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世以來,小米一直都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話題之王。因此,當高調的小米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就有了前文的各種議論之聲。不過我們也要清楚的意識到,如今小米所身處的困境,其實是也小米所有的競争對手共同的困境。
除了小米,蘋果也在今年遭遇了iPhone銷量下滑的危機。而除了“聚光燈”經常照射的部分廠商,還有很多聲量本就一般的新星手機廠商紛紛在這兩年銷聲匿迹。
紅利散盡,後發優勢不複存在
2011年10月5日,提姆·庫克首次登上了蘋果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庫比提諾總部的發布會舞台,帶來了iPhone4S。随後,喬布斯去世。而就在50天前的8月16日,深色T恤搭配藍色牛仔褲裝扮的雷軍,已經在首場小米手機發布會的舞台上大呼“為發燒而生”。
如今看來,這一天更像是中國智能手機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自小米之後,中國湧現出了小辣椒和大可樂等多個新興手機品牌,很多傳統手機廠商也紛紛包裝了自己的互聯網品牌,還有人宣稱自己被智能手機行業“選中了”。與此同時,一場場聲勢浩大的手機發布會開始出現,并想方設法在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平台瘋狂刷屏。
回顧這些年的國産手機廠商發布會,“秒殺iPhone”已經成為必備台詞。iPhone的經典雙面玻璃的三明治結構、機身配色、圓角矩形的圖标,乃至三星的大屏幕策略,紛紛被搬上了國産手機的發布會現場。好的方面是大家都開始注重設計,強調用戶體驗,但壞的方面是國産手機們都沒有走出蘋果與三星産品的影子,自引潮流實現差異化突圍。更嚴重的是,随着智能手機形态的愈發成熟,加之新的行業技術壁壘出現,蘋果和三星等領頭企業的“大招”開始減少—剛剛吃透iPhone和三星手機的國産廠商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什麼能“借鑒”的了。因此,當我們看到iPhone變得有些無味之時,隻有三星能祭出曲面屏帶一波節奏。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多年的野蠻生長,其實一定程度上得歸功于蘋果和三星等廠商帶動了整個智能手機産業鍊的發展,國産廠商分享了技術革命所釋放的巨大紅利。然而時至今日,這種紅利已經消失殆盡,坐享其成、享受後發優勢多年的國産廠商們開始有些不适應了。
不久前,“蘋果的老對手樂視”在發布會上接連列舉了蘋果的“七宗罪”,甚至搶在iPhone之前消滅了3.5mm耳機接口。可是幾個月後,樂視這個讓人“窒息”的CDLA接口并未在江湖中掀起多大波瀾,反而有好事者稱:以前大家是看發布會抄iPhone,現在大家是聽傳言抄iPhone。
千方百計賣手機
一方面是産品創新難度增大,另一方面是市場已經趨于飽和,攤子已經鋪大的手機廠商們不得不想出更多的市場策略來賣手機。
發布會是手機廠商的一種重要吸睛方式,尤其是在生意不好做的情況下,發布會場面一定要搞得盛大隆重。場地方面,國家會議中心和水立方是首選,798藝術區自然是文藝風格的最愛。邀請嘉賓時,好聲音導師可以撐場面,獨立音樂人則可以彰顯品牌個性,範冰冰、王凱和TFBOYS等則是很好的代言人選。當然啦,一場耗資幾百萬元人民币的手機新品發布會,全網視頻直播自然是少不了的了。若是話題熱度還不夠,不妨再找個廠商玩撕逼。比如,你這Home鍵是抄襲了我的創意。總之,全都是套路。
出征海外,尋找下一個藍海市場是很多國産廠商的又一選擇。這兩年,小米、一加和魅族等廠商,紛紛涉足換機潮還未結束的印度市場。小米還專門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了“特供機”小米4i,CEO雷軍也因在印度發布會上的一句“AreYouOK”成為了B站紅人。而魅族則表示,後續會選擇在印度建廠,并完善銷售和售後網絡。
生意難做,互聯網手機所熱衷的線上渠道威力也大不如前。眼看着OPPO和vivo等廠商在線下悶聲發大财,小米之家和魅族專賣店的數量也在這兩年瘋狂增長。今年年初的消息顯示,小米計劃今年讓線下渠道的銷量翻番,銷售5800萬部智能機,“小米之家”商店的數量也将從20家增加到50家。魅族則更為誇張,去年線下專賣店數量便達到了2000家,銷售網點1.5萬多個。同時,為解決被诟病多時的期貨問題,雷軍最近還在内部郵件中表态,将親自負責供應鍊,将更多的搶購轉化為銷量。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當攤子鋪得更大之後要回頭則變得很難,大家隻能硬着頭皮上—使出渾身解數賣出更多手機,圍繞手機進行橫向拓展。也正是因為此,小米做成了百貨公司,各個城市也出現了滿大街的手機專賣店。不過,并非每個廠商都有這份幸運能夠在市場飽和之後活下來—智能手機潮退之後,我們發現有人已經死在沙灘上。前文提到的小辣椒、大可樂和唯朵等,如今早已沒了蹤影。就在本文截稿之時,網上又傳出“IUNI手機裁員60%,僅剩幾十人,将放棄國内市場”的消息。
新機會,抓得住麼?
事實上,在智能手機日漸成熟之後,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新機會。AR和VR技術,以及無人機和自動駕駛,都被譽為是整個科技行業的下一個爆點。在國外,有關上述幾個領域的研究已經是如火如荼,消費級産品已經在逐步落地。
今年的3月底,Facebook旗下的VR頭盔OculusRift宣布正式發售。兩年前,Facebook曾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虛拟現實創業廠商Oculus。馬克·紮克伯格在今年Facebook的F8開發者大會上承諾:“十年後,VR頭盔不再像現在看起來如此滑稽,外形将和日常佩戴的眼鏡無異。”而在AR方面,微軟的黑科技HoloLens也已經箭在弦上,雖然實際體驗并沒有宣傳視頻中那麼炫酷,但也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可用水平。至于自動駕駛,則是更熱門的話題。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上路測試了多年。而特斯拉汽車通過ACC自适應巡航和車道保持系統等各種功能的協同配合,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動駕駛能力。
對應到國内,對于新領域的探索似乎就要慢了一拍。直到今年3月,小米才宣布将在2016年籌建小米探索實驗室,進軍VR和機器人領域,華為的VR眼鏡—榮耀VR也才剛剛出爐。錘子科技雖然在去年就開始低調布局VR,但至今沒有任何産品落地的迹象。而對于目前國内已有的VR産品,僅是簡單的VR眼鏡—談不上良好的用戶體驗。而要是說到智能汽車,樂視雖然有較高的聲量,但離産品可以上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沒有了成功範本,沒有了成熟産業鍊背書,大家的步伐似乎都有些蹒跚。起步晚,進展慢,是國内手機廠商面臨新機會所出現的共同問題,大家仍然更樂于“後發制人”。
“生态”究竟有多靠譜
和大部分國外公司不同,中國企業總喜歡把“生态”和“閉環”這些詞挂在嘴邊。國外的互聯網巨頭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并願意專注于此。而國内廠商似乎一直被焦慮症和不安全感所困擾,都更樂于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全能戰士。
而具體到智能手機領域,各廠商總希望将自己的所有業務變了法子地往手機上搬。随之而來的,則是“手機硬件不賺錢”和“硬件貼錢賣”等營銷噱頭。最喜歡談生态的,莫過于樂視。每次發布會樂視必聊“生态化反”,讓人聽得雲裡霧裡。通俗地講,所謂的“生态化反”主要是将樂視旗下的電影、音樂、體育和易到用車等資源整合進其手機系統EUI當中,打破APP之間的信息隔閡,也讓樂視超級手機成為其流量入口。
其實,類似的事情小米和魅族等廠商也在做。不光是APP和服務,通過小米手機和MIUI,小米還發展出了小米電視、空氣淨化器和血壓計等一系列生态鍊上的硬件産品。魅族雖然沒有自己投資或生産類似産品,但也和諸多互聯網服務和智能硬件合作,嘗試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然而,無論是生态圈還是閉環,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盈利。樂視已經在開始嘗試用會員費補貼手機價格,而小米則開始在MIUI當中植入廣告。當衆“米粉”還在吐槽一直喜愛的MIUI變成ADUI之時,小米卻上線了“小米營銷”業務,号稱“一億小米用戶正在尋找你”。有傳言稱,盡管雷軍曾表示對IPO興趣不大,但這兩年來自公司内部和股東的壓力,讓小米的IPO不得不提上日程,而MIUI中的廣告或正在增加小米的盈利能力,為IPO鋪路。隻是,說好的“生态”,最後卻變成了“廣告”。
我已經認識到iPhone的售價過高,之後我們将會把iPhone的售價下調到大家力所能及的水平。—蘋果CEOTimCook
結束語
小米真的不行了嗎?目前來看,這樣的言論還有些危言聳聽,隻是幾經野蠻生長的小米,已經很難再帶給我們驚喜。與此同時,小米的“友商”們,目前也同樣陷入了“憂傷”之中。這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但也隻有能邁過這個坎兒的,才能引領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