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醋人蔡俊。
手工醋作坊。
聞。
翻缸。做醋功夫下到才行
蔡俊師傅的醋廠,在平定東回的大山深處,是一排整潔的石頭窯洞,大門上兩個大大的“醋”字,醒目耀眼,還未進作坊的大門,一股酸甜醇香的氣味就迎面襲來。糧食變成醋,是個奇妙的過程。
蔡師傅的蒸房裡,堆滿了由高粱磨成的原料。“這些磨好的顆粒,還得用水潤料,泡脹、泡軟後才能入甑蒸熟。”而高粱蒸好後,也才剛完成了它的第一步“蒸”的制作工藝,蔡師傅對這些看似這繁瑣的程序早已爛熟于心,一切都是淡定從容,絲毫也不顯急躁。“急不得,每一步都不能馬虎,都必須給夠時間才行!”
在發酵區,一口口大甕擺了一地,酸味直往鼻子裡鑽。制醋工藝有兩種,一種是固态發酵,一種是液态發酵。固态發酵雖然比起液态發酵來時間長,效率低,但生産出來的醋口感好,質量也好,他一直堅持用固态發酵工藝。
蔡師傅把牆角一排甕的蓋打開挨着翻拌。“這些料是經過氣蒸加熱後拌過大曲的料,正在進行發酵。發酵時要不斷地翻動,保持空氣和麸料的充分融和才能保證醋品的質量。”蔡師傅拿起大鏟子逐個在甕中來回翻騰起來。忙完這幾個缸後蔡師傅又跳到靠窗的一個大土炕上,炕上是一口口大鍋。“炕下面生着火加熱,這是手工醋最精華的工藝——熏醋!也正因為這古熏蒸法,讓咱山西的醋有了獨特的味道。”蔡師傅在不同的缸裡來回倒騰着,不一會就汗流滿面。“倒缸是最累人的活。”這樣的倒缸要經過六次,一邊倒,一邊發酵,從剛開始的黃色到熏制成的黑褐色,一次比一次顔色深。最後,才能進入“淋”的工藝,新醋就釀出來了。
真是不容易,原來,醋雖好吃,但制過程卻很複雜,要經曆制粬、潤料、蒸料、拌麸皮、裝缸灑精發酵、二次攪拌、醋酸發酵、熏醋、淋醋、裝瓶這麼多的程序,才能到了餐桌上。“隻有時間充裕、功夫下到才行。”蔡師傅看着大醋缸中順着石槽汩汩流下的黑褐色醋汁,像是很享受的樣子,特有的醋香、酯香、熏香、陳香相互襯托,味道濃郁、協調、細膩,真是入口酸,入喉甜,酸醇香烈,餘味無窮。
一輩子和醋打交道
“十八歲就開始做醋了,一輩子就和醋打交道了。”老蔡師傅年已60有餘,和老伴朝夕吃住在醋廠裡,也許是常年浸受醋的滋養,老兩口臉色紅潤,身闆硬朗,聲音響亮,精氣俱佳。上世紀60年代,由于東回自古就有做醋的傳統,鄉裡把做醋手藝人集中起來辦起了一個叫“東回社會福利廠”的小型集體企業,專門做醋,蔡師傅就在那時候加入了做醋人的行列,在廠裡跟着老師傅們熟悉了傳統做醋的各個環節和特殊工藝。他記得“制粬”是最難掌握的一個工藝,“發酵不好,所有的醋就都壞了。”當時,請來北京的專家到鄉鎮企業幫助改良工藝,蔡師傅就虛心請教,把專家帶來的教材親手抄了下來,仔細琢磨,再加上實踐中特别用心,不久技藝就突飛猛進。
由于工作突出,年紀輕輕的蔡師傅成為了醋廠的廠長。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從制作到管理,從經營到銷售,小廠讓他搞得有聲有色,做出來的醋,在當地百姓中很受歡迎。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受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加上手工醋效率低産量小,鄉鎮小廠的經營出現了困難,面臨停産,蔡師傅舍不得自己一手經營的醋廠倒閉,就拿出所有的積蓄,租下了場地與設備,自己開始經營,工人們走了,夥伴們散了,他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是上機械設備,還是堅持純手工釀造?“這挺費腦筋,手工做的醋雖然口感好,但做醋收入高不了。”多方思量後,蔡師傅還是不想丢掉傳統手工工藝,抱着再堅持一段試試看的心态堅持繼續經營,雖然所有的工序都需自己一個人完成,但一聞到那熟悉的味道,他總覺得心裡很坦然,很舒服。
蔡師傅的醋自己制作自己賣,每逢農村廟會、鄉鎮集市,他就早早地開上他的“蹦蹦車”出發了。“我家想腌鹹菜,這回多打點醋!”“過幾天我去北京的姑娘家,要帶幾壺家鄉的醋。”姑娘媳婦一看到他的身影就争相圍攏過來,有的直接拿整壺,有的用瓶零打,“還是咱東回醋好吃,沒有添加劑,吃着放心,口味也習慣了。”雖然忙得團團轉,但此時的蔡師傅臉上顯現的是幸福的笑容。“有人也想來批發我的醋,但我不放心,他們拿回去要兌水。”雖然生産的量小,又是親自出來賣,但蔡師傅容不得自己醋的品質對不起鄉親們。制醋的粬。
觀察。
倒缸。
制粬。
老蔡的東回醋廠。
醋字招牌。
酸醇香烈山西醋。
醋加足了鄉土菜才有味
一上午看蔡師傅做醋,不覺已到中午,蔡師傅的老伴給我們做了午飯,我也就不加推托坐了下來,正好體會一把山西人無醋不成餐的習俗。果不其然,桌上的菜大都與醋有關,糖醋丸子、糖醋排骨、醋溜白菜、老醋花生、酸湯攸面、酸辣土豆絲,沒有一樣是不放醋的。燒菜時就在菜裡放上醋,開餐時,老兩口又給我們遞上一小碟,内放有醋。還真别說,在這醋香氤氲的氣氛中吃飯,别有一番風味兒。
醋味鄉土菜品過一陣之後,蔡師傅給我們端上主食,是山西拉面,不想這時,蔡師傅又把醋壺遞上來,熱情地勸我說“加點醋吧,要不然會沒味。”等我真加了醋,沒想到他又說:“加得太少,隻有醋加足了才能品味出山西面食的地道。”等加足了醋,我大着膽子吃上一口時,他又說:“怎麼樣,味道出來了吧?”此時,我已是“醋意十足”,在開始讓人難以忍受的酸中,竟品出了醋的甜、香,回味一下,滿口生津。
山西人為什麼這麼愛吃醋呢?蔡師傅為我們道出了原委。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幹燥、溫差較大,水土堿性大,俗稱“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堿性,吃醋可以維持人體内的酸堿平衡,有利于身體健康。山西面食聞名全國,山西人喜歡吃面食,而面食相對難消化,吃醋能增加身體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飯多燒煤炭,大量燒煤使得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威脅着人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氣的作用,經常食醋,可以減輕煤氣的威脅。因為醋的功能特别多,它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有助消化,給人體增加微量元素,所以說喝酒傷心神,食醋健肌體,這就是山西人愛醋如命的原因了。好醋。
裝醋。
裝車。
貼商标。
鄉間買老醋。
餃子蘸醋家家都有。“老醯兒”“老西兒”
席間蔡師傅給我們講起了頗具傳奇色彩的醋曆史、醋笑話和醋傳說。聽着蔡師傅的古話,覺得十分有趣,原來就連山西人的别稱“老西兒”,也和醋有着深深的緣源。在中國古代,醋并不叫“醋”而稱為“醯(音xi)”,把釀醋的醯叫“老醯”。周代時,就有管理、釀制酒與醋的官員“醯人”存在了,這說明當時釀造、食用醋已經是比較普遍的事情。由此可見,把古代的“醯”字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足以說明山西釀醋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品種之多,達到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地步。由于“醯”與山西的“西”字同音,加之山西人對釀醋的特殊貢獻,又嗜醋如命,“老醯兒”就演變為“老西兒”了。
山西人愛吃醋,并為此編撰了不少笑話。說山西人選女婿,除去“家有箱櫃”,還必須“院有醋壇”,因為“婆家富不富,先看有沒醋”。關于山西人與醋,還有“吃醋”之說。從太原起兵打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要為大臣房玄齡納妾,結果遭到房夫人的強烈反對。太宗無奈,就下令房玄齡妻子在喝毒酒和納妾之中選擇其一。這位夫人也的确有幾分剛烈,拿起毒酒就一飲而盡。當她含淚喝完之後,才發現杯中原來是山西老陳醋。于是後世将“吃醋”多當做女人嫉妒的代名詞,這些笑話和傳說,從側面反映了山西人喜醋習俗的普遍,而且由來已久。
說起醋來,蔡師傅頭頭是道滔滔不絕,醋的曆史這麼悠久,他還想把這份手藝傳承下去。做了一輩子醋,雖然整日勞累辛苦,但蔡師傅感覺自己很快樂,“從來不生病,每天在醋坊裡泡着,病菌早讓醋殺死了。”身體雖然硬朗,但蔡師傅還是考慮到了将來。好在兒子蔡燕鵬也有意繼承父業,“年輕人有文化,學起來就是快。”燕鵬不但學會了蔡師傅的做醋手藝,而且,還訂做了瓶、壺和商标。蔡師傅願意接受兒子對醋的包裝,但他要求兒子堅守純精食、純天然、純手工的做醋傳統工藝:“堅持傳統,不僅是對口味的執着,也代表着對自然加工方式的尊重。”
TIPS
地址:山西省平定縣東回鎮東嶺醋廠
電話:18735347059
交通:從平定縣城出發,沿307國道行至柏井轉入七柏縣可達,共30公裡,路況好。也可以在平定縣坐去往東回鎮的鄉村公交到達。
住宿:東回鎮較偏僻,吃住需在縣城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