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蔚芝圖唐
專利之争,隻是紙面上的精彩?
這幾年,華為似乎出鏡率頗高。先是和小米争“誰才是中國市場第一手機品牌”,然後又宣稱自己“與愛立信在專利儲備上的量級與等級不相上下”,并忙着向蘋果收取“數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用。而最近一段時間,華為又因為“作為主要的移動通信标準必要專利權人,其有權從使用其技術但未獲得專利許可的公司獲得合理賠償……”向三星發起專利訟訴。
在這一連串的動作中,如果說華為和小米的恩怨,還多多少少有小米自己直鈎釣魚還能上鈎的意味,但華為與蘋果、三星之間的一系列問題,看起來就讓不明真相的圍觀群衆有些奇怪了。難道我國的科技品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那麼牛了?有些帽子,必須摘!
在過去幾十年裡,由于中國的人口紅利,雖然中國制造為全球輸送了許多質優價廉的商品,但在國外卻被人與低端、低質和低價聯系在一起。此外,由于華強北等地的高仿手機産業盛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制造在外國人眼中還被認為是“山寨”的代名詞。而作為一個國際品牌,華為顯然不喜歡自己頭上戴着一頂“山寨牌”的帽子。
因此,華為在美國和中國兩地起訴三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創新力量的崛起,有利于中國制造摘掉“山寨”的帽子。
當然,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對于華為而言,本次訴訟也不僅僅是為了給自己正名……
華為專利訟訴,劍指何方?
首先我們要承認,華為的确是首屈一指的國産品牌。但是承認華為強大,卻并不代表它所宣稱的自己的專利數量和質量能讓各種國際一線品牌都忍不住來偷啃一口。華為此舉,誰都知道其實頗有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其次,腹黑的筆者估計,華為是有那麼一點僥幸心理,認為“萬一碰到了瓷,是不是就……”。而且,這種僥幸心理還真不是無根之水。前幾天,北京知識産權局認定蘋果公司iPhone6和iPhone6Plus外觀設計抄襲深圳佰利公司的專利權,責令蘋果公司停止銷售。雖然這個停止銷售有效範圍隻在北京本地,但因為事涉蘋果,又被冠上了“抄襲”的帽子,想沒有關注度都很難。而在這一事件之前,華為和中興因為被美國衆議院認為其從事的活動有可能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而被禁止進入美國的網絡設備市場,就不由得讓人深思了……
因此,如果華為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小想法—萬一這專利訴訟,我真赢了呢?當然,就筆者看來,這種想法恐怕連華為自己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那麼,為什麼華為還是要一條路走到底呢?
明着抗外,暗裡踩内
既然“碰瓷”三星和蘋果的成功率不高,那麼華為為何還要堅持下去呢?很顯然,在背後肯定是有一定的利益驅使。
一直以來,中國雖然有足夠數量的專利儲備,但這些專利的利用價值卻都不算高。很多專利在注冊之後就被束之高閣,甚至注冊人都忘記了它的存在。外界不少圍觀群衆更是對專利體系和中國目前的專利實際情況不夠了解,這就給了華為不少可操縱的空間。比如,有輿論認為華為的專利累積已經讓蘋果要付出數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用。而對于這樣的輿論,華為的表現也非常暧昧,隻宣稱雙方有保密協定,不好說,弄得甚至還有媒體贊揚其“老老實實幹事,流汗才是正道”。
到了這一步,華為抓着專利這個話題不放,認為三星侵犯了自己的4GLTE專利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了。華為其實就是想要通過國内媒體的宣傳,制造一種“我的專利數量和質量都很硬”和“我才是中國第一科技公司”的形象—即便是其與三星之間的官司打輸了,之後的輿論也是完全可以做出正面引導的。不管業内人士會不會當這種輿論是笑話,至少對于圍觀群衆來說,還是很受用的。
那麼三星究竟有沒有侵權華為呢?還真不好說。但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LTE專利池中三星的重要性占了11%,而華為隻能和其他廠商一起擠在占了14%的Others中。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排名是按照專利的重要性原則進行排列的,而非按照數量進行排列。也就是說,三星在此類專利上所擁有的質量和話語權是碾壓華為的,想侵權華為,不是說不可能,但可能性并不高是實情。
談到了這裡,華為想做什麼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人家就是想要利用國内外信息的不對稱,搞出點大動靜,制造出一種“華為有黑科技無數”和“華為敢于和國外一線公司硬碰硬”的氛圍,進一步去鞏固自己在中國市場中的地位,順帶踩一踩友商。雖然這種手段顯得委婉了一點,但說實話,如今的中國科技市場,難道不正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嗎?
2015年,華為的銷售收入約3900億元人民币,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為500億元人民币。此外,每年還會把收入的10%~15%投入研發。—華為輪值CEO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