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日]筱山紀信[日]中平卓馬
譯者:黃亞紀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的文字撰寫者中平卓馬曾與森山大道一起創辦反叛的攝影雜志《挑釁》,以模糊和晃動的新美學沖擊固有的攝影圈,卻在之後産生質疑,一度放棄攝影,再加上酒精導緻失憶,後半生的他都在失憶的狀态下面對世界,并重新拿起相機,被稱為“變成相機的男人”。這本書就是他失憶前最後的文字,代表他對攝影最真摯的思考。筱山紀信被稱為日本女體寫真第一人,以書本女星寫真奠定自己的知名度,本書不僅展示他為大衆文化熟知的一面,還展示了他拍攝的家鄉、巴黎、印度,甚至有幼年時母親每年為他拍攝的生日紀念照,或許你能從中找到截然不同的筱山。中平卓馬與筱山紀信幾乎同時開始活躍于日本戰後攝影圈,但兩人從風格到經曆都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但正是這種差異讓兩人互相吸引,産生了合作的念頭。筱山在中平的評論中,中平在筱山的攝影中重新認識攝影這種藝術形式,也撼動了各自的攝影觀。
珍藏馬丁·帕爾
著者:[英]瓦爾·威廉姆斯著
譯者:唐小佳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馬丁·帕爾将我們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們遊覽過的地方以戲谑的手法表現出來,同時又細緻入微地展現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許會認為馬丁·帕爾是在将我們缺乏良好生活品味與判斷力的現實問題,通過攝影這種方式向人們展現出來,尤其後期他選擇使用彩色攝影技術以記錄現實世界浮華的名利場。而另有些人則認為馬丁·帕爾僅僅是記錄了大量的社會問題,這類人群也許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針對攝影倫理道德提出的相關觀點。他們認為帕爾所記錄的社會問題包括松散的社區紐帶、對于物質消費的狂熱追捧、全球休閑度假的旅遊熱潮、英國中産階級的名利場,以及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次階級”虛影幻景等現象。……也許,馬丁·帕爾隻是同生活在20世紀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區兒童一樣,一直是局外人、旁觀者,他不屬于任何地方,沒有同盟,也幾乎沒有任何個人偏好。他的作品不僅能夠用來定義社會觀點或者強調文化表達,而且突顯了照片作為靜止的二維影像,如鏡子一樣反映我們生活方式的本質特性。他的攝影作品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同時也是蘊藏精湛技術的收藏品。
中國當代攝影圖錄(第一輯)
主編:劉铮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中國當代攝影圖錄》叢書旨在呈現衆多的個體攝影創作案例,描繪出一幅中國當代攝影創作的全景畫卷。本叢書由當代重要的觀念攝影藝術家劉铮主編,分兩批出版,共20冊,每冊呈現一位攝影家。這其中既有成名已久的攝影家,也有近年來引起攝影界關注的新銳攝影家。每位攝影家為單獨一冊,以呈現他們的代表作品為主,輔以圖說、訪談、評論、作者自述等文字解讀。作為國内首套梳理呈現中國當代攝影創作面貌的大型攝影文獻叢書,本叢書的出版可謂填補了國内攝影和藝術出版的一大空白。這是中國攝影界中堅力量的一次集體發聲,其中不僅有優秀的攝影家和優秀的作品,也有嚴肅的攝影學者和他們敏銳的觀察和批評,無論是從作品的多樣性還是從思考的深入性上來說,本叢書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世界3:開放的圖像學
主編:黃專
出版人:殷德儉
特邀編輯:範白丁郭偉其
出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Institute)組織編輯的中文藝術史理論學術年刊。由主編黃專先生于2014年創辦。主要登載藝術史理論及與其相關的語言史、心理學史、哲學史、文化史、宗教史、社會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課題和譯文,也對相關課題的國際資訊、圖書、展覽和研究機構進行報道與評介。第一輯《世界3:作為觀念的藝術史》曾獲得2016ACC藝術中國“年度出版物”大獎。而去年出版的第二輯《世界3:開放的圖像學》則力圖通過梳理現代圖像學的理論脈絡和它的開放性影響,展示圖像學在當代藝術史學中的可能性前景,并借此提倡一種建立在理性批評基礎上的開放學風。
OntheFrontline在前線
作者:蘇珊·梅瑟勒斯(SusanMeiselas)
出版社:光圈出版社(Aperture)
蘇珊·梅瑟勒斯(SusanMeiselas)是當代推動紀實攝影變革的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本書收入的照片展現了她用敏銳的洞察力捕捉的一系列真實鏡頭,體現她攝影生涯的軌迹。從1976年的《狂歡節上的脫衣舞娘》(CarnivalStrippers)和《尼加拉瓜:1978年6月-1979年7月》(Nicaragua:June1978–July1979)到《庫爾德人:在曆史陰影下》(Kurdistan:IntheShadowofHistory)和《CovadaMoura,葡萄牙》(CovadaMoura,Portugal),本書囊括了她從早期到現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百多張照片,以及以前從未發表的照片。
Incoming接踵而來
作者:理查德·莫斯
出版社:麥克出版社(RichardMosse)
當今世界正面臨着二戰後最嚴峻的難民問題。德意志銀行攝影獎獲得者、愛爾蘭藝術家理查德·莫斯(RichardMosse)基于這一現實問題,以攝影及電影裝置等新媒體表現手法,結合軍事領域的新型科技創作出這一系列作品。深受戰亂、貧窮困擾的中東、非洲難民們不得不铤而走險,一路颠沛流離前往歐洲,造成了歐洲難民危機。在這條移民路線中,莫斯采用了一種新的武器級監視技術,可以從30.3公裡外探測到人體。這種技術最終的成像僅是在特定場景内根據人體溫度的相對差異所形成的輪廓,通過這種模糊的成像方式展現了脆弱人體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鬥争。
飛毯TheFlyingCarpet
作者:凱撒·法布裡(CesareFabbri)
出版社:麥克出版社(Mack)
《飛毯》彙集了凱撒·法布裡20052015年期間在意大利艾米莉亞-羅馬涅和撒丁島地區拍攝的彩色和黑白照片。在法布裡的鏡頭下,我們邂逅了這個從沉睡中醒來的沉寂世界,在那裡一切物象都生機盎然而充滿人情。法布裡的攝影作品是向柳基·西裡的一次緻敬,這位意大利攝影大師的話再次萦繞耳畔:“相機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玩意兒:它将宏偉和細微,幻象與真實,成年思緒和童話世界都融合在一起。”真是如此,在《飛毯》中,我們看見了這些宛如漫畫的場景——一所有着彩繪的好奇之眼的農屋;一棵被連根拔起漂浮在空中的植物;一張繡花毯子被微風輕輕吹動。
TouchingStrangers觸碰陌生人
作者:理查德·雷納爾迪(RichardRenaldi)
出版社:光圈出版社(Aperture)
從2007年起,理查德·雷納爾迪就開始拍攝這樣一系列照片:他讓完全陌生的人們接觸并進行互動,一起拍攝。雷納爾迪帶着8×10英寸的照相機在整個美國的小鎮和城市街頭工作,随時随地偶遇他的攝影主題。他将陌生人們随機組合并邀請他們一起擺造型,這些路人都不約而同地以日常的情侶照或家庭照為藍本拍照。雷納爾迪用相機制造的這種陌生人之間自發而轉瞬即逝的關系,經常使人們對這個攝影主題難以接受。這種關系通常隻會停留在快門按下的瞬間,但是拍下的照片卻充滿觸動性和刺激性,令我們思考一種在多樣的社會中産生的人與人之間積極的聯系的可能性。