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來臨,又到食蒲菜的季節,淮安城大大小小的飯店裡,五花八門的蒲菜烹饪菜式,散發着誘人的清香,備受人們歡迎。蒲菜是這個季節的時令菜,不但口感爽脆、嫩滑,還有消腫、活血化淤作用,具潤肺、清除體内垃圾之等藥用功效,是防暑調理、夏季養生之菜肴聖品。淮安的歌謠唱道:“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獨一家。”
早在西漢時期,辭賦大家枚乘(淮安籍)在他著名的散文《七發》中,為楚太子開出的第一品菜肴就是“雛牛之腴,菜以筍蒲”,即用小牛的瘦肉,與竹筍、蒲菜一同烹煮,那味道鮮美無比,枚乘稱之為“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可見淮安人食蒲菜已有2000多年曆史。
淮安籍小說家吳承恩在《西遊記》第八十六回裡也曾寫到蒲菜,孫悟空在隐霧山打死艾葉花皮豹子精,救出唐僧和一樵夫,為報答唐僧師徒,樵夫奉上一桌野菜席。吳承恩用一段韻文,拟動物化、數家珍般地描述了淮安一帶三十幾種野菜,如黃花菜、白鼓盯、馬齒苋、馬蘭頭、狗腳迹、貓耳朵、剪刀股等等,最後寫到:蒲根菜并茭兒菜,四般近水實清華。在唐代蒲菜在淮安民間已經是家常菜了。
但蒲菜真正開始在淮揚一帶廣泛食用開來,還要歸功于南宋名将梁紅玉抗擊金兵時留下的美麗傳說。相傳南宋時期,梁紅玉與丈夫韓世忠在一次戰役中,被金兵重重圍困在淮安城裡,内缺糧草,外無援兵,敵軍隻圍不攻,意在消磨意志和等待時機,将宋軍全部消滅。此時,野菜也挖盡,隻剩下河濱茂盛無邊的蒲葦。梁紅玉出生卑微,少女時代曾和家人一起織蒲度日,曾用嫩蒲度過饑荒。于是,她帶領百姓收割蒲草,剝去層層老葉,将雪白纖纖的蒲莖煮食,果然味美。那河中之蒲,割了又長,取之不盡,讓兵将們度過饑荒,最後擊退金兵。從此,蒲菜便成了淮安百姓們心目中的“抗金菜”。
淮安蒲菜做法很多,或炒、或燴都很相宜,蒲菜肉圓、蒲菜茶馓、蒲菜漲蛋、蒲菜水餃,品種繁多,五花八門。但最受淮安人歡迎,也是最經典的蒲菜烹饪菜式當屬“蝦米扒蒲菜”:選用本地産優質蒲菜,洗淨、下湯鍋焯透,撈出洗去湯味。放适量豬油于鍋内,倒進蒲菜略煸一下,放入蝦米、高湯、味精、精鹽燒透入味。扣碗放入蔥段、姜片,再放入蝦米,蒲菜整齊碼在碗裡,倒入燒蒲菜的湯汁上籠蒸至起香時出籠。将湯汁滗入鍋中,蒲菜翻扣入另一碗内,去掉蔥姜。鍋内湯沸時調好口味,用濕澱粉勾稀芡。淋入少許麻油,澆在蒲菜上即成。
淮安家庭主婦幾乎人人會做“蝦米扒蒲菜”。其一是因配料極少、烹饪簡易、清香嫩滑、鮮美爽口,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蒲菜自身特殊的清香味;其二是因其菜品寓意,蝦仁鮮紅似将帥,蒲菜嫩白如軟玉,整齊排列在長盤中,猶如玉女列兵,美目生津,沁人心脾。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玉列兵”,菜品蘊含着深厚的淮安地方曆史文化底蘊,曾被國家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開國總理周恩來,宴請國際友人時,也必點這道家鄉菜。
蒲草是淮安城鄉濱水之地随處可見的植物,每至仲夏季節,袅袅的蒲香氣息彌漫淮安城内外,潤澤了淮安人民的生活。
閱賞欄目繪圖鄒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