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讨厭一成不變,從進入大衆視線開始,他就是打破常規的叛逆者。十幾年過去,他在文字戰場和賽車領域都搞了不少大新聞,而近年指導拍攝的《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兩部電影,也讓那些準備看他笑話的人不太能笑得出來。
《後會無期》上映于2014年,斬獲6.3億元票房。2017年情人節,《乘風破浪》宣布票房突破9億。而據可查消息稱,這部從開機到上映隻用了四個月時間的故事長片,制作成本僅為1.6億元。
講話聲音小,别人才會聽
拿到2017年1号龍标的《乘風破浪》在大年初一上映,無論是海報設計還是主題曲的選擇,比起敲鑼打鼓的熱鬧,韓寒用他一貫擅長的文藝方式,诠釋了什麼叫不需要張牙舞爪的高級喜劇。
徐太浪作為電影裡的主人公,在教“正太幫”兄弟們如何提高氣場時這樣說“你講話聲音小,别人才會仔細聽”,接下來六一的表現引發全場爆笑。我突然意識到,這看起來極不靠譜的方法論,說不定就是韓寒成長的證明。
如果隻看過他早年的雜文,一定有人将他帶入口誅筆伐的鬥士形象,如果隻知道他會賽車,也一定有人把他想象成火急火燎的暴脾氣。但韓寒越來越安靜了,他看似輕松地實現了寫作、賽車、拍電影這三個兒時的夢想,還把這三件事交叉串聯,刻上了自己的風格符号。韓寒曾在采訪中坦言,賽車與電影的共通點,其實是高風險且并不容易賺錢。
但他還是行動了,他把自己熟悉的賽車運動搬上了大熒幕。聰明的韓寒根本不用拿着大喇叭喊“賽車好賽車妙”,隻是堅定地與自己熱愛的一切肩并肩,這樣的發聲就足夠有力。一定有人在他的影響下對賽車産生好奇,進而熱愛。如果不是他來做,很難講中國原創電影裡還有誰能把賽車、甚至飙車都拍得一身正氣?而事實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是,車戲為大場面服務,為纨绔子弟背鍋。
那麼韓寒變了嗎?他屈服于時代了嗎?韓寒解釋說:“觀察是最重要的,就像開車的時候,你到了這個彎前,你就要做這些動作。如果前面有坑還裝看不見,那車沒法開。”所以他從據理力争的熱血章節裡退下,在适時判斷自己能行的時候,就創造一個新的格局,為自己,也為更多跟随他的年輕人寫新劇情。
韓寒曾寫:“如果你準備好去打仗,你就得知道敵人扔過來的不會是面包;你準備好去探險,就得知道山谷裡沒有七尺大床。”而與這強大心理所配套的,是他看起來總能輕松勝任挑戰的雞湯式成功學。當韓寒的表現越是從容,大家對他優秀的成績也越發地驚訝和佩服。
比如很多人質疑《乘風破浪》的質量,不相信一部電影能在四個月裡拍完并且順利上映,韓寒也不生氣,反而笑稱自己享受這種感覺。“很多人其實不了解電影的工業流程,而我想去做的,就是挑戰電影工業流程的極限,我不僅做到了,而且完成度還不錯。”當然,這也令他不得不在電影宣傳期,于各種大同小異的媒體問答環節裡,一遍又一遍解釋自己是如何做到邊拍邊剪輯的。
要比到退役,拿更多冠軍
這部“插票”的《乘風破浪》不僅制作效率高,故事性和完成度也高于前作《後會無期》。特别是,劇情的主要内容被設定在1998年,在現實世界中,那會兒的韓寒還沒有成名,可能他潛意識裡覺得,無論是穿越還是做夢,那都是最好的年代吧。衆所周知,他在1998年之後,寫作獲獎,考試挂科,中途退學,跑去賽車……經曆無數血雨腥風。
然而,即使是回到了過去,韓寒也沒有讓他故事裡的人炒股買房,沒有搓着手占先知的小便宜。就像少年退學後,騎着摩托車,碾過小鎮的每一條路,别人不理解,說他孤獨又憂郁,他卻想象着不确定的未來,充滿期待。其實,懷抱希望的人才會憂郁。
2017年1月,第五次奪得中國汽車拉力錦标賽年度車手冠軍的韓寒,在采訪中一度哽咽,他很少在媒體面前有這樣的表現,甚至,他還在采訪中提到了退役這個詞,他說“要比到退役為止,還想拿更多的冠軍。”其實都沒什麼人敢問他這個問題,在競技運動的領域,總有後浪蓋過前浪,賽車也一樣,沒有誰能一輩子風光,更不要說前進的路上還充滿危險與意外。
所幸的是,2016賽季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在預算減少的情況下,還為韓寒全新打造了價值超過600萬的XV賽車,甚至還專門選了日子開發布會。那天韓寒出現在廣東國際賽車場,試了沒幾圈就喜笑顔開,“很舒服,很好開。”他是隊裡的一号車手,幾乎所有人為他服務,他也對車隊感情極深。甚至,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還曾贊助韓寒去澳門參加比賽,澳門賽車與拉力并不搭界,澳門地區也并非斯巴魯中國銷售的重點區域……感情的事情實在是比金錢的交易要難解釋得多,隻能說有些信賴,就是雙向的。
韓寒在後來的采訪中說:“人類的心理,就是喜歡看見别人從高位上摔下來。你站得越高,或者說你迎來了更多的成功,就意味着更深的深淵。”先做最壞的打算,然後做更多的努力。“所以這種情況下,肯定要先豐滿自己的羽翼。”他給自己希望,别人也把他當做希望,勁往一處使,很難不成功吧。
話說回來,至今國内賽車界都沒有第二人像他一樣,能在同一年拿下場地賽與拉力賽的年度雙料冠軍。這件事,也随之成為賽車圈内值得挑戰的一個目标。也許并非韓寒有意為之,但這件事的确傳達出了一種信息:能同時把場地賽和拉力賽都做到頂尖,并非無法達到,那麼接下來,就看大家的了。
給新人機會,能走得更快
回到寫作這件事,既是韓寒最初成名的契機,也是引發大面積争論的爆點議題。由于人們習慣于以自己固有的經驗體會,來進行所謂的合理推測,很多人不信他能邊賽車邊寫文字。但認識韓寒的人會告訴你,他在外賽車,一般是偏僻村莊,夜裡無事可做,就是靠寫作來消磨時光的。
這也讓我想起,賽車發布會,特别是拉力賽的發布會現場,常有比賽當地的媒體參加。于是大家總能在韓寒登場時見證台下一片争先恐後的真情告白,無外乎“我從小就讀你的書”或是“我因為你才立志寫作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果你去過拉力賽的維修區,也會發現,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藍色的帳篷外,永遠不缺人等待。有人抱着書等韓寒簽名,有人帶了相機盼一個合影,還有人幹脆就直說自己其實看不懂賽車,來蹲點純粹是因為喜歡韓寒的文章。
十年前博客興起,雖然移動互聯網沒有現如今發達,但韓寒隻要更新發文,無論幾點都有人秒到現場占領“沙發”。反觀當下的互聯網,微博和微信分擔了大批流量,縱使大V層出不窮,營銷号動辄也有十萬的閱讀量,但再也沒有韓寒當年的氣勢,放眼望去除了“哈哈哈”的傻笑,就是成片的祈福點蠟和黑人問号,不禁讓人唏噓。
韓寒雖然更新博客的頻率大大降低,但他沒有遠離寫作,甚至走的更深入。他涉及出版,試做雜志,在最初向好友饒雪漫咨詢時,饒雪漫就對他說過:“我影響力不夠,雜志做失敗了,但你如果願意做,會給很多新人機會。”可沒曾想,韓寒做出的《獨唱團》雖然瘋狂大賣,卻被緊急叫停,再沒人見過第二期,成員玩笑似的以樂隊形式留存,不甘解散。
後來韓寒轉換思路,監制《一個》App,以電子雜志為思路,從每天推薦一圖一文開始,後來又加入音樂和影視,越來越像樣。《一個》編輯部效仿新概念作文大賽,不論寫作者身份,盡可能推廣新人作品,不僅開出遠遠高于業界平均水平的稿費,也鼓勵作者們講出個人經曆,推廣個人魅力。令人不禁猜測,這個懷疑世界但相信人心的韓寒,是不是意識到了,隻有一個自己孤身奮戰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能文善武的“韓寒們”走到一起,才能聚集更強大的力量。
從前沒有人教韓寒除了應試還能怎麼做,他就自己任着性子走,好在沒有走歪。他抖機靈說過:“謝謝讨厭我的人,是你們時不時踹幾腳,讓我走的更快。”而走到今天,他相信改變社會、推動社會的最重要的是兩樣東西,是科學和商業。于是他做出平台,相繼成立亭東影業、亭東文化,我行我上,你行也請你上……
未來會不會變好誰知道呢,但大家一起,總不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