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流的黃河在這兒轉了一個彎,向西一拐又折向北流去。民歌裡唱“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不知道這是第幾道彎呢。這一彎,彎出了一片肥美的土地——什川(蘭州市臯蘭縣什川鎮),這裡盛産瓜果蔬菜,風光秀麗,是“隴上小江南”,被譽為“蘭州最美麗的鄉村”。有資料顯示,數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秦時蒙恬“西北斥匈奴”,曾為古戰場;漢将霍去病“鏖戰臯蘭”,在此建築長城峰燧;宋代時,這裡建成城堡一座,官兵屯兵駐守,稱什字川堡,後易名什川,沿用到了今天。
奔流的黃河造就了什川,什川孕育了一片古梨園,因了這古梨園,什川名聞天下。什川梨樹栽培時間可追溯到明代後期,現在的什川被稱為“中國第一古梨園”,面積有1.2萬畝,園中的古梨樹樹齡大多超過300多年,百年以上的老梨樹有幾千棵呢。
春天到來時,我總會選擇去什川,去古梨園。陽光下一棵棵粗壯的老梨樹,身姿或直或曲或彎,一捧捧雪白的梨花旺盛地開着。有幾棵老梨樹已老得根部朽空了,而上面的樹冠花開得跟新樹一樣稠密。看見了這些老樹,感覺它們不是樹,是天地和時間造就的精靈,默默地開花、結果,在這塊土地上活着,看日月星轉鬥移。有的老梨樹挺立在農家的院中,一枝枝梨花掩映着院牆、屋檐。一棵老梨樹被人家砌在牆中間,一半樹身張開幾隻臂在院子裡開着花,另一半樹身伸着幾隻臂在院外的巷子裡開着花。
在梨園深處的草地上,十幾隻羊擠在一起,在一棵粗壯的老梨樹下乘涼。六七個跟梨花一樣白的小羊羔圍擠一團,在樹根下卧着,目光像出生幾個月孩子似的。一隻小羊羔卧着卧着,像孩子般不安分起來,調皮地跳起來,滿地蹦着,憨态可掬,老梨樹像一個母親似地被依靠着。
梨園的路邊,一座農家樂的門口挂着“陶家園”的招牌,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在門口招呼生意。走了進去,陶家園年輕的女主人熱情地招待了我,我吃了她親手做的蘭州臊子面和涼拌野菜——苦苦菜。
黃河上有一座吊橋,橋這邊叫泥灣,走過橋就是什川。橋的這頭立着一個書刻着“中國農民第一橋”的碑石。據說以前的什川,瓜菜果品上市,一切交通運輸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沿黃河擺渡,夏秋季節河水常常暴漲,危險異常。1969年,什川南莊、長坡、上車三個村的農民自己籌集資金24萬元,在甘肅省交通廳、蘭州鐵路局等20多個單位的支持下,自己動手建起了這座鋼索吊橋。這座橋結束了什川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水運的曆史,被稱為“中國農民第一橋”。現在的什川吊橋,橋的兩頭已被封閉,車輛不許運行,隻有行人才可行走。一座更大的新的鋼筋水泥大橋在不遠處的黃河水面上立着,接替了它的功能。
黃河孕育了古梨園,還孕育了古老的文化。什川裡的農民愛唱“蘭州鼓子”。“蘭州鼓子”是誕生于清代、流行于蘭州地區的一種清雅高尚的文藝曲種,是我國曲藝的古老曲種之一。在一個農家樂梨園裡,碰上了唱蘭州鼓子的人們,他們在梨樹下一個布置得簡單雅緻的小棚子裡唱着,三弦伴着揚琴铮铮和鳴,渾厚的鼓子歌唱聲在梨園裡回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