerator)在中國的第六年。從2012年開始微軟加速器落地中國,先是在北京運營,後來2017年1月底上海站點也正式啟動,中國是微軟同時運營了兩大創投加速器的唯一國家市場。如果按創投圈不成文的說法,2010是中國的天使投資元年,微軟加速器在中國幾乎見證了中國早期投資(天使投資)的發展曆程。
現在,在中國參與早期投資、天使投資的力量越來越豐富多元,甚至有些紛繁蕪雜,包括投資創投空間、孵化器,比如共享辦公這樣的商業模式也試圖在早期投資或者天使投資階段助力創業。曾經在創投圈有句玩笑話,中國的孵化器、創投空間多到連創業者都不夠用了。同時,中國孵化器、創投空間的洗牌和整合,在這兩年也在加速。
在多元、複雜、變幻的大環境下,微軟加速器作為中國創投市場的品牌力量,也正在嘗試開辟自己的“第二曲線”,就如同他們把加速器裡優質的創新項目帶入大企業、老牌傳統企業,幫助他們,在既有的核心業務之外去布局新的颠覆性業務一樣。
把創新落地,把大企業做活
今年,微軟面向全球創新創業生态推出MicrosoftforStartups全新平台級服務項目,為全球具有創新力的創業公司提供聯合銷售(Co-Selling)服務,并進一步擴大包括智能雲在内的技術、業務支持,促進與本地生态合作。該項目的執行主體即微軟設在特拉維夫、北京、班加羅爾、西雅圖、倫敦、柏林、上海、悉尼等地的8個加速器。
未來兩年,微軟将為MicrosoftforStartups項目投入5億美元的聯合銷售資源,為全球範圍内不同階段的創業公司提供差異化的精準服務,這意味着為微軟的客戶對接創業企業的創新解決方案,将成為微軟全球4萬餘名銷售業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舉措将幫助創業公司迅速擴大客戶規模,實現基于客戶反饋快速疊代技術産品,開拓全新市場。微軟加速器·上海駐企CEO周健目前,全球90%的财富500強企業以及微軟衆多的合作夥伴都在使用微軟智能雲,這是微軟能夠幫助創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獲得客戶、渠道、技術專長與社區資源的獨特優勢。
“把微軟全球的銷售資源、客戶資源、合作夥伴的客戶資源向他們(創新創者團隊)開放,快速幫他們成長。”微軟加速器·上海駐企CEO周健是這麼理解微軟加速器從Accelerator到ScaleUp的英文名字變化。
對于微軟這樣一家平台型公司而言,其面向企業客戶提供的微軟雲服務,需要很多細分領域的、針對行業企業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正是很多BtoB的初創企業擅長的,“既符合微軟雲的發展策略,對微軟客戶這方面的需求又能滿足,還能夠幫助初創企業快速成長”,在周健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多赢的事。
事實上,微軟加速器·上海自2017年成立以來就已經在嘗試攜生态之力孵化創新創業的模式。
自己創過業,跟創業者有共同語言,明白他們的挑戰;做過投資,在美國500強公司工作過,知道在大公司的體系裡怎麼跟總部溝通,怎麼樣能把這些初創企業順暢地對接到大公司的業務體系當中去,正是基于這樣的經曆背景,自2017年擔任微軟加速器·上海駐企CEO開始,周健對孵化創業的“生态”二字,就有相當清晰的理解:“所謂的生态,其中很大就是政府、資本,還有500強其他的大企業。這些經驗可以更好幫助到初創企業。”
在微軟加速器·上海,他們很少讓加速器的初創企業參加一些創投大賽。周健介紹,一是加速器的項目本身都比較成熟,定位于A輪之後,以A輪為主,有産品、有客戶、有一定規模,已經得到了投資;另外,微軟加速器自身有很多的資源,不管是對接風投VC、還是對接客戶,他們都更傾向于閉門對接會的形式,高效地組織一個項目。
比如他們之前做過的一個零售領域的對接會,把40來家零售行業的客戶請過來,相應地,把以零售為主要應用場景的創新創業團隊組織起來,每個企業5分鐘自我介紹,介紹他們的産品和服務。“對創業團隊來說,目标對象精準,而行業客戶花半天時間也可以看到不同的解決方案,有些是跟既有業務緊密相關的,有些是腦洞大開,他們也非常喜歡。”雙方的積極反饋,給了周健他們信心,把這種小型生态對接會的形式固定下來。
“生态很大,大家都在探索。”置身其中的周健深知“資源整合”這四個字的難度。比如怎麼樣把大企業、傳統行業對一些新技術運用的場景需求,跟初創企業更靈活、更靈敏的産品、團隊狀态結合起來,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問題。大企業往往是做長期規劃,決定了它各方面的決策相對慢一些,同時對特别新的技術應用方向上的投入又相對謹慎,小規模的創業企業如何能夠順利地對接大企業,這裡面是很多細節問題,甚至需要加速器一起跟這些大企業探讨,用怎麼樣的機制,或者内外部創新,以能夠更好地服務到初創企業。
需求從行業中來、應用到行業中去
“銜接”,讓孵化的創新項目跟企業、跟行業、跟産業,更早、更快和更好的融合,讓創業創新“接地氣”,打通“技術-商業”的任督二脈。這樣的孵化創新的思路,從2017年微軟加速器北京第八期項目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确且集中的體現。
“打通任督二脈,在這裡最主要的是把大企業做活。”微軟加速器北京CTO王雷對此深有體會,這兩年裡微軟加速器北京圍繞這個目标做了很多特别細緻的工作,王雷他們總結為“需求從行業中來,應用到行業中去”。比如在加速器項目招募端,招募的企業方向最好是大企業所在行業領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
王雷介紹,在這個既定目标下,微軟加速器北京以制造業、零售業、醫療行業、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行業屬性來劃分,一方面聚攏相關領域的大客戶企業,另一方面聚攏加速器的校友企業。(校友企業行業布局&加速器大企業生态合作體系)。
一個平台牽了兩端,一端是創業創新企業,一端是有技術創新應用和落地需求的大企業。而這也幾乎就是王雷他們現在的朋友圈最主要的分群。
以加速器個體之力量去創建大企業的朋友圈,終歸相對有限。如果協同微軟生态的資源,比如微軟的銷售部門和合作夥伴部門,那下活這盤棋的勝算就大得多。王雷介紹,他們除了對創業項目進行梳理、細分,還積極深入到銷售團隊當中去,安排加速器的校友參加微軟銷售的周例會,每次安排兩到三家校友企業去做分享,之後銷售團隊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跟蹤。王雷他們稱之為“歡迎對接行業創新方案”。
“法大大”就是這種成功對接的受益團隊。它是微軟加速器北京第十期的企業,一家面向企業的電子合同服務商,基于微軟雲提供電子簽章的合同服務,不僅微軟的渠道部門采用法大大的服務,微軟的銷售團隊還把法大大介紹給像海爾、鍊家、統一企業、萬達等很多微軟的大客戶。根據法大大的官方介紹,預計2018年,該平台日均簽署合同量将超600萬份。
“微軟的強大還是整個的平台和它的生态環境的構建,微軟做創業加速,一定要想辦法把微軟的資源調動起來。”王雷感慨。尤其是當雲服務這兩年在中國市場的競争更趨激烈時,如何借由創業創新,做活行業大客戶,是個值得深入的課題。
微軟加速器北京第9期的新智慧零售項目“天正零售”,專注于提供實體門店的全場景、全流程數字化服務,主要是幫助零售企業打通和管理線下線上的消費者行為,尤其是當零售的線上線下渠道并存、線上渠道多元相對分散時,寶潔、麥當勞等都是它的客戶。天正不僅受益于微軟生态中的銷售渠道助力,在技術層面,也得益于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澱,比如天正提供的是新零售領域軟硬件合一的零售客戶分析服務,在軟件層面部分受益于微軟新一代雲端智能商業應用Dynamics365的支持。
整合微軟内部的資源,把創新應用推到大企業端,讓這種連接和打通,從現在的一個個個案,變成微軟内部的機制性、體系性的事,是王雷他們希望去做到。微軟加速器北京第10期有一個做聯盟鍊的創業項目,主要業務是金融行業的聯盟鍊,最近的一輪的B輪融資是15億人民币。“它一下子就變成一個獨角獸公司。”檀林之所以對這個創業公司的成長路徑特别關注,是這種區塊鍊的企業應用創新,折射的是技術改進生産關系而爆發出來的增長魅力。
創新的超級“鍊”接
檀林的判斷,未來的經濟是網絡化的經濟,核心不僅在于提升生産力,而是增強連接和改進生産關系。“你要把企業做成一個指數型的企業,光靠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指數型增長的企業一定是多維的,它一定是通過賦能更多的上下遊。”在檀林看來,這種指數型增長的企業自己可以不斷地在平台上去發現新的業務和創新機會,然後這些業務創新機會同時開放給第三方來做,構建的是一個能“自然生長”的生态。
在檀林的理解和設想裡,微軟加速器能做的是“建立鍊接”,“我就是一個生态的超級鍊接,在這個生态裡是自治化管理,自然生長”。
按照檀林的構想,就像這次微軟加速器·北京展示日把校友企業引導到大興的星光影視園一樣,他希望能夠更多地走出去,比如:把半年一次的展示日活動變成不定期的全國多城市巡演,并在無錫、肇慶和深圳進行了成功落地;為加速器項目尋找到對味的校友企業基地;同時,要搭建一個有别于傳統VC投資人、亦非天使個人聚合的,具有高認知的企投家聚樂部,這裡的導師可能是自己做過創業,做過企業高管,做過投資人,可能是在職的企業家,或者高校的老師,或者一些大企業的高管,一定是多元化的組合,創業企業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可以獲得一些幫助;此外,遴選初創企業的門檻要更高,這些初創團隊的創始人不隻是專注做好自己的産品,而是要從創業伊始就要明白,自己加入什麼生态,自己在這個生态裡頭能做什麼連接,或者能構建哪些小的生态、并把它對接進來,以及這個生态未來的可能的演化,換句話說,生态裡的初創企業創始人也要有投資人的意識,他本身也要做成企投家。微軟加速器·北京駐企CEO檀林除此之前,微軟加速器還要繼續鍊接微軟内部的資源,比如與在美國以外微軟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建立了全部創新方向的聯動;比如協同微軟在中國已有的和地方政府以及第三方合作運營26個雲暨移動技術孵化器,主要是針對0~1比較早期的創業團隊的孵化;比如開辟諸如大健康等多個賽道,與賽道相關的外部資源企業,一起來做相關賽道的垂直孵化。
檀林堅信一點,新的經濟的核心規則是增強連接,改進生産關系。而這也是他對于微軟加速器在中國孵化創新,可能開辟“第二曲線”的思考重要觸發點。
他很推薦一本名為《超級合作者》的書,該書的一個重要論點是,改進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的理論,認為“合作也是自然選擇的一種機制,是繼突變和自然選擇之後的第3個進化原則。”
“原來英國思想家霍布斯說,‘人對人像狼一樣’,所以叢林法則是競争、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背叛肯定是獲利最大的;但是如果在一個網絡當中,彼此不斷重複相見,背叛的機會就會小,合作的動力就會大。對于一個企業同樣如此。”檀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