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端表現搶眼
2016年,智能家電市場看上去分外繁榮。如果說2015年智能家電仍停留在“尖兵”探路的階段,那麼2016年智能家電已經有點“大舉進犯”的姿态。在黑電領域,智能的攻城略地似乎已經勢不可擋。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智能電視銷量達到2870萬台,同比增長21.5%,在彩電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高達81%。
起步略晚的白電市場,智能化推進速度同樣不容小觑。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白電零售量有望達到1360萬台,同比增長128.9%,占到白電整體市場零售量的11.6%;零售額有望達到443億元,同比增長108.1%,占到白電整體市場零售額的14.9%。據中怡康預計,2017年,中國智能白電市場規模将繼續上升,零售量有望達到2363萬台,零售額将達到709億元,對整體市場的量額貢獻率均将超過20%(見圖1)。
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後,是更多型号、更多類型的智能産品湧入家電市場,越來越多的家電産品身披“智能”戰甲沖入市場。目前,家電各類産品的智能化推進速度并不一緻。在三大白電中,推進速度最快的當屬空調,其次是洗衣機和冰箱(見圖2),據中怡康預測,到2020年,智能家電将累計帶來市場需求1.5萬億元,屆時白電智能化率有望達到45%,生活電器智能化率有望達到28%,廚房電器智能化率将為25%。
初級階段的正反面
與市場快速推進相伴而來的,是消費者對于智能家電的一片非議。很顯然,以連網為最大特點的“初級階段”智能,還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智能生活的“高期待”。
一端是企業熱火朝天的宣傳智能産品,“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用種種尖端的科技名詞描繪着一個令人期待的智能未來;另一端卻是消費者購買後的不滿和吐槽,“連接不穩定”“操作複雜”“功能不實用”。“為了智能而智能。”這正是多位受訪業界人士所言“智能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反面。對此,博西家電集團大中華區首席數字戰略官徐成茂坦言:“未來,智能家電的發展,一定也必須要從‘炫’技術回歸到産品本身。”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初級階段的智能,還沒有真正做到為消費者帶來價值、帶來更好的智能體驗。”海爾家電産業集團CTO、副總裁趙峰更是精辟地将智能家電目前面臨的産品和服務痛點概括為:操控複雜、聯動困難、被動響應、服務割裂。他認為,智能家電的發展仍是處于智能手機10年前的階段,是1.0時代,智能家電目前還無法給用戶提供一緻化的體驗。
抛開上述問題暫時不談,智能家電的“初級階段”還有着另一面。
“我們的工作主要圍繞三點展開。一是提升設備連接的範圍;二是基于單品智能化,實現全屋智能化和智能場景的構建;三是基于設備連接産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薛國棟表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接入美的平台的所有設備的穩定和安全。”他認為,隻有走完這三步,才有可能進入智能的下一階段,而前提正是建好連接。事實上,不僅是美的,大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布局“連接”。
雖然“連了網就叫智能産品”一直被人诟病,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連接是實現智能的必要基礎。國内某物聯網企業負責人曾對《電器》記者坦言:“連網,連接的不僅是設備,更是設備背後的人,或者說是數據化的用戶。我們總在憧憬大數據,那麼大數據怎麼來?最終還是需要依靠終端設備采集、上傳,進而才能做到分析和挖掘。”同時,家電連網後,改變了以前“一賣了之”的情況,家電企業與用戶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進而影響着整個商業模式的變化。
智能家電仍處于初級階段,是個毋庸置疑的結論。“我相信,家電的智能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我更加确認的是,這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正如徐成茂所言,智能家電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期待爆發期是目前的誤區之一,家電智能化不會一蹴而就。
那麼,未來的智能家電的樣子,或許可以從美的集團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的話中尋找答案。他認為,未來智能家電可以分為四塊。一是産品的智能化,由于家電品類較多,技術路線比較複雜,但是核心是傳感器和通訊能力;二是知識的智能化,為産品添加含義和粘性;三是交互的智能化,以人工智能為智能家居在交互層面提供更好的體驗;四是場景的智能化,要從工程師思維轉變為用戶思維,在場景下把用戶體驗做得更好。
智能戰略新起點
度過迷茫期後,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開始“回歸”,回歸産品,回歸制造。“沒有企業比家電企業更懂得如何造出一台好冰箱、一台好洗衣機。我們不能忘記根本,要回歸制造家電的使命上來。”徐成茂在2016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上的這席話,無疑道出了家電企業的心聲。
在互聯網時代,家電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仍是産品和制造。老闆電器CTO王強坦言:“1.0時代,我們主要在做連接,打造上下遊生态系統;2.0時代,我們則要回歸産品,不強行智能化,讓用戶根據需求和場景自己定義和選擇智能。”薛國棟也強調,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美的的定位仍是制造企業。
同時,這種回歸也帶着鮮明的智能時代特色。“智能來自軟件。”徐成茂認為,未來的智能家電産品需要革命性的新構架。他強調說:“現在是軟件為硬件服務,産品的功能是固化的、有限的;今後的智能家電應該是硬件為軟件服務,軟件和内容的不斷更新給消費者帶來新功能,家電産品整個生命周期内容可以被下載和更新。”這意味着,如果智能手機的現在就是智能家電的未來,那麼“智能來自軟件”就要求家電企業開始關注軟件,并構建相應的人才隊伍。
家電智能化引發的變革還不僅如此。“智能家居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和挑戰不是技術,也不是缺乏資源,而是商業以及獲利模式。”Gartner研究部副總裁TracyTsai如是說。智能家電商業模式的轉變,已經成為2016年熱議的話題。趙峰表示:“通過物聯網來連接終端,通過交互分享來連接人,圍繞智慧場景構建生态圈,以大數據為驅動,實現跨界的協同,最終形成共享價值開放生态網絡。這應該是智能家電的商業模式。”
人才結構、研發流程、商業模式⋯⋯家電智能化正在加速颠覆行業。“與其等着别人來颠覆我們,不如我們自己探索、自我颠覆。”據姜風透露,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正在促成不同品牌智能家電的互聯互通,成果将于AWE2017上展示。“這對行業而言是個好事情,我們很開心可以參與其中。”與薛國棟一樣,參與其中的家電企業都對這次的互聯互通非常積極。此次互聯互通的開放程度,在家電行業發展史上也算得上絕無僅有。
正如徐成茂所言:“從企業層面來看,産品智能化隻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節點。傳統家電企業面臨的真正挑戰,在于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經營模式的轉變。”因此,2016年,家電企業看待智能化發展的着眼點,已經逐漸從産品向企業發展策略轉化。
在“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見圖3)上,智能家居即将上升到期待值的頂峰。在距離其進入主流應用領域的5~10年中,2017年正好是個節點,理清思路的家電企業已經從全新的智能化起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