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1春天,院内兩棵百年西府海棠盛開。
2宋慶齡故居序廳中央宋慶齡全身漢白玉坐像。
3“歲歲平安”石。
宋慶齡故居
海棠樹下思故人
什刹海一帶是老北京風情最為濃厚的地方之一,無論是水光潋滟的什刹海,還是胡同中的古宅古迹都雕刻着時光的記憶。蜿蜒交錯的胡同中散落着衆多名人故居,宋慶齡故居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不久結束的海棠花文化節中,宋慶齡故居展現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裡被賦予的意義也不再隻是一座宅院,而是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華精髓的載體。現在雖然海棠花已全部凋零,但香如故的氣息仍彌漫在院中,海棠花的精神仍時刻影響着人們。
花開花落厚重的曆史印記
宋慶齡故居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居住于此而聞名遐迩,然而這座宅院卻擁有更為悠久的曆史,它伴随過清代皇朝的鼎盛,見證過清王朝的衰落,經曆過社會的動蕩,感受過和平的可貴。它從古代走到近現代,記錄着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留下了屬于它們各自的印記。
關于這間宅院的第一任主人,人們熟知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權臣明珠。其實早在明朝初年,随着元代通惠河一段被圈入皇城之内、什刹三海與漕運無關之時,這間院落同一些佛寺、道觀一起被建造在什刹海沿岸,當時它的歸屬沒有記載,大緻隻是一間貴族宅院。說回明珠這位重臣,他曾擁有過位高權重的榮耀,也曾做過貪污受賄的行徑。而其子納蘭性德,人們就更為熟悉了,這位被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才子,留下了不少千古流傳的佳作,至今仍廣為傳誦。故居中曾存在的、現遺存的許多地方都能尋到納蘭公子的足迹。乾隆年間,明珠的四世孫成安,因抵觸權臣和珅而被羅織罪名,抄沒家産,府邸也一度被和珅霸占為别院,隻是豪華程度遠不及明珠當年。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曾經權傾朝野的和珅被賜自盡,這座宅邸便成為了成親王永瑆的王府,并按建制改建。成親王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自幼聰慧過人,且酷愛書法,是一位有名的書法家,他的小楷行筆溫潤,橫畫纖細,而豎畫較粗。故居内的一些石頭上題有不同風格的字,其中一塊就是出自永瑆之手。這塊太湖石上,刻着“歲歲平安”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隻是這“歲”字與衆不同,裡面的“少”都被寫成了“小”,寓意每過一年小一歲而非少一歲,越活越年輕。“歲歲平安”表達着最樸實的祝福,宋慶齡生前也經常請中外友人在此留念。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原太平湖的醇親王府因是光緒皇帝的出生地而成為“潛龍邸”,不能再作府邸使用。于是,慈禧太後便下令将這所宅院交給内務府,遂賜給光緒皇帝的父親、第一代醇親王奕譞,成為新的醇王府。1909年,光緒皇帝去世後,慈禧太後命載沣之子溥儀繼承皇位。第二代醇親王載沣被封為監國攝政王。因此,在宣統年間,這裡又被稱作“攝政王府”。這裡因是皇帝溥儀的出生地再一次成為了“潛龍邸”。這座宅院由于醇親王家先後出了兩位皇帝而具有非常高的規制,現在這座花園東面就是當時王府的正宅,溥儀就是在那裡出生的。西花園内的暢襟齋是載沣攜全家逃亡天津又回到北京後所居住的地方,當時醇親王府已失去往日繁華,徒留一片荒涼。1949年9月,解放軍進入北平以後,載沣将醇親王府全部賣給國家。新中國成立以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籌劃、選址,在這座王府花園的西側為宋慶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小樓,宋慶齡也成為了這裡的最後一任主人。她1963年4月搬到這裡,一直到1981年5月逝世,在此工作、生活了18年。院子裡的花一次次地開放、一次次地凋謝,周而複始,記載着往昔的歲月。
1
2
3
4吟海棠春尋覓清初第一詞人的足迹
文化節上,“納蘭公子”與其妻“盧氏”吟唱了一首昆曲,哀婉的詩詞,動人的曲調,撥動着人們的心弦。雖然已過去了300多年,斯人已逝,但在故居中仍能尋找到這位“人間惆怅客”的痕迹。
納蘭性德,故居第一位主人——納蘭明珠的兒子,被不少紅學家認為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他雖然出生高貴,卻“心向江湖”,一生處于“仕與隐”的矛盾之中;他經曆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卻用後半生去追憶過往的甜蜜,一句“當時隻道是尋常”訴說了多少無奈。他31歲辭世,盡管人生短暫,卻留下了許多凄美的詩句供後人吟誦。
故居南邊有一座名為“南樓”的二層小樓,其外牆是采用傳統的“磨磚對縫”工藝砌成的,從表面看沒有任何粘接物,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建築技術,所挂匾額上的“南樓”二字為醇親王載沣的弟弟載洵所書。據說,當年納蘭公子經常邀請一些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樓前有一棵明開夜合樹,傳是納蘭性德親手栽種的。明開夜合樹,俗稱衛矛,初夏開小白花,晝開夜閉,故稱明開夜合花。南樓前此樹原有七棵,現在隻保留下了這一棵。而納蘭留下的描寫夜合花的五律“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亂,香雜水沉生。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亦成為了他的人生絕唱。
故居東面長廊中有一座恩波亭,是成親王永瑆為謝皇恩而修建的。嘉慶皇帝将這裡賜給永瑆後,按王府建制進行改建,并破例允準成親王府引玉河水入園。玉河水自玉泉山引水入城,經過六海,即西海、後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進入皇宮,為皇宮專用水源,禁止任何人使用。此園便成了清朝北京城内除皇家宮苑外,唯一引玉河水入園的王府花園。皇恩浩蕩,永瑆自然感激涕零,恩波亭也就此修建。那這又與納蘭性德又有何關系呢?原來恩波亭所在的位置為昔日明珠府邸花園“渌水院”中“渌水亭”的遺址。除了南樓外,渌水亭也是納蘭經常和朋友吟詩唱和的地方,他也在這裡度過了許多獨處沉思的時光。他寫過的一本《渌水亭雜識》,其書名就是以此亭命名。他的一首《天仙子》,詞題就标明“渌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風月落城烏起。”讀到此處,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憂傷的詞人獨立在秋夜的渌水亭,清冷的月光倒映在池塘中,涼風拂過,池水蕩漾起魚鱗般的漣漪。公子對此良宵清景,心頭泛起如水波般的綿延不絕的愁緒,這樣的哀愁,陪伴他從月升的深夜一直到月落的黎明。如今渌水亭已被恩波亭所取代,隻是不知這裡曾經陪伴過這位傷心詞人度過過多少不眠之夜。
一首《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寒,月在花飛處。薔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飐輕衫萦住。驚起早栖鴉,飛過秋千去。”吟誦出納蘭多少孤寂,院中海棠花瓣随風飄落,即使300多年的光陰已過,仍不能掩蓋一代風流才子在此留下的氣息。
5
61中西合璧的主樓。
2暢襟風緻。
3南樓見遠。
4納蘭公子親植的明開夜合樹。
5海棠有香。
6廊橋恩波。
西府海棠領略國之瑰寶魅力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曾多次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住宅,可都被她謝絕了,直到1962年,周恩來總理親自籌劃,決定借醇親王府花園,以接續的方式再建一座二層小樓,作為宋慶齡的住所。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外觀采用了中國式的飛檐鬥拱,保留了原有的古典園林特色,又借鑒了西方建築風格,其内部結構和設施也都是西洋式的。宋慶齡早年在美國讀書,深谙西方文化,同時她又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兩者巧妙融合的地方居住,再合适不過了。
主樓東側的院子中,有兩株西府海棠,它們是清代醇親王府中的古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了。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四品是指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一般的海棠花并無香味,隻有西府海棠花很香,而且顔色鮮豔,是海棠中的上品,皇家園林中往往用它作以點綴。西府海棠的花期大約是一周,每年4月上旬到中旬開花,起初花蕾是粉紅色的,随着花蕾慢慢綻放,花色逐漸變淺,最後花朵成純白色,微風吹拂,花瓣片片飄落,下起花雨,空氣中彌漫着淡淡的香氣,唯美而夢幻。到了秋天,海棠樹結滿金黃色的果實,但吃起來有些酸澀,故主要用于觀賞。宋慶齡生前在海棠花盛開的時候,經常請一些領導人、外國友人、好朋友來院内賞花。待果實成熟之時,宋慶齡便用它制作成海棠醬,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品嘗。
主樓保持了宋慶齡生前的原狀陳列,走進這裡仿佛可以看到1963年4月至1981年5月這18年間,宋慶齡在這裡生活、工作的真實場景。小客廳是宋慶齡生前會見看望她的領導人、國内外友人,并與他們親切交談的地方。屋子的東牆正中挂着孫中山先生的畫像,西牆正中挂着毛澤東主席的畫像,這些都是宋慶齡親自選定的。每到孫中山的紀念日,宋慶齡總會在其畫像前擺放鮮花,表達對孫中山的思念。孫中山畫像前南側的沙發是宋慶齡會見客人時的專座,她每次都會坐在那個位置,把迎門的正座留給客人,表示對來賓的尊重和禮貌。
扶梯而上,二層走廊的牆壁上挂着一架已經停擺的老式挂鐘。它原先是挂在卧室内的,由于它打點的聲音非常悅耳動聽,宋慶齡為了能讓工作人員聽到,就特意把它遷到室外。1981年5月29日晚8時18分,随着宋慶齡的離世,這座鐘的指針也被停留在了那一刻。
宋慶齡的卧室兼辦公室是她晚年日常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她病重期間,醫務人員就是在這裡搶救她的,也就是在這間屋子的床上,宋慶齡離開了人世。這個房間裡擺放着很多看似不協調的家具,它們當中的大部分是由國管局配置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宋慶齡從上海的家中搬來的。宋慶齡的生活非常簡樸,這些家具和辦公用品經過多年的使用大都比較陳舊了。宋慶齡的床頭櫃玻璃闆下壓着一張照片,那是孫中山先生1920年為福建泉州培元學校題寫的“共進大同”四個字,由于沒有墨迹,培元學校就把牌匾拍成照片送給了宋慶齡。“共進大同”是孫中山的奮鬥目标,亦是宋慶齡的座右銘。旁邊是小廚房,宋慶齡曾使用裡面的廚具做過飯。她做得一手好菜,京蔥牛肉、燒豆腐等都是她的拿手菜。宋慶齡一生酷愛讀書,書房内藏有書籍和雜志3000餘冊。宋慶齡還經常用小桌上放置的那台老式英文打字機直接打出文章和信函,以緻手指上都磨出了老繭。
主樓外有一棵已有500多年曆史的古槐。它的西面很高,像個鳳頭;東面枝垂匍地,像是鳳尾,整體看上去像是一隻欲展翅飛翔的鳳凰。當年宋慶齡經常在樓上欣賞它的美态,并且給它取名為“鳳凰國槐”。據說這棵古槐曾遭遇過雷劈,“涅槃重生”後,長成了鳳凰的形狀。鳳凰國槐前有一片被稱作“南湖”的水域,水面上浮遊着幾隻怡然自得的綠頭鴨,據說它們來也是謎,去也是謎。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它們不知從何處遊來到此地,在湖上安營紮寨,而當天氣轉涼之時,它們又不知飛往何地,消失在這片即将結冰的湖面上。不過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這幾隻可愛的小家夥倒是給這片如鏡的水面增添了勃勃生機。
故居的西側有一個展廳,裡面是宋慶齡文物、生平展。展覽以時間為軸,從“求學立志”“風雨同舟”“繼承遺志”“團結抗戰”“迎接曙光”“傑出領袖”“心系人民”“和平使者”“締造未來”“國之瑰寶”幾個方面進行介紹,配合着展出的照片、文物,全方位展現了宋慶齡這位偉大女性的一生。宋慶齡好似院中盛開的海棠花,散發着花朵的芳香,綻放着國之瑰寶的魅力。
1
2
3
4
5
67
8
91定格在8時18分的挂鐘。
2展廳。
3小客廳。
4書房。
5小餐廳。
6宋慶齡卧室。
7宋慶齡工作和生活過18年的二層小樓。
8濠梁樂趣。
9鳳凰國槐。
含苞待放希望照耀大地
宋慶齡畢生緻力于反對侵略戰争、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她多次組織和參加了許多國際性的保衛世界和平會議的工作,為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她做出了不懈努力。由于宋慶齡在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1951年,她榮獲1950年度“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主樓外有幾間鴿子房,那是宋慶齡飼養鴿子的地方,工作之餘,她經常來喂它們。宋慶齡喜歡鴿子,因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她養鴿子,也是為了紀念同樣喜愛鴿子的孫中山先生。
故居内随處可見一些可愛的孩子,他們身披印有“時代小先生”的紅色绶帶,熱情地為前來參觀的遊客進行講解。時代小先生,是宋慶齡故居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标,繼承和發展宋慶齡的“為中國培養未來領袖”理念,組織少年兒童開展志願服務、公益培訓、校外實踐、國際交流等的活動,孩子們在參與中成長,在活動中學習。宋慶齡一直關懷少年兒童的成長,她把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看作是“締造未來”的偉大事業。為了祖國的未來,她竭盡全力,默默耕耘,是全國少年兒童最慈愛的祖母。小先生們亦親切地稱呼宋慶齡為“宋慶齡奶奶”,他們也紛紛表示課餘時間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增長了自己的勇氣,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還增進了團隊間的友誼。這些孩子宛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盛開之時必是絢麗而奪目的,他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雖小,卻茁壯成長。
天氣漸漸轉熱,來到宋慶齡故居已看不到綻放的海棠花,可故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供人們欣賞,有許多穿越百年的故事供人們聆聽。下一個花季,再次相約這裡,也許會有更深刻的感悟與體會。
(部分照片由宋慶齡故居提供)
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6号。
時間:4月1日-10月31日09:00-17:30;11月1日-3月30日09:00-16:30(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售票)。
門票:20元。
交通:5路公交果子市站下,向西100米,再向南80米;地鐵8号線什刹海站下,出A2口,向西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