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楊乃運
2
1
3
4
51、4納西克灣民間地毯。
2地毯博物館一角。3木架地毯織機。
5和田地毯博物館展廳。
地毯科普之窗裡的求知之眼
看着犯愣。在我面前的這幅地毯畫怎麼琢磨都是一幅現代畫,人首馬身,馬的形體沒有懸念,結構、比例與真馬無異,規規矩矩的駿馬寫真圖,動感十足,正揚蹄奮起,要狂奔前的瞬間,但馬頭則非超越現實主義畫派們莫屬。可以說有頭,那是顆人頭,頭下飄逸的披風就是馬鬃;可以說無頭,視界裡馬頭已不知所蹤,人伸臂夾馬頸而動,人則無軀,人頭與馬的軀體合而為一,成為化境,讓人感覺,組織畫面的思維能動性不是21世紀的超現實大腦裡還真想不出來。畫面是以紅為主的大色塊,團花圍馬旋舞,如衆星捧月,底色為黑,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也似。凝視此圖,恍惚覺得身在北京宋莊、北京798,而不是在新疆和田地毯博物館。但事實的真象卻是,這幅被标為“馬人武士”的圖案,是1984年和田洛浦山甫拉墓地1号墓出土的褲裝圖案的一部分,年代斷為東漢。它是毛織物上的圖案,屬于通經回緯的缂毛織造技術,是西方傳到新疆的織造法。1984年的兩次山普拉古墓考古發掘,共清理了從戰國到東漢時期的墓葬52座,1号墓是叢葬墓,133具屍骨,出土的那件缂毛褲的兩條褲腿已經分離,圖案不同,一條褲腿織有一個男子頭像,發束帶,濃眉大眼,眼球碧藍,隆鼻厚唇,而有怪誕圖案的這條褲腿,半人半馬的“人馬武士”,被專家稱是被織在十多個四瓣花組成的菱格内的。這“人馬武士”圖案,有的專家說與《魏略·西戒傳》中馬胫國的記載相合,是馬胫國人的形象。有的專家說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馬人。兩條褲腿圖案複原後感覺是一塊壁挂剪裁出的,這塊壁挂,古羅馬文化藝術風格濃郁。
到底是絲綢之路,中西文化融合交彙。展出的山普拉古墓出土的代表性織造品還有彩色條紋毛織帶、龍紋綴織縧裙等等。
山普拉古墓群在昆侖山山前的戈壁台地上,地處古絲綢之路南道。那兒也許是古河床或果園,神遊是可以的,神遊也可以在2000多年間進行,以從中找到古羅馬藝術或我國《山海經》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間的聯系,超現實主義、印象派、抽象派、後現代之類并非我國當代藝術界邯鄲學步向西方學來的,《山海經》、《中山經》時代就已有之。但身遊,此刻隻能是和田地毯博物館。我是站在和田地毯博物館的展廳裡在看這幅缂毛複制圖。這幅圖告訴我們和田地毯起始年代如何的古遠,如何的悠久。揭示并證明和田地毯織造術曆史的,并不是山普拉墓地這一處,出土文物和典籍記載證實,和田地毯從起源到成熟,再到成為“東方地毯”的代名詞,經曆了3000多年的曆史積澱、傳承和發展。和田地毯織造工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具雛形,并成為我國地毯最早出産地,繼而成為中國的地毯織造中心。
再往下走是驚喜。和田民豐尼雅遺址墓出土的“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圖案相繼看到。不是原物,不是真品,真品是不可能看到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被國家文物局列為64件禁
有一件“人獸葡葡紋缂”,是1959年考古隊在尼雅遺址出土的,閱讀起來有點艱難。葡萄紋不好辨識,人獸也不好辨識,幻感、抽象思維,和“人馬武士”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沒有“人馬武士”那麼強的具象。它抽象性、寫意性更強些。人獸題材在我國曾經風行,“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中國亞當夏蛙、四面獸的軒轅黃帝都證實着一個充滿神話與幻想時代的存在,那時人們沒有理性的約束也沒有思想的禁锢,抑或是思維的自由奔放隻是因為理性思維還在起步,還未得到有效開懇,而現在的自由奔放則相反,是成熟理性的叛逆。
展品讓我的眼晴越來越貪婪。太多的我所不知道的知識和樣品展現在我面前。我是在讀一本有實物對照的和田地毯教科書。和田地毯按功能分類,有鋪毯、挂毯、座墊毯、拜墊毯、褥毯等等。按圖案内容和形式分類,和田地毯有阿娜古麗努斯卡(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蠟花式)、開力肯努斯卡(波浪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勒努斯卡(散點排列式)、艾迪亞努斯卡(藝術式)、加依乃瑪孜努斯卡(拜墊式)、拜西其切克努斯卡(五枝花式)和着克努斯卡(博古式)等9類。
和田地毯離不開優質的和田羊半粗羊毛和十多道精細的織工。用和田羊羊毛織造的地毯彈性大,拉力強,光澤亮,不倒毛,觸感好,經久耐用,防潮抗腐,光澤持久不褪色。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是和田地毯的形成時期。秦漢以後,和田在吸收借鑒歐亞各地絲織、棉織技術的基礎上毛紡織技術趨于成熟。這個時期,地毯在中原的名稱是氍毹,唐代又發明了毯屬、地衣這樣的名字。
1
2
31精美的壁挂地毯。
2納克西灣挑選地毯的遊客。
3納克西灣地毯廠展銷大廳。
4民俗風情畫毯。
地毯圖案裡的ABCD
地毯世界是個大美奇美的世界。無論是走進設計新穎、布局有序、裝飾裝修精美的和田地毯博物館,還是走進行樹參天、葡萄長廊清幽、賞心悅目的花園式工業旅遊點和田地毯廠,抑或在被稱為玉龍喀什河畔的明珠——納西克灣地毯廠徜徉,您最關心應該不是環境,而是地毯。
我們到玉龍喀什鎮的納克西灣地毯廠已近傍晚,沒有人顧得上看廠區廠房是什麼樣,腳步匆匆地直奔摟裡的展銷大廳。一層的門廳内牆壁上懸挂着很多或裝框或不裝框的大大小小的壁毯,大多是畫毯,那些畫讓我挪不開步。青山、瀑布、松林、木屋、羊群、池塘、野鹿……迷人的風景;域外古典小鎮,遠逝的異國風情;瓶花,綻芳吐豔的花朵……挂毯是地毯畫的載體之一。我想不出挂毯除了觀賞性和依托着觀賞性、建立在觀賞性基礎上的裝飾性、收藏性以及作為饋贈禮品外還有什麼作用。作為畫的美它是獨特的,毛茸茸的很有立體感,色彩獨有的鮮豔,綿厚的質感裡透着華貴端雅——它是畫品中的貴夫人。展銷廳裡的壁挂更多,内容更豐富多彩,鋪毯、座墊琳琅滿目,其中還有拜墊吧,花樣多得讓人看不過來。卻發現一個問題,絕大部分地毯圖案不是畫和書法作品,而是花紋。于是尴尬。不懂,何以談欣賞?何以談選擇?
還是回到和田地毯博物館去吧,那裡會對照實物一一地告訴我們。
石榴花地毯(阿娜古麗努斯卡),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把石榴的花、蕾、果、枝、葉組成一枝花插在瓶中,一組或兩組花紋向一個方向布滿毯面,又稱曲勒克阿娜爾;二是以毯中心對折對稱布局,毯面主體紋樣為石榴花,石榴花的蕾、枝、葉作不同布局而組成,外層有多層寬窄不同的圖案邊,也稱不夏克阿納爾;三是做十字對稱布局,外加多層寬窄不同的圖案邊框。以上三種毯的毯面底色多以群青、靛藍、深藍為主,花、蕾、果為大紅,枝、葉為土黃、綠色,适用于大廳鋪設。
花紋圖案的抽象性很強,這在内地、南疆都一樣。蠟花式的夏姆努斯卡,意為蠟燭、黃昏。黃昏,從乃瑪孜夏姆一詞中轉來的,它是“太陽已深,黃昏已到”之意。地毯博物館的解說是:“夏姆是叙利亞的古稱,這種毯的毯面是菱形為主構成中心單獨紋樣在普藍、深藍或群青空白和以兩個散點做斜式延伸,以規則紅、橘紅和土黃、天藍色四瓣、八瓣花和枝、葉連續裝飾,四角織以角飾,與中心相呼應,外部用多層寬窄不同的二方連續圖案包邊框。”提供的樣品給我直觀的感覺是整體以紅、黃為主的暖色調,正中心的一朵花形圖案遠看像顆太陽,近觀,這顆“太陽”周邊全是齒,“太陽”中心花蕊的位置是用四方的白色邊框包出花瓣狀中心、又一方形斜擺成花狀的土黃色花,該稱它為花蕊圖案吧,最最中心的四方花是紅色。“太陽花”周圍有12朵花成圓狀圍着,再外是菱形圖案,再再外還是菱形,不過兩側邊角已被長方框毯邊切削,邊框多層,寬窄不一,寬框内飾纏技紋。粗看層次分明,幾何構圖簡潔,細瞧構圖相當複雜細密。
和田的特色地毯是波斯式,維吾爾語伊朗努斯卡,在伊朗、土耳其、中亞其他地區廣為流行。原創地是伊朗,經維吾爾族奇創、革新,已和田化。展示的樣品整體長方形,中心線上五朵四瓣菱形花,邊框四面布半菱形花,中心線上散花兩側是宮扇似的散花,直線排列,居中對向分布。也是暖色調,藍色等冷色調圖案既小又分散。提供的解說詞是:主體圖案巷形、八角形紋樣,按兩個散點用四方連續式布局毯面,外層二方連續紋樣邊外框,主色為紅、紫紅、黑、天藍、深藍、靛藍等,花、枝、葉用紅、橘黃、橘紅、粉綠、天藍等。同為伊朗式,款式和色彩也是多種多樣的。
散點排列式(卡斯曼努斯卡),形式有十多種。毯面中心由一個或三個圓形的适合的紋樣做主圖案,其他主紋樣集中在中央,其餘空間布各種大小不同的花、技、葉,四角是幾何偶紋,毯面的主體圖案為阿依古麗,即月亮花。一般分為五個或七個,色彩以紅為主,邊框有擰檬黃、天藍等,花為橘紅、紅色等。從展陳的圖案上看,有衆星捧月的感覺。橫向中軸線上三個團式花紋,上下各二對稱分布,最中心的最大,其餘略小,用顔色區分開,七團花之外,是更小的散花圖案,燦若星空,但布局有序。
藝術式(艾迪亞努斯卡),為印花式地毯,圖案多為牡丹花、玫瑰花、芍藥花、百合花、梅花的蕾、枝、葉自由組成,主體圖案顔色豐富多變。地毯的外框一般是由花卉組成對稱的自由邊緣圖案,整體上色彩的濃淡對比使圖案紋樣有立體感,紋樣組織缜密,色彩豐富。多用于客廳、卧室的壁挂。
圖案能看出伊斯蘭建築式樣的地毯就是拜墊了(加依乃瑪孜努斯卡)。是禮拜跪拜用的,明晰簡潔的線條勾出壁龛、米合拉甫式扶廊紋樣。
和田最古老的地毯圖案紋式是五枝花式(拜西其切克努斯卡)。它由五朵花的花瓣花蕾、枝、葉組成紋樣,以四方連續邊綴布局,外加多層圖案邊框,看上去花并不明顯,重重的四邊形倒令人印象深刻。底色大都是湖藍、寶藍、深藍、黑;花、蕾、苞是淡黃或土黃色,枝葉是綠色。
這些圖案樣式,都屬于傳統和田栽絨毯圖案,總體上說,它們多是以植物花、果、枝葉及饒有風趣的各類動物為基本紋樣,加以擴張變型,輔以變化的幾何形紋理構成。圖案特點是:多層邊框,幾何骨架圖形内填入豐富多變的紋飾;結構嚴謹規整,色調明快而富有韻律;滿地鋪花,構圖緊湊,繁而不亂;形式多樣而生活氣息濃厚。
4走出和田,獨步東方
說到獨步東方的和田傳統織扣栽絨地毯,不知道您是否聽到過“地毯之父”的故事。在和田納克西灣地毯廠參觀時導遊會講給您聽的。
阿克西凡·衣民,家在和田玉龍喀什河畔。不過他不是現在時的農民,而是東漢時的農民。這位農民勤奮,勤奮是過日子的農民必不可少的品性。過日子又有會過和挺能過的差别。挺能過,是精于算計的,會過也是精于算計的,但腦子動的程度、腦子動的方向并不太一樣。勤奮加省吃儉用是會過,挺能過,則是節流又開源的那種,腦子比較活躍,視界更寬廣一些,善于觀察,有超常規的思維習慣,因而時常會有新的發現,并把發現用在改變提升日子的質量上。編織,是農民日積月累琢磨出來的,用棉線和羊毛線混編,以棉線為經,以毛線為緯織扣栽絨的辦法是阿克西凡琢磨出來的。當地産棉花,也養羊産羊毛。是物産和需求觸動了他的創新思維吧,多了一層聯想,就多了一種新的物産成果。新編織法編織出來的地毯已經與衆不同了,而他又琢磨出用當地盛産的核桃皮、石榴花、沙棗皮等植物的果皮、莖、葉拌上鐵鏽發酵染色,使織出的地毯絢麗多彩。阿克西凡是不滿足現狀,又肯動腦子改變現狀的人。天然植物做的顔色被他引進到他的新編織法、編織物中了,誰看了都說好,都覺着漂亮,都來學,成了流行的地毯織造法,在大家都想把日子過得更好更有色彩的利益驅動下流行的範圍越來越廣,直至遍及南亞、西亞,并由伊朗進一步推廣,以至讓西方人誤以為這一發明專利是伊朗人的。阿克西凡家鄉人沒有忘記阿克西凡的功勞,就尊他為“地毯之父”。
納克西灣地毯廠和阿克西凡應該有點關系,它是農民建的廠,成員也都是農民。這些農民可不是東漢時代的喲!他們是當代的農村的富餘勞動力、民間藝人。他們被組織起來,使用同一的傳統工藝,即織扣栽絨法織毯,但有具體的分工,有的繃線,有的織毯,有的剪雜毛……這個由私人家庭編織企業發展起來的廠,早已成為當地農戶地毯編織業的龍頭企業,産品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國,在首屆中國手工羊毛地毯博覽會上,他們出品的伊朗努斯卡在地毯評審活動中獲得金獎,一挂《我心中的玫瑰花》壁毯曾在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中獲得創意設計獎銅獎。
納克西灣地毯廠尊東漢農民阿克西凡為祖師爺是别有深意的,這表示了一種傳承。東漢農民阿克西凡應該是沒有想到2000多年後還有人記得他,尊崇他,高揚他的旗幟。很少有為萬世留名而發明的發明者。
當然,也許,最初的發明者并不叫阿克西凡,他也許隻是一個傳說。但地毯織扣栽絨法被發明出來這絕對不是傳說。那隻不過是發明者是地毯之父還是地毯之母,叫不叫阿克西凡的問題。
另外,東漢這個年代界定也值得推敲,可能時間會更早。和田圓沙古城、尼雅文化遺址、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大量的斷為東漢時期的地毯織品,證明不僅緯重平組織和通經回緯的缂織法、毛毯栽絨織法均已出現,工藝流程完整,技法高超,而且有了絲織毛毯,這很有可能是中原工匠學習和掌握和田織毯技術之後,以蠶絲為原料創新出的更高檔的絲毯技術回傳的結果。
東漢不該是和田地毯織造法的初創期。
和田地毯工藝深刻地影響了中原、西藏以及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地毯編織業。清代,在和田地毯的影響下,我國又出現了北京、西藏、青海三大地毯産地,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以和田為代表的地毯織造業更是空前繁榮。
手工地毯一直為人稱道,一直為人所喜愛,一直在傳承,一直在傳承中發展。去和田,來一場和田地毯文化遊,不僅是讓您大開眼界喲!
12
31地毯。
2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3比油畫更抓人的挂毯。
4盛挂葫蘆的葫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